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10-14 10:08 原文鏈接: 2020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發布

      《2020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10月11日在北京發布,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業委員會是白皮書的指導單位。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說,“一個癌癥患者的總生存時間與他的生存質量息息相關。我們對腫瘤的治療目標不是治愈,而是用各種手段把腫瘤控制住,延緩疾病進展,確保患者的生存質量。”

      白皮書主要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支持三個層面,深度調研了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等11個類型的癌癥患者在治療以及康復階段的生存狀況。白皮書呼吁國家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癌癥學科發展,關愛癌癥患者,全力推動癌癥患者全病程康復管理,將“全人康復”“全人治療”理念真正落實執行。

      白皮書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近八成患者表示疫情對其病情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治療延遲、無法按時復查和疾病進展是患者的主要擔憂因素。受到疫情影響,互聯網遠程醫療成為疫情期間各病種患者與醫生溝通的重要方式,但本次調查顯示,只有15.9%的癌癥患者嘗試過遠程就醫,其中“不知道如何參加遠程診療”成為受訪者遠程就醫的第一障礙因素。調研顯示,大部分癌癥患者整體體能狀態尚可,五成以上受訪患者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疼痛,但腫瘤病理分期越晚,體能狀況差的患者占比就越大,且疼痛程度高的患者占比也越多。

      白皮書顯示,七成以上的受訪癌癥患者存在睡眠障礙,“難以入睡且易醒”、“晚上睡過覺,白天依然昏昏欲睡”、“失眠后心情煩悶”是這部分群體常見的三大睡眠問題,分別占28.8%、13.7%、11.1%。受訪者總體對醫生的信任度較高、配合度較好,對醫生的信任度越高也促使了患者越好地配合治療。

      本次調研中家庭可支配年收入在5萬以下的患者最多,占比44.6%。超五成患者分布于三線及以下城市,其中約40.9%的患者選擇前往一線城市就醫,約46.6%的患者選擇留在三線及以下城市就醫。由此可見,醫療具有非常強的區域屬性,患者迫切希望在當地就能夠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提高基層優質醫療資源配置顯得非常重要。

      白皮書顯示,癌癥對患者的生活和經濟均會產生影響并給他們帶來較大的壓力與焦慮,其中50%的患者生病后人際社交關系體驗較差,表現為“感到明顯的隔閡感”“產生無意義情緒”“人際關系不和諧”等情況。調查顯示,99%以上患者均能享受國家醫療保障,但僅有21.36%的患者購買了商業保險,約78%的患者自費比例超過50%,總體而言癌癥相關治療負擔較重仍是癌癥患者面臨的巨大問題。“線上病友群”“線上新媒體”“在醫院與醫生交流”是受訪者了解疾病知識的常見途徑,“短視頻”平臺成為受訪者了解癌癥相關知識的新途徑之一。

      支修益教授說,去年《2019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的發布,讓癌癥患者的生存質量首次走進了公眾視野,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包括各民主黨派在參與“健康中國2030”方案制定過程中都將有關內容納入其中。期待今年《2020中國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白皮書》的發布,為制定衛生政策、關愛患者生活質量、開展臨床調研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持。

    相關文章

    國際大科學計劃FarmGTEx白皮書發布

    近日,由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畜牧學科團隊與來自14個國家91個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起的國際大科學計劃FarmGTEx(農業動物基因型-組織表達)白皮書以Perspective文章的形式發表在《......

    腫瘤登記:癌癥防治的基石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美公共衛生局局長:飲酒增加至少7種癌癥風險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3日警告說,飲酒與癌癥之間有直接關聯,會增加至少7種癌癥發生風險,應提高人們對飲酒危害的認識。穆爾蒂當天發布關于酒精與患癌風險的建議,包括在含酒精飲品的標簽上標注致癌風......

    北大教授團隊研究用植物攻克

    癌癥作為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一直是人類亟待攻克的難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杜鵬教授和團隊,提出利用植物中的一種蛋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從而實現對惡性腫瘤的廣譜抗性。這種跨物種基因工程技術,為人類治療......

    線上講座:腫瘤代謝流強勢出擊–深度剖析果糖代謝如何影響癌癥進程

    代謝重編程作為癌癥的一個顯著特征,體現在腫瘤對營養物質利用方式的改變上,這種變化有助于其無節制地生長和存活。過去幾十年,癌癥代謝研究主要聚焦于葡萄糖,特別是著名的Warburg效應,即癌細胞即便在有氧......

    檢測癌癥分子“指紋”可改進早期診斷

    《分子細胞》雜志1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指出不同類型的癌癥擁有獨特的分子“指紋”,這些特征可以在疾病早期被檢測到。這項由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進行的研究發現,利用小型便攜式掃描儀只需幾個小時,就能以極高......

    AI助力探索癌癥最佳診療方法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癌癥診療方法日新月異。在近日舉行的柏林科學周活動中,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向公眾展示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在線工具,可幫助醫生和患者找到最適合的診療方法。研究人......

    研究結果表明細胞暴露在缺氧條件下可能存在某種記憶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研究表明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能防癌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癌癥DNA環“密碼”被科學家破解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