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研究小組表示,面對全球居民體內微生物種群多樣性逐漸消失的威脅,世界末日微生物庫可以確保人類長期身體健康。他們聲稱,這種威脅與氣候變化不相上下。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現提出一項重要計劃,將建造一艘“諾亞方舟”,旨在保存人類內關鍵的微生物,避免人體微生物種群多樣性逐漸消失。 這一想法借鑒了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全球種子庫的成功做法,在這個種子庫中保存了100多萬個種子樣本,為了在世界末日來臨之際仍能保護農作物多樣性。 目前科學家將其稱為“全球微生物群庫”,從人群中收集有益微生物,從而維持微生物多樣性。近年來,由于人們頻繁使用抗生素、食用加工食物,以及面臨城市社會的其它方面,人體內微生物種群逐漸喪失多樣性。 美國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研究人員表示,面對全球范圍內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喪失,世界末日微生物群庫將幫助我們維持人體長期健康,尤其是當前面對著全球范圍內微生物多樣性消失的......閱讀全文
22日,位于廣東省深圳市的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國家基因庫的數據庫統一檢索系統也將于同日正式開通運行,將公開發布癌癥數據集成與整合分析平臺等多個數據庫,成為為國家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性服務的公益性平臺。存生物資源樣本一千萬份國家基因庫坐落于被稱為深圳
位于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博物館內的種子墻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依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建設,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世界上兩個按國際標準建立的野生生物種質資源保藏設施之一,同時它還是我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和科學培圳基地。 在近日舉辦的全國科技活
位于深圳大鵬新區的國家基因庫今天正式運營,這是我國首個、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致力于構建從資源到科研、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實現大資源、大數據、大科學、大產業的聯動。未來這里將儲存全球生物樣本、生物信息數據,而且將依照相關規則開放樣本、數據資源,成為一個公共服務平臺。 世界最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的觀音山腳下,矗立著一座依山而建的白色建筑,建筑呈階梯狀向上攀延,從建筑的高處望去,對面是茂密的青山,遠處能看見海。在這平靜的外表下,建筑內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等正在日以繼夜地運轉著,它們負責存儲和管理著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這
■本報記者 張文靜 趙廣立 在深圳東南部大鵬新區的觀音山腳下,矗立著一座依山而建的白色建筑,建筑呈階梯狀向上攀延,從建筑的高處望去,對面是茂密的青山,遠處能看見海。在這平靜的外表下,建筑內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等正在日以繼夜地運轉著,它們負責存儲和管理著我國特有的遺
目前,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共收集保存各類種質資源20955種,169281份(株)。其中,野生植物種子8855種,占我國野生植物物種的30%。圖為部分種子燈片。 在亞馬遜熱帶雨林,每1平方公里有100種植物物種,而在這里,一腳踩下去就有上百個植物物種。 這里是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