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2018年國家耐鹽堿水稻區試啟動會上獲悉,今年該中心耐鹽堿水稻區域試驗將設置南方沿海秈稻組、黃淮粳稻組和北方中早粳晚熟組等三個組別,區域試驗擬安排5到11個試點,生產試驗擬安排4到5個試點。根據計劃,首批耐鹽堿水稻品種有望明年通過國家審定,進行商業化推廣。
“‘海水稻’去年取得了進展,今年要擴大種植面積。”會議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對耐鹽堿水稻區域試驗意義與價值做了著重闡述。據了解,水稻品種區域試驗是鑒定新品種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及其利用價值的重要手段,為耐鹽堿水稻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是品種能否進入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目前,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經建成了青島、東營、三亞、江蘇東臺和新疆等多個研發示范基地及遍布全國的二十多個區域試驗點,研發的架構和試驗示范網絡已經基本建成。
據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研發主任李繼明介紹,2018年耐鹽堿水稻區試品種共45個,由全國的協作單位提供,并設置南方沿海秈稻組、黃淮粳稻組和北方中早粳晚熟組等三個組別,分別安排一組區域試驗;南方沿海秈稻組、黃淮粳稻組各安排一組生產試驗。區域試驗擬安排5到11個試點,生產試驗擬安排4到5個試點,特性鑒定項目包括品種的耐鹽(堿)性、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的抗性、稻米品質、轉基因成分檢測以及 DNA指紋特異性、一致性。“今年的區域試驗與去年相比,品種增加了一倍,規模基本與去年相近。如果順利的話,今年生產性試驗通過,明年就可以申請國家審定,審定過了之后就可以進行商業化推廣,未來計劃推廣至 1億畝。”李繼明介紹。
2017年3月,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聯合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與國內18家研究機構或企業聯合成立耐鹽堿水稻區域試驗聯合體,建立區試工作組,確定中早粳晚熟組、黃淮粳稻組和南方沿海秈稻組三大區域試驗組別,開展耐鹽堿水稻品種審定試驗工作。通過一年的區試,綜合各試點和相關檢測數據分析結論,中早粳晚熟組參試品種共計4個,進入續試階段2個,淘汰2個;黃淮粳稻組參試品種9個,進入續試階段品種5個,進入生產試驗階段品種4個,淘汰4個;南方沿海秈稻組參試品種12個,進入續試階段品種9個,進入生產試驗階段品種3個,淘汰3個。
據悉,5月 28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將啟動“海水稻”五大基地插秧,包括城陽區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新疆喀什精準扶貧新模式、黑龍江大慶鹽堿稻香新作為、浙江溫州生態修復新思路和山東東營渤海糧倉新動能。致力于讓鹽堿荒灘變為產糧農田的中華拓荒人計劃也將同步啟動。此外,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位于阿聯酋迪拜實驗基地的海外項目,也將進行測產結果預估。
據華中農業大學南湖新聞網消息,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高等教育戰線久經考驗的忠誠戰士、華中農業大學原校長、著名的水稻遺傳育種專家張端品同志于2023年6月5日14時08分在武漢因病逝世,享年80歲。張端品......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遺傳資源研究團隊利用廣東秈稻核心種質開展基因組多樣性和基因發掘工作,在鑒定廣東秈稻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育種選擇基因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于Rice。該研究分析......
2023年5月19日,由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簡稱“檢測中心”)和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島津”)聯合舉辦的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島津合作實驗室掛牌儀式暨代謝組......
兩年前的今天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從此,春種秋收都和懷念有關年輕時袁隆平決意報考大學的農學專業父母都不同意袁隆平說,吃飯是第一件大事沒有農民種田,就不能生存最終說服了父母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進入5月,水稻陸續進入忙碌季,一片片綠油油的育秧田中葉片搖曳。水稻是否越綠越好呢?現實生產中,某些不適宜的田間管理,導致水稻葉片“貪青”,延遲灌漿結實,嚴重限制高產潛力的發揮,被稱為“滯綠”。如何科學......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湖北洪山實驗室張建偉教授課題組近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他們建成世界上首個基于同源基因的水稻泛基因組綜合數據庫——水稻基因索引數據庫。據介紹,這個數據庫如同一本近義......
雜種優勢已經在多種作物和動物育種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分子作用機理和有效預測方法仍不明確。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雜優中心團隊在水稻雜種優勢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ThePlantJo......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15日報道,火星土壤一般不適合種植植物,但美國科學家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使水稻的OsSnRK1基因發生突變,經過基因編輯的水稻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發芽生長。研究人員稱,......
“把種質資源、創新品種作為推動水稻生物育種創新的關鍵核心,通過科技與產業化雙輪驅動,提高黑龍江水稻產業整體效益及農業綜合競爭力。”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綏化分院副院長聶守軍研究員向科......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調控與改良創新團隊揭示了脫落酸與生長素協同調控水稻根系響應外界土壤硬度的分子機制,為培育適應不同土壤硬度作物新品種提供了新的分子途徑和有價值的基因資源。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