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1萬立方米!7月30日的市區用水量出現在市自來水集團供水調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時,引來一片驚呼。還好今年市區日供水能力極限比去年提升18萬立方米,達到318萬立方米,才算有驚無險。但294.1萬立方米不僅刷新了北京供水百年紀錄,更是再次發出了水資源緊缺的警報。 目前,北京水資源年均用水總量達36億立方米,而年均水資源總量僅有21億立方米,缺口達15億立方米。北京的年均水資源量平攤到每個人身上,甚至不足100立方米。 北京人均水資源量不如北非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也曾是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1956年至2000年,北京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37.4億立方米,但是1999年以來,北京進入連續枯水期。近幾年,北京平均用水總量36億立方米,但年均水資源總量僅21億立方米,比多年平均減少38%,缺口達到15億立方米。 同時,隨著北京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導致北京市人均水資源量減少到甚至不足100......閱讀全文
4月13日下午,河北省張家口懷來縣小南辛堡。官廳水庫庫區附近的小池塘,旅游用的白天鵝船廢棄在草叢里。隨著水庫的水位不斷下降,原來一些旅游水上項目慢慢消失了。官廳水庫是中國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庫,距離北京105公里,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
中國經濟周刊第2期封面 自來水安全嗎? 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哪些環節影響水的品質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妍|北京報道 1908年,清朝末期,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自來水事業發端。 擰開龍頭,清水如注,咕咚咚下肚,自來水被視為方便、潔凈的偉大發明。 百
在2000萬人口的北京,像趙飛虹夫婦這樣深諳自來水、純凈水、礦泉水秘密的人并不多見。 一個北京最會喝水的家庭,一群自發組織、丈量北京水的人,他們正告訴公眾北京水的嚴峻現實。 戒掉自來水 北京城里“最會喝水的家庭”已經二十年不喝自來水了。 丈夫在國家發改委公眾營養與發展中心
1908年,清朝末期,在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下,中國自來水事業發端。 擰開龍頭,清水如注,咕咚咚下肚,自來水被視為方便、潔凈的偉大發明。 百年后,4000余家自來水廠,每天供應6000萬噸自來水,覆蓋全國4億多縣級以上城市居民,水質安全,重若泰山,關系國計民生。 然而如今,自
2012年5月17日,北京第九水廠,一位工作人員(右)在介紹自來水的生產流程。 【水質安全篇】 自來水的質量,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每個人都需要關心的問題。北京在用水源多達20余處,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十分罕見,但面對如此復雜的水源,北京卻在全國率先達到國家頒布的106項飲用水衛生新標準,出廠水
工作人員取水樣測水質 北京自來水集團昨天介紹,本月15日將在該集團門戶網站上公布供水水質監測信息,供市民查詢。全市供水管網和用戶終端新增的59個監測點也將于本月啟用,屆時監測點總數將達302個,主要分布在人群密集居住區。 北京自來水集團新聞發言人梁麗介紹,自本月15日起,將通過集團門戶網
今年秋季汛后,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將經過約1276公里的長途跋涉,成為北京千家萬戶的生活飲用水。與此同時,今年5月29日北京城區供水量達到304萬立方米,突破百年歷史極值。隨后,5月30日再次創下306.5萬立方米的新高。北京市自來水集團預計,今夏市區最高日供水量還將再創新高,并將逼近
再生水讓北京永定河重現生機。圖為市民站在盧溝橋上眺望永定河沿岸風光帶。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推進水循環利用。但是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尚不足10%。北京的再生水利用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再生水利用率已達60%,占全市水資源使用總量的21%,其
圖為北京排水集團小紅門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在提取污水水樣。污水經過處理,將以1級B標準的清水排放到涼水河中。 11月19日,《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將于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條例首次提出污染
北京市是全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近幾年,政府每年都要從外地調水以解燃眉之急。在2010年2月北京市水務工作報告中,北京開始將海水淡化納入戰略水源,并開始調研和論證。5月9日,筆者就海水淡化進京的可行性以及海水淡化是否可以成為我國沿海近海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可依靠的新
從工業和農業利用,到河湖景觀補水,再到綠地灌溉、道路壓塵等市政雜用,再生水已成北京“第二水源”。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再生水,這些水都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北京萬分緊缺的水資源如何能承受? 市水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達8億噸,其中工業利用1.6億噸;農業利用2億噸;河湖景觀補水4
從市水務局供水處獲悉,今年10月底南水進京后,初期將按照江水與本地水源1:4的配水比例供水,以降低全市自來水生產設施和管網對南水的“不適應”,計劃2015年配水比例調整到1:1。 南水入京將設三個水質監測點 南水進京后,北京自來水將面臨水源差異、水廠工藝及管網適應性等三個風險。市水務局會同市
今年7·20特大暴雨以來,全市形成水資源量達11.34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7.15億立方米。北京面對連續多年來干旱少雨的氣候,遭遇一場特大暴雨,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北京缺水的現狀?北京市地下水目前的狀況如何?連年超采何時能夠停止?建設應急水源地及南水北調工程又對地下水位回升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未來
昨天(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利部副部長矯勇表示,目前我國城市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86%,其中水庫水源地達標率為90.5%,地下水水源地為80.9%,湖泊為65%。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28%,全國2/3城市喊渴,半數水功能區水質不達標、用水粗放、一些河流的開發利用超過100%。 矯勇
