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研發的《2011年世界一流大學與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評價報告》于日前公布。其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第一名的北大世界排名第100位,大陸有91所高校進入世界大學前1%的1565所大學排行。
此次評價主要由3類30個排行榜組成,分別是:“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排行榜”、“2011年世界大學與科研機構學科競爭力排行榜”(分22個學科)和“2011年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基本指標排行榜”(分7個基本指標),還分析了中國高校在世界上所處位置。
進入本次排行榜的大學為美國《基本科學指標》(ESI)數據庫中近11年來論文總被引次數排列在前1%的1565所大學。其中,美國334所,日本142所,英國112所,法國92所,中國大陸91所,德國84所,上述六個國家(地區)進入排行大學數占總數的54.6%。
在世界大學科研競爭力排行榜中,中國大陸有91所大學進入,臺灣有41所,香港有6所。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加拿大和意大利囊括了前100名中的近76%,前200名中的72%,前300名中的近68%,前600名中的60%。大陸僅有一所大學進入前100名,前300名中有7所。
該評價報告指出,盡管有一部分中國大學的名次提高,但是世界頂尖大學(前100名)、世界高水平著名大學(101-300名)和世界高水平知名大學(301-600名)的數量仍不多。中國的整體科研實力不斷增強,但相對于世界科研強國來說仍有很大差距。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認為,中國大學和科研機構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的過程中,應努力提高發文量,大力提高論文質量、擴大科研影響力、增強科研發展力,努力建設一流學科,把握世界科研前沿,努力進行原創性的研發。
2023年2月,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基......
3月25日至26日,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國家語委科研機構秘書處主辦的2023年度國家語委科研機構工作會議在廣州大學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25家國家語委科研機構負責人參加會議。教育部語言文字信......
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作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莊嚴宣示。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提出的“走出......
據1月3日《光明日報》報道,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期不少高校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
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技力量為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校級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
黨的二十大報告專辟一章,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化部署,這一戰略安排高屋建瓴,體現了系統性的思想,在教育界引發熱烈反響。高等學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重要職能,是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
《萬億俱樂部城市數字化發展能力評價報告》發布編制方供圖9月19日,第二屆長三角數字金融產業創新周在蘇州開幕。在20日由中國投資協會股權和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創投委)主辦的“中國年度創投大會......
“今年是華中大建校70周年。70年來,我們培養了70余萬學子。他們中約50%留在了湖北,其中的60%是在武漢。而留漢的畢業生中,又有50%在光谷就業創業。”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說,名城......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如何在新發展階段實現更高質量的內涵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高等......
“雙一流”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整體提升,事關高等教育強國目標的實現。在“十四五”時期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戰略定位,立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