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以“引領學習變革 智創教育未來”為主題的“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教育論壇”在上海開幕,今年的教育論壇聚焦智能學習、智能測評、教育元宇宙三大領域,邀請到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領導以及近30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通過主旨演講、前沿報告、高端對話、發布重磅成果等形式進行交流研討,并進一步推進合作共建,共同引領智能教育的創新發展。
開幕式上,上海市副市長陳群表示,上海將聚焦打造智能教育的新底座,加快部署校園數字新基建,實行統一的數字標準,打造互聯互通的智能教育基礎設施。聚焦拓展智能教育新應用,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領域,探索基于AI的個性化學習方式,發展基于元宇宙技術的沉浸式、體驗式的教學模式。聚焦構建智能教育新格局,推動開展智能教育國際協同創新,加快建設教育數字資源共享平臺,打造更加優質、更加公平、更加開放的教育生態。
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指出,人工智能和教育兩大領域正加速實現交互滲透,呈現出系統性融合的發展趨勢。近來年,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與教育的融合發展,圍繞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完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優化師生培養模式、不斷提升信息素養,開展試點示范、探索智能技術賦能教育的新模式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他提出,在接下來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要大力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構建智能時代教育新形態,筑牢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安全底線。
在論壇主旨報告中,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副校長郭毅可在“智能教育的新境界”主題演講中指出,人工智能可以理解為,為每一個受教育者量身定制一個教育系統。它可以給每個學生畫像,量化每個人的學習狀態。郭毅可分享了他的團隊利用知識圖譜,開發了智適應學習系統,幫助好的教育資源精準地提供給每一處農村的學校。他指出,希望能夠攜手國內的研究機構,讓中國的智能教育來扎根中國,走向世界。
論壇特別設置了“高端對話”環節,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防科技大學教授王懷民,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參與共話,由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長袁振國主持對話。對話圍繞智能教育對當代教育、未來教育發展的價值,智能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及運用特性等問題展開。
《自然·通訊》14日發表的一篇論文描述了一種能在機器學習輔助下,將喉部肌肉運動轉化為語音的柔性貼片。經過進一步開發,該裝置有望幫助部分嗓音障礙患者有效溝通。研究中貼片的工作示意圖。圖片來自:陳俊/《自......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和ImmunoBiome公司的研究人員介紹了一種利用經過細胞間通信網絡訓練的人工智能(AI)預測癌癥對免疫療法的藥物反應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4年2月2日的......
時隔5年,醫械產業結構再調整,大批醫療器械迎重磅利好!3月10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新版目錄已于2023年12月1日第6次委務會議審議通過,自2024年2月1日......
近日,新西蘭皇家科學院(RoyalAcademyofSciencesNewZealand)官方公布了其2023年院士增選名單,新西蘭皇家科學院自1867年成立以來,一直是新西蘭最高級別的學術機構,代表......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
3月7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網站發布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獎勵公告,70項成果(人)獲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
近些年來,人工智能(AI)一直是全國兩會上的熱門話題,今年也不例外。“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寫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是當下最大的焦點,也代表著人工智能的未來......
依據《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和《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勵實施細則》相關規定,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對提名2023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的成果,通過形式審查、初評函評、初評會評和終評會評等環......
山西省太原市將加快推動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向事前預防數字化、信息化轉型,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安全生產融合發展。日前,太原市印發《太原市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6年......
近兩年,關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發展的各種消息接踵而來,引發了相關的各種討論。其中,有言論擔心相關科技的發展會在全球范圍內導致“馬太效應”加劇,因為在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上,越發達的國家與地區往往越占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