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為了向社會全面展示我所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5月21日,大連化物所第23屆公眾科學日成功舉辦。本次活動同時也是中科院第18屆公眾科學日和大連市科技活動周活動的組成部分。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本次活動繼續以“云上”直播的方式向公眾開放。

      今夜,我們關心科學

      作為中科院公眾科學日和中國科普博覽的特別策劃節目,“今夜,我們關心科學”連麥活動于5月21日晚20:00在微博平臺線上直播,我所所長劉中民院士、高能所所長王貽芳院士、央視主持人張騰岳、知名科普博主奧卡姆剃刀共聚微博客戶端,嘉賓們針對科學和生活、基礎科學、能源和“雙碳”、科學與未來等話題展開了“云上”面對面的交流,活動由空天院徐穎研究員主持。交流中,劉中民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向大家解讀了“雙碳”目標的含義以及其對我國的重要意義,結合自身研究闡述了科技創新將如何推動“雙碳”目標達成,能源革命將如何推動社會發展。王貽芳深入淺出地剖析了基礎科學的重要意義,以及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并分享了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的發展歷程。張騰岳和奧卡姆剃刀針對相關話題,結合自身學術背景與相關經歷發表了觀點。各位嘉賓還現場討論了網友關于北斗導航系統、中微子、核電等方面的問題。本場活動共吸引了64.7萬名網友在線觀看,近兩個小時的談話讓大家意猶未盡,聽眾在思想的碰撞交融中,感受到了科學的無窮魅力。

      科學實驗秀,邊做邊玩學知識

      為什么薄荷糖可以讓可樂發生“大爆炸”?為什么五彩斑斕的顏色可以在同一時間消失?為什么豆腐可以瞬間變成“磚頭”?為什么光會被水流吸引而不走直線?為什么手掌的熱量可以帶動電機?為什么風能和太陽能可以通過流動的液體儲存?在專門為少年兒童準備的“科學實驗秀”活動中,我所的青年職工和研究生們上演了一個一個神奇的科學“魔術”。雖然由于疫情只能在云上相約,但是透過直播屏幕,仍然可以體會到這些“魔術”的奇妙現象,通過講解志愿者的深入淺出的講解,這些奇妙的現象變成了一個個或淺顯、或深奧的科學道理,印入了屏幕前小朋友的腦海,種下了一顆顆科學的種子。

      云游化物所“展館”,穿梭歷史歲月

      在云游化物所展館環節,講解員帶領觀眾,重溫了我所70余年以國家需求為己任,銳意創新、協力攻堅的歷史進程。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韓秀文研究員、化學激光研究室李剛研究員來到現場,和主持人一同回顧了化學激光研究室在張存浩院士等科學家的帶領下,秉持“獻身科學,挑戰前沿,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努力拼搏,勇攀高峰”的化學激光精神,堅守科技報國初心,不斷求索、不斷創新的事跡。老一輩科學家以國家需求為己任,科技報國、追求一流的精神讓人為之動容。展館專場直播還介紹了我所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石油清潔高效轉化利用、節能減排與環境安全技術支撐、食品安全保障支撐、特種能源、燃料電池、大規模儲能技術、太陽能、生物質、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相關成果及進展,展現了新的歷史時期,我所為實現科技強國夢想,奮勇拼搏、勇爭一流的豪情壯志。

      本次活動還設置了科普影視廳環節,展播了我所“說能解源”系列科普視頻、科普中國系列科普視頻、科學家講座、“能源之書”動漫MV等科普視頻。

      讓科學走進公眾,讓公眾愛上科學。多年來,我所舉辦的公眾科學日活動已成為公眾了解科技進展、探索科學奧秘的重要渠道,成為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履行國立科研機構社會責任的有效載體,受到公眾的廣泛歡迎。

    相關文章

    大科學設備“沿途下蛋”,59項轉化交易82.2億元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場采訪時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生應用成果。作為“雙創周”系列活動之一,合肥大科學裝置成果轉化......

    大連化物所: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又有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朱井義團隊,在膠體量子點超快光物理研究中再獲新進展。該研究觀測到CsPbI3量子點在紅外飛秒脈沖作用下的布洛赫-西格特位移,并......

    青年科學基金,“小火花”點燃“大夢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有個宏大的夢想。他希望,通過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發電來轉化二氧化碳、制備合成燃料,實現“燃料合成—燃燒—碳排放—燃料合成”的碳元素循環利用,......

    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在南京舉辦

    當科學遇見藝術,會有什么樣的交流、碰撞與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溫度?遠古生命“動起來”會不會讓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9月25日,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從龍到鳥”國風科學繪畫......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在廣州南沙動工

    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24日在廣州南沙正式動工。該會址以“千帆競渡、科技遠航”為設計理念,計劃于2025年建成投用。當日,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也在南沙成立。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位于南沙明珠灣......

    AlphaFold、細胞組織機制及嗜睡研究獲頒生命科學突破獎

    9月23日,“2023年科學突破獎”獲獎名單揭曉。有著科學界“第一巨獎”“科學界的奧斯卡”之稱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Prize),主要獎勵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數學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

    2023年科學突破獎:1575萬美元重獎AlphaFold及量子等領域

    據科學突破獎官網報道,當地時間9月22日,2023年“科學突破獎”在美國舊金山公布,以表彰在生命科學、基礎物理學和數學方面取得突破性科學成就的科學家,深度學習預測蛋白質結構、量子信息、嗜睡癥的發病機理......

    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在南京舉辦

    當科學遇見藝術,會有什么樣的交流、碰撞與融合?冷冰冰的化石如何更形象、更有溫度?遠古生命“動起來”會不會讓你更加想探索地球生命的神奇?9月25日,科學與藝術融合博物館論壇——《“從龍到鳥”國風科學繪畫......

    美國阿爾茨海默病論文造假?《科學》:或將耗時數年驗證

    被稱為“腦海中橡皮擦”的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發病機理不清且無法治愈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美國《科學》雜志近期發布調查報道指出,阿爾茨海默病領域一篇16年前的重要奠基性研究論文涉嫌造假,威脅到主流理論“β淀......

    楊衛:中國開放科學路上有兩大考驗、三道門檻、四條途徑

    “開放性是科學的本質屬性之一。當前開放科學運動已達成全球共識,全球開放科學治理需要中國加入。”8月24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專家委員會主任楊衛應邀出席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