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1年4月14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召開(https://www.antpedia.com/news/28/n-2532228.html)。上午場特邀報告后,下午場由各個分會場的專題報告組成。其中免疫細胞治療和干細胞治療分會場由復旦大學附屬上海耳鼻喉科醫院孫興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宋獻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朱劍虹,東南大學柴人杰等嘉賓帶來精彩報告。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耳鼻喉科醫院 孫興懷
報告題目:神經性致盲眼病的干細胞治療研究
黃斑變性、青光眼等是不可逆致盲的重要眼病,其共同特征為視網膜神經細胞進行性丟失,臨床治療手段非常有限,已被WHO列為影響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疾患。干細胞治療是當代生物醫學中最有希望的領域之一。眼球的解剖結構特征以及其免疫豁免特性,加上雙眼中還可以有一眼作為自身對照的特點,決定了干細胞治療在眼病醫療中的獨特優勢,可望為不可逆致盲眼病的預后帶來突破。目前干細胞治療眼病策略主要有兩種:一是利用干細胞分化為RPE或神經細胞,以替代有缺陷或死亡的內源性RPE或神經細胞,臨床試驗主要針對AMD或 Stargardt t黃斑營養不良患者,也開始進行青光眼等眼病的治療研究。二是利用干細胞分泌的各種因子作為保護光感受器和視覺功能的支持系統,以阻止或延緩疾病進展,臨床試驗主要針對AMD、RP和青光眼等患者,其優點是移植的同種異體細胞不受基因和突變的影響,適用于具有多種基因或風險因子的疾病,具有更廣泛的適應人群。目前熱點是源于視網膜類器官的干細胞,但移植介人時機、移植細胞數量、移植部位、免疫排斥反應、移植物長期固著及存活、干細胞分裂分化及其微環境截圖(At+A使分化的特定細胞發揮功能等關鍵問題亟待解決。未來的五到十年,針對這些問題的研究進展將決定干細胞療法在眼病臨床治療中的實際應用。同時需要通過臨床前研究制定技術規范,以確保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上海優替濟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潘偉
報告題目:TCR T 的腫瘤免疫細胞治療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 宋獻民
報告題目:急性髓系白血病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防治研究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朱劍虹
報告題目:合成新型工程細胞靶向細胞治療
利用合成細胞生物學前沿技術研制新型工程細胞,我們制備出一種新型工程細胞用于靶向細胞治療研究。通過一種新型 Notch嵌合型受體蛋白,工程細胞可以訂制改變細胞的識別信號以及細胞應答。這種 Notch工程受體蛋白可以修飾多種類型的細胞,包括T細胞,神經干細胞,膠質細胞等。其中一種人工修飾的工程化細胞被賦予了新的能力,特異性識別新生內皮細胞。血腦屏障的疾病模型顯示其對于腦內穩態至關重要。利用腦血管內皮特異性蛋白調控血腦屏障通透性的機制,特異性靶向工程細胞為血腦屏障的調控與修復提供了新的工具。通過改造 synnotchy受體的結構,并根據新生血管內皮的特異性受體/配體,設計研發出 Apelin syn Notch受體蛋白(AsNR),實現對新生血管的特異性靶向。中風,腫瘤等會導致血管內皮細胞重新進λ增殖狀態。有效地識別新生血管,可以實現對病灶區域的精準靶向投送,通過AsNR工程細胞在病灶區釋放相應的信號因子,殺傷腫瘤細胞,成功在體內抑制了腫瘤的生長。研究證明細胞外基質中1-磷酸鞘氨醇(S1P)的濃度決定了血腦屏障的完整性。而決定SIP在細胞外基質中濃度的蛋白是Msd2a,進而調節血腦屏障滲透度。通過立體定向注射SIP,成功修復了已經分解的血腦屏障,證明了SIP影響血腦屏障的過程是可逆的,并進一步運用工程細胞修復血腦屏障。硏究揭示應用AsNR工程細胞控制血腦屏障的閉合,提供了種新型靶向細胞治療策略。
東南大學 柴人杰
聽力障礙是一種常見的耳科疾病。根據WHO統計2005年全球聽力障礙人數為2.78億,占全球人口的46%。2006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耳聾人數為2780萬,占全部殘疾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居殘疾人總數第二位。耳聾已成為影響社會政治和經濟的全球性健康問題,耳蝸毛細胞和螺旋神經元的不可逆損傷是造成感音神經性聾的核心原因,成年哺乳動物的耳蝸毛細胞和螺旋神經元細胞在受損缺失后不能自發再生從而恢復正常的功能。目前臨床上常用的人工耳蝸植亼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最有效的現代康復技術之一。人工耳蝸是一種為重度、極重度、甚至全聾的成人及小兒恢復或獲得聽力的一種電子裝置,該裝置能把聲音信號轉變為電信號直接刺激螺旋神經細胞及聽神經纖維,可以不依賴毛細胞產生聽覺。作為唯一能使全聾病人恢復聽覺言語交流能力的醫學裝置,自從八十年代中期美國FDA批準首例人工耳蝸植入之后,目前全球超過30萬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蝸移植手術。