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作為重大科研成果,瘦肉精從高校走進市場,廣受歡迎,但多次中毒事件發生后,瘦肉精成了過街老鼠。2002年農業部發布公告,瘦肉精成為禁用藥品。
盡管已經被國家明令禁止,但瘦肉精的使用并沒有停止,一些專家學者仍在為這種“神藥”辯護,希望給它留一條生路。
被禁后的瘦肉精轉入地下市場,并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
瘦肉精是怎么流入市場的
“現在正規飼料廠沒人敢碰這玩意兒。”某飼料廠的一位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幾年前,供港豬肉出現瘦肉精中毒事件,追查到一家飼料企業,之后這家企業破產,企業負責人自殺。該事件在飼料行業引起了巨大震動。
上述飼料廠技術負責人說,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地方性飼料企業在全國各地興起,為了和一些大品牌競爭,一些企業走了捷徑——添加瘦肉精。
歷經多年發展,飼料市場的格局已經基本確定,各家企業技術差異不大。瘦肉精被列為違禁藥品,飼料監察部門每年都要抽檢產品。
“盡管有人認為,瘦肉精是飼料添加劑中的葵花寶典,但一般正規企業已經不會再用它。” 這位負責人說,否則就會“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記者聯系了3家飼料廠的銷售人員,都稱知道有瘦肉精的銷售,都是靠非正常渠道銷售。
事實上,從一開始,瘦肉精在國內流通就是一種非正常渠道。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動物營養替代育種,成為畜牧學中的一門顯學,也是農業院校中和生產結合最緊密的科研方向。
據媒體報道,浙江農業大學教授許梓榮幾乎是第一個研究瘦肉精的國內學者,相關研究成果曾經作為重大課題申報。這引起了當時動物營養專家們的高度關注,由此,瘦肉精成了學界與飼料廠合作的秘密武器。
“瘦肉精在新疆出現,也是學者最先引進的。”據新疆伊犁一家飼料廠負責人介紹,10多年前,一位教授以技術顧問的身份將瘦肉精帶進了飼料廠,稱之為育肥素。當時的產品都是沒有標志和正規包裝的白色粉末,后來很多人才知道,這就是瘦肉精。
據介紹,這批瘦肉精最初用在羊飼料中,后來擴展到了豬和牛。再后來,當地在牛飼料中用得最多。
“瘦肉精毒性很大。”該負責人說,牛飼料中一般每1000公斤添加3克瘦肉精;添加到5克,牛會發抖;加到8克,零下20多攝氏度的天氣,牛都會大汗淋漓。
瘦肉精被禁用后,嘗到甜頭的飼料廠和養殖戶們并沒有停下來,仍然到處找人買瘦肉精。
盡管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曾多次查處,先后有十多人被抓、罰款甚至判刑,但瘦肉精的使用仍屢禁不止。
“都是偷偷地賣,找小飼料廠和養殖戶,只賣給熟人。”上述負責人說,他知道幾個賣瘦肉精的,產品沒有正規標志,呈粉末或片狀,名字也都不一樣,有的叫減肥靈,有的叫瘦肉靈。原料據說都是從常州一家藥廠進的,一公斤大概三四千元,稀釋后轉幾道手,到了養殖戶手中,最高賣到了10萬元。而且由于產品旺銷,市場上還有了假貨,曾經有個養殖戶,花6萬元,買了一公斤白糖。
“我碰到過賣瘦肉精的。”新疆一位外企飼料廠銷售人員說,瓶裝小膠囊,無標志。賣的人說:“加了這個東西,飼料效果更好。”
該銷售人員說,買瘦肉精的,基本都是規模不大的養殖場,使用自配料,買瘦肉精自己添加。
小養殖場是監管盲點
瘦肉精大都流入了小養殖場,而小養殖場恰恰是瘦肉精監測的盲點。
一般正規飼料廠不使用瘦肉精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怕飼料監管部門抽檢。小養殖場主要以自配料為主,基本不經過飼料監管部門檢驗。