中國水務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文珂的“水價應該漲十倍”言論令水價成為近期民生焦點。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全國各地密集舉行水價聽證會。5月1日,安徽省蕪湖市城市供水價格上調;4月27日,浙江省海寧市舉行自來水銷售價格標準聽證會;4月25日,黑龍江省海倫市召開污水處理費標準聽證會;4月17日,廣東省東莞市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下發通知,確定了“十二五”末各地區水資源費最低征收標準。水利部官網的測算顯示,水資源費標準調整到目標后,總體平均上調36%左右。 水資源費上漲能否促進環境保護?普通民眾是否為調費買單?水質會否隨水資源費同步提高? 水資源費再調整
日前,一則“北京一對夫婦已20年不喝自來水”的新聞引發了網友熱議,令不少市民也對 “本市自來水水質到底如何”高度關心。記者昨天從市水務局了解到,2012年7月以來,本市自來水水質全部達到新實施的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106 項指標要求;本市目前已有1300萬市民喝上了青草沙好水,而“
我國淡水資源分布十分不平衡,進行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海水,對沿海地區解決淡水資源缺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100多個科研機構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至幾
多位業內人士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中國水務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水資源費征收存在標準不高、分類不規范、地區差異懸殊等問題。發改委價格司有關人士表示,除繼續完善政策解決上述問題外,到“十二五”末,應對現行的水資源費征收標準提高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發改委正在研究南水北調的水價政策,計劃對南水北調水源調出
入夏以來,濕熱的天氣讓用水量不斷增加。昨天,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今夏本市日供水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值333萬立方米,高峰日市民用水三分之二為南水。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往年6-8月份的供水高峰期相比,今年的高峰期提前了十來天。還不到6月,城區供水量就突破了去年的峰值。上個月初,由于連日高溫高
水源污染、供水管網“二次污染”等問題亟待破解 一石激起千層浪。 最近一段時間,有關自來水水質合格率的話題引發眾人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北京、河南、廣東等地采訪了解到,我國城鎮供水總體安全,但依然面臨挑戰。 專家認為,隨著城鎮供水設施的升級改造和水源地環境保護措施的不斷推進,
污水經處理后可用作城市景觀用水污水處理廠內景 中國水務發展的各項政策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一場中國水務盛宴正待登場。業內預計,在未來6年里,中國將產生萬億元的污水處理投資空間。 環保部官員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國家正在醞釀的水務改革,旨在推進中國節約水資源、降低
今年秋季汛后,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清水將經過1276多公里的長途跋涉,成為北京千家萬戶的生活飲用水。 隨著正式通水時間臨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再獲關注。日前,有媒體報道稱,丹江口水庫總氮超標、部分入庫水質難達標、治污工程緩慢,給中線水質埋下隱患;也有一種擔心,認為北方水質偏堿性,北方的自來水管網
我國水源地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占總數的85% 水利部門已出臺規劃,加強對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保護各類水源 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預案和應急機制需要完善,備用水源建設亟待加強 “微生物指標、毒理指標……”登錄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網站,這些檢測結果赫然在目。日前,
當前我國的水價被低估了。 水價和政府補貼只能覆蓋自來水廠內的水處理成本和出廠后的供水管網維護費用,對于污泥處理、管網建設等其他成本均無法涵蓋。 保證污水處理水質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保障運營。除了增加政府財政補貼以
水價調整方案 4月2日,北京市發改委正式公布了居民用水價格調整聽證方案,4月17日舉行的聽證會將對這兩套方案進行聽證。目前已經確定25名聽證代表參會,其中10名為消費者,符合國家關于價格聽證會參加人數的相關規定。為何要對水價進行調整?居民基本用水如何確保?如何把水價的“階梯”
從試點情況來看,河北和上述九地的“1+9”試點正有序推進。在河北省率先實施水資源稅改革試點一年多之后,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和寧夏9個省區市水資源稅試點工作已經于12月1日正式開啟。圖片來源于網絡 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水利部聯合發布了《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相關負責人日前介紹,自2014年年底“南水”進京以來,截至2015年3月21日,自來水集團專門為“南水”進行管網水質檢測2.7萬次,日均超過300次,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日均監測水質超300次 南水占京城供水半壁江山 日前,來自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的公開消息稱
2017年底,水資源稅改將擴圍至北京、天津等九地。實際上,改革就是要讓經濟杠桿真正發揮作用,促使洗車、洗浴等行業轉變用水方式,增強各社會主體的節水意識和節水動力。而從市場層面看,水資源稅的改革,將強力釋放再生水、海水淡化、供水漏損控制等市場。圖片來源 新華社 當前,我國水資源稅擴大試點進入20
純水機反滲透示意圖。 北京“最會喝水的夫婦”二十年不喝自來水的消息,宛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不喝自來水的背后,是對這些年來水污染愈發嚴重、自來水水質下降的擔憂,也是對自身飲水健康的更多關切。 在對水質的擔憂下,一些家庭認為直接飲用自來水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家用凈水器便成了抵擋不健康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