但人工耳蝸能否產生令患者滿意的言語分辨能力完全依賴于殘存的螺旋神經元,功能性螺旋神經元數量不足是影響人工耳蝸植λ效果的重大醫學難題。因此,如何使螺旋神經元在損傷和丟失后修復和再生,是近年來聽覺領域研究的重點,而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充滿希望的解決方案。石墨烯被證明可以作為一種良好的神經界面材料,能顯著促進神經干細胞再生神經元,促進新生神經元神經突的生長以及功能成熟。同時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導電特性,而電刺激對以電生理活動為特征的螺旋神經元的發育成熟也是必須的,因此通過石墨烯做為支架能顯著促進神經干細胞分化為螺旋神經元。我們課題組和南京鼓樓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髙下教授合作,利用具有良好神經界面效應和導電特性的納米材料石墨烯做為神經干細胞移植的攴架,結合人工耳蝸的電刺激來顯著促進螺旋神經元的再生和功能的成熟;進而建立把神經干細胞治療和人工耳蝸植入有機結合的新臨床綜合技術體系,為優化人工耳蝸植入患者聽覺言語功能康復奠定理論和實驗基礎。
卓微科技 姚沁
報告題目:微流控電阻抗技術在細胞免疫和干細胞方向的應用
華東師范大學 劉明耀
報告題目:基因編輯引領創新細胞治療技術發展
202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的揭曉將以 CRISPR/Case9技術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推向風口浪尖,作為21世紀最偉大的生物技術之一,基因編輯技術給生物醫藥產業尤其是細胞治療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團隊成員長期致力于基因編輯技術的改進和優化,不斷提髙現有基因編輯技術的精確性、安全新和整合效率,不僅有效實現動物中大片段基因敲除和敲入的復雜模型構建,還克服基因編輯技術由基礎向臨床轉化的障礙,成功地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在全球首次實現了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成功治愈β0/B0重型地中海貧血,使無數地中海貧血患者看到了治愈的希望。在腫瘤治疔領域,團隊成員將基因編輯與CAR-T細胞治疔技術有機結合,圍繞CAR-T細胞治療領域面臨的生產工藝復雜、治療成本高、治療效果不佳等核心問題,對CAR-T細胞進行改造和優化,先后構建了適合異體輸注、大規模制備、“of-the-shel疒”的通用型CAR-T細胞以及非病毒依賴、定點整合、快速制備的 Quikin Car-T。初步的臨床研究表明:異體輸注的通用型CAR-T產品有效克服了GVHD和異體排異等問題,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體內顯著擴增并有效清除腫瘤細胞,達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非病毒、PD-1定點整合的 Quikin Car-T在復發難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多名患者在CAR-T細胞回輸1個月后就達到完全緩解,整體的完全緩解率顯著優于常規CAR-T細胞,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目前團隊成員正進一步優化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不斷推出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細胞治療產品。
西湖大學 何靈娟
報告題目:Proliferation tracing reveals regional hepatocyte generation in liver homeostasis and regeneration
Cre-loxP重組系統是在體內追蹤干細胞或祖細胞譜系最廣泛使用的技術。該遺傳系統的精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Cre重組酶在靶向干細胞或祖細胞中表達的特異性。然而,Cre在非靶向細胞類型中的表達可能會使譜系追蹤研究復雜化,并在許多先前的研究中引起爭議。在這里,我們描述了一種新的遺傳譜系追蹤系統,該系統包含了dreo -rox重組系統,以提高傳統的cre -loxp介導的譜系追蹤的準確性。Drerox系統允許在譜系追蹤中嚴格控制Cre -loxp重組,有效地規避了Cre表達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潛在不確定性。使用這個新系統,我們研究了最近爭論的兩個話題——c-Kit+心臟干細胞對心臟心肌細胞的貢獻和Sox9+肝祖細胞對肝臟肝細胞的貢獻。通過克服非特異性cre -loxp介導重組的技術障礙,該新技術提供了更精確的細胞譜系和命運決定分析,促進了干細胞和祖細胞在疾病和再生中的可塑性的體內研究。
上海臨港集團 馬璟
報告題目:新冠疫苗的研發現狀及非臨床評價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鄒林
報告題目:兒童難治性肺疾病的干細胞臨床前研究