記者從江蘇省飼料獸藥質量檢驗所了解到,按照規定,注冊的飼料企業,每年每個系列的飼料產品都要送檢一次,由飼料獸藥檢驗所出具一份完整的質量報告。不過,這個檢驗,除一些衛生指標外,主要以檢驗營養成分為主。
飼料獸藥質量檢驗所每年還要抽檢。江蘇省一年的抽檢數量是600份樣品,經費只有幾十萬元。抽檢主要針對大中型飼料廠和養殖場,很少涉及小養殖場。這種抽檢往往對一些飼料進行有重點的檢測,比如,檢測大豬料中的瘦肉精等違禁藥品。
江蘇省畜產品檢驗中心主任、飼料獸藥質量檢驗所所長貢玉清認為,規模以下養殖戶監管難度最大。目前,江蘇省有150萬家養殖戶,70%的生豬來自年出欄50頭以下的小養殖場。
貢玉清說,在養殖環節檢測瘦肉精存在三個困難。
一是飼料抽檢覆蓋面太小,江蘇省瘦肉精專項整治工作對5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按每月10%的數量進行抽檢,規模以下養殖場主要以排查為主,對瘦肉精特征明顯的生豬抽檢。一個月來,他們抽檢了1000頭生豬尿液,這對于全省養殖數量來說,覆蓋面遠遠不夠。
二是養殖環節抽樣難度非常大。養殖場一般防疫要求高,有嚴格的消毒規定,不允許外來人員隨便出入,尤其是從其他養殖場來的人。而一個獸醫一天只能跑兩個養殖場,采集尿液難,生豬都在跑動,等著生豬尿尿,靠到跟前,尿沒了。
三是人力財力緊缺,如此大規模的檢查,縣里獸醫部門壓力很大,防疫工作基本無法顧及。
“質量不是靠檢驗檢出來的。”貢玉清坦言,監管總是滯后的,主要是靠企業自律。
據了解,目前,農業部批準的添加劑有193種,禁止添加的40種。農業部還規定,新添加劑必須經過生物安全效能評價后才能添加。
事實是,飼料企業使用的添加劑商品多達上千種。如果一種添加劑遭禁,科研部門和企業很快就會找出替代品,換個名目添加。
記者了解到,一些高校研制新添加劑只要經過對比試驗,證明對生長有促進作用,就直接與飼料生產企業對接,投入生產,很少做動物毒理病理實驗。
面對新的添加劑,如果飼料企業沒有申報,飼料獸藥質量檢測所是檢驗不出來的。瘦肉精也是如此,目前,農業部列出的7種瘦肉精,監管部門能檢的只有3種。
飼料獸藥質量檢驗所飼料監督科科長朱麗英說:“一些違禁藥品沒有檢測方法,無法檢測。”
瘦肉精危害之辯
瘦肉精被禁已有10年,但關于瘦肉精的爭論并未停止,一些專家對瘦肉精評價很高,對禁用感到惋惜。
據南京農業大學一位教授介紹,從出現到現在,瘦肉精(β激動劑)已經有了第三代產品。一代產品是鹽酸克倫特羅,毒性很大,內臟殘留多,可同時作用于β1和β2兩個受體。β1會作用于心臟,造成死亡。二代產品是西巴特羅。三代產品為萊克多巴胺,只作用β2受體,代謝快,殘留少,毒副作用小。
瘦肉精在歐盟屬于禁用藥品。美國等20多個國家則允許添加萊克多巴胺,但有嚴格使用規范,要求有停藥期。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并不是所有使用了瘦肉精的豬肉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必須把握豬的生長周期,即在豬出欄之前的一段時間(一周或更長時間)停止在其飼料中加入瘦肉精,便可通過豬自然的新陳代謝將瘦肉精排出。
這一說法得到一些專家和農業部門工作人員的認可。他們認為,只要合理使用瘦肉精,就能防止中毒。因為使用瘦肉精可以減少飼料投入,節省糧食。
在采訪中,許多專家不愿就查處瘦肉精發表觀點。一方面,仍有專家與瘦肉精有瓜葛;另一方面,他們表示要從科學角度看待這一問題。
一個現狀是,瘦肉精基本殘留在動物內臟里,中國人有吃動物內臟的習慣;同時,對于缺乏專業知識的許多使用者來說,利益最大化是他們的當然選擇。瘦肉精就是在最后才有作用,停藥即意味著瘦肉率會下降,誰會眼睜睜地看著錢流走呢?
瘦肉精事件爆發后,江蘇一名養殖戶問飼料銷售人員,哪里可以買到瘦肉精?“那可是犯法的事”,銷售人員回答。但養殖戶卻認為瘦肉精是好東西,能提高經濟效益。
“無法規范使用過程的時候,必須堅持禁用瘦肉精。”一位專家認為,瘦肉精不僅僅是科學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寧嚴勿寬。
該專家認為,法律早就有,但在目前中國養殖業水平相對低下的情況下,要靠規范使用來保證食品安全,幾乎不可能。
食品安全,誰的責任
食品安全到底該誰負責?去年9月,美國農業部前副部長任筑山在南京農業大學作了題為“食品安全,誰的責任”報告,分析了當前中國食品安全現狀。
他認為,美國的養殖規模化程度高,從養殖場到屠宰場到超市,有一條完整的信息鏈,追溯系統完善,比較容易控制質量。而中國目前的現狀是,養殖比較分散,有60%~70%的生豬是年出欄數50頭以下散戶們生產的,技術水平相對低下,養殖方式各異,飼料配方千差萬別,質量控制難度很大。
同時,中國存在著數量較大的中間商(豬販子)。他們從千家萬戶收購生豬,即便是出現了問題,也很難追溯源頭。企業社會責任感不高,民眾安全意識差,遇到食品安全問題,舉報的人不多,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會引起民眾的恐慌。
據江蘇省動物衛生監督所副所長陸敬剛介紹,國內追溯系統正在建立之中,江蘇設備采購尚沒有到位。即便建立了追溯系統,發現問題,也很難查清來源——根據檢疫證明等可追溯到縣里,信息完整的地方可以追溯到鄉里,但無法確定到底出自哪家養殖場。
業界認為,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政府應該加強規范,制定法規,加強監管,注重正確引導;企業應該加強質量控制,少添加藥物,控制物流,控制銷售,進行正確的消費指導;民眾要知道食品安全知識,看得懂安全分類商標,要有安全報告意識,加強對企業的監督;科研單位研究要全面,要正確認識藥品的副作用,深入研究藥物殘留和檢測方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委機關各司局,疾控中心、食品評估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統計信息中心、醫院研究所、預防醫學會、健康報社: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落實推進健康中......
食品中的“海克斯科技”不只是短視頻博主們的流量密碼。逛完超市之后,周緣發現,線下調味品的陳列和營銷也緊跟“潮流”。在某大型超市的醬油貨架,視線所及的最佳位置上,擺滿了周緣過去沒怎么見過的各品牌頭部產品......
30天抖音賬號漲粉500萬,“絕命毒師”辛吉飛火了。“料理湯白是加了三花淡奶”、“超低價燕窩其實是明膠片加糖”、“炸雞排只需要大豆拉絲蛋白就能做”......近一個多月時間里,辛吉飛頻頻用消費者并不熟......
關于CBIFS2022第十五屆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延期至11月7-8日舉辦的通知尊敬的各位專家、參展商和參會代表:近期國內本土疫情仍呈現多點散發、多地頻發的態勢,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配合政府疫情防控......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國衛食品發〔2022〕28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委機關各司局,疾控中心、食品評估中心、健康教育中心、統計信......
微生物質量檢驗是我國目前衡量食品衛生生產質量的重要檢驗指標之一,也常常是人們判定被檢出的細菌是否適合食用的科學依據之一。食品微生物指標反映了食品生產加工廠的環境以及食品生產衛生質量情況,能對加工過程中......
9月15日,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承辦的2022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中國科協主題日活動在中國科技館舉行。此次活動主題為“共創食安科普 智享美好生活”。本次活動回顧了《食品安全......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聯合教育部、國家衛健委、公安部印發《關于做好2022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有關部門全面做好秋季學校食品安全各項工作,全力守住校園食品安全底線。這是記者31日從市場監管......
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29日在京舉辦,國務委員、國務院食安委副主任王勇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29日在2022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介紹,截至目前,我國已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455項,包含2萬余項指標,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從過程到產品各環節的主要健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