兒童難治性肺疾病是一類嚴重危害患兒生命、目前治療手段有限的疾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及肺纖維化(PF)等。間充質干細胞是可來源于機體多種組織的成體干細胞,臍帶間充質干細胞(UC-MsCs)因其來源方便、免疫排斥反應小、易于工業化等優點備受關注,已在神經系統疾病、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等疾病治療中起顯著疔效。為了明確UC-MSCs在兒童難洽性肺疾病的洽療前景與潛在臨床應用,本課題組開展系列臨床前硏究,利用UC-MSCs及其衍生物(囊泡、外泌體等)治療ARDS、BPD及PF模型,取得進展,為后續的臨床研及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復旦大學腦科學轉化研究院 宋彬博士
報告題目:自體誘導性多能干細胞來源的多巴胺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細胞治療已有30多年的研究歷史。細胞來源包括流產胎兒的中腦組織,人胚胎干細胞、人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庫、或自體誘導性多能干細胞分化而來的多巴胺能細胞。帕金森病個體化細胞治療采用患者自體皮膚獲得成纖維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然后定向分化為多巴胺能細胞。在動物模型上對多巴胺能細胞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免疫原性進行充分驗證后,多巴胺能細胞被移植到該患者的腦內。報告者所在的哈佛醫學院團隊完成了美國首例FDA批準的,帕金森病個體化細胞治療移植手術。該手術分兩次完成,先進行左側腦細胞移植,六個月后進行右側腦細胞移植。術后病人反應良好,無需服用免疫抑制劑。術后隨訪2年結果表明:18F -DOPA PET顯示移植到腦內的多巴胺細胞存活,并具有功能,沒有腫瘤發生;病人的多巴胺類藥物使用劑量下降,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2008年之后,我國的免疫規劃已有17年沒有新疫苗納入。而國際上的成熟經驗是,一旦某個新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經濟成本效益有最新證據支持,相關職能部門就啟動響應的論證程序。這一點,我們也要加快完善。......
4月18日,隨著最后一場論壇的結束,IGC2025第九屆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大會經過組委會數月的精心籌備,聯同120+重磅講演大咖的精彩分享,65+展商的現場展出,2000+業內精英觀眾的傾力支持,兩日......
想象存在一種超強免疫細胞,能夠對頑固的實體腫瘤發起精準攻擊,持續數天破壞異常細胞而不知疲倦。近日,南加州大學團隊在生物工程領域取得突破性研究,開發出“EchoBackCART細胞”,有望克服在治療通常......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劉興國團隊與廣州醫科大學應仲富團隊等發現,線粒體未折疊蛋白反應(UPRmt)在多能干細胞命運中通過c-Jun調控組蛋白乙酰化,進而影響間充質-上皮轉化(MET)的新模......
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是育齡女性中常見的婦科疾病,如同“隱藏在身體里的神秘幽靈”,困擾著眾多女性。它以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外,尤其是盆腔器官為特征,發病率約為10%-1......
2025年3月31日,CDE官網顯示,北京永泰生物制品有限申報免疫細胞治療產品的1類新藥愛可侖賽注射液申報上市,用于原發性肝細胞癌根治術后高復發風險的部分人群「免疫特性人群:患者需滿足以下標準中的至少......
北京市高度重視免疫規劃工作,目前,有18種免疫規劃疫苗,可預防18種疾病,是全國免疫規劃疫苗種類最多、覆蓋人群最廣的省市之一。近年來,我市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始終保持99%以上的高水平接種率。20......
“今年兩會,我仍然關注疫苗等創新醫藥成果轉化、中國疫苗產業出海等話題。”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希諾)首席科學官朱濤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指出。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首席科學官朱濤......
IGC 2025(第九屆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大會)將于4月17-18日在北京再度啟航!大會為期兩天,分類出五大細分論壇,深度解析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外泌體治療、基因編輯及基因治療、mRNA疫......
IGC 2025(第九屆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大會)將于4月17-18日在北京再度啟航!大會為期兩天,分類出五大細分論壇,深度解析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與外泌體治療、基因編輯及基因治療、mRNA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