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 消息,3月1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發文稱,中國已經邁過至暗時刻,但是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后續我國仍然面臨較大的輸入性風險。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已經不可能。 3月15日,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在“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上發表文章《張文宏:大流行狀態下的國際抗疫與中國應對——國際戰疫動態與展望(二)》。 文章表示,中國已經邁過至暗時刻。 原本以為中國控制良好,世界也會同步控制,像新加坡、日本以及韓國等東亞國家都做的非常好,但從目前各國坦然接受新冠病毒的廣泛傳播現實來看,新冠病毒疫情后續發展將不容樂觀,英國等“佛系”抗擊疫情國家將變成病原輸出國,為醫療資源更加不發達的地區帶來更大的威脅。 文章表示,現在歐洲突然成為疫情的新中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按照當前全球的抗疫情況,本場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閱讀全文
5日,印度衛生部通報的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8.6萬,創下單日新高。一日確診感染人數超過逼近10萬,人類與新冠病毒戰斗的結局究竟會是什么? 消除還是共存,你選哪個? 在4日—6日召開的中國醫師協會感染科醫師大會上,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
自新冠肺炎自爆發以來,就備受全國人民的關注。 在此次疫情中,一位醫生的硬核言論火了! 在接受疫情相關采訪時,他字字鏗鏘,擲地有聲: 人不能欺負聽話的人! 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我帶頭! 不打官腔、沒有套話,簡簡單單的大白話,句句說到了點子上,相當提氣! 一時間,視頻刷爆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7日6時,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82404例,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此前,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表示,美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新冠疫情新的“震中”。 美國疫情拐點何時到來?在美留學生要注意什么?要不要回國? 3月26日21時,中國
居家隔離時吃什么?孩子在學校內不便戴口罩怎么辦?坐飛機時能吃東西嗎?張文宏對此一一作答。 5月28日下午,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館與上海市外辦、上海市衛健委聯合組織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視頻講座,邀請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與在英國北愛爾蘭的中資企業、華
我們都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已經存在長達大半年之久了,但是病毒依舊還在傳染并未消停,更有消息表示新冠肺炎病毒以后將會成為常伴的病毒,近來張文宏稱新冠已成常駐病毒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轉眼已是秋冬季,全球已與新冠病毒抗爭了大半年。在預測第二波疫情成為必然、疫情還要延續相當長的時間之后,復旦
7月14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6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3例,山西1例,重慶1例,云南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9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19人,重癥病例與前一日持平。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86
“十一”能出去浪嗎?拋出這一問題后,張文宏第一反應是:這個問題回答起來略微有點難度大。 9月16日晚8點,原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泉靈通過遠程視頻的形式,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當下人們關心的疫情相關問題進行對話。 張文宏解釋稱,國內因為抗疫策略的關系,整個疫情控制非常好,全國各地
武漢病毒性肺炎已公布初步調查結果:截至2020年1月7日21時,實驗室檢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獲得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經核酸檢測方法共檢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結果15例,從1例陽性病人樣本中分離出該病毒,電鏡下呈現典型的冠狀病毒形態。新型的冠狀病毒是另一種SARS嗎?這種病怎么預防?海鮮還能吃嗎?患
參會人員七成是45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科技桂冠第16次“拋向”青年學者、高校學子與兩院院士面對面交流、天馬行空的“菠蘿科學獎”向好奇心致敬……近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系列活動在浙江溫州舉行,“硬核科技”與“好奇青年”碰撞出金石鏗鏘,也點亮了年輕學子的科學夢想。青年愛求索
在我國非典最早于2002年11月爆發于廣東順德,但首例有報告病例的患者是2002年12月在廣東河源市發現患病的。該患者于2003年1月康復出院,后被認定為中國首例非典型肺炎報告病例。非典在全球導致了超過8000人感染,超過900人死亡,成為許多人心中不可磨滅的陰影。 什么叫新型冠狀病毒? 是
6月11日0時-6月14日7時,北京共出現51例確診病例,均與新發地市場有關聯。14日晚11時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此事發表評論。他認為,精準防控不傷全局,將是中國抗疫常態。張文宏醫生微博截圖 他表示,北京在防控措施方面做到了快速處置與精準管控,防疫強度控制在有限的范圍
● 美國現在的防疫策略就是沒有策略,這是很糟糕的事情。 ● 事實上,我認為現在全球疫情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在于:我們還沒看到非洲、南美洲等第三世界地區正在發生什么、將要發生什么。 ● 繼中國的第一波疫情、歐美的第二波疫情之后,其他地方會不會出現第三波大的疫情呢? ● 中國很幸運,有鐘南山、張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22日在“2020財新夏季峰會”上表示,在全球疫情大環境下,通過航空途徑進入的病例能通過閉環管理阻止,但是從陸路、通過污染食品進入的病例,有可能防不勝防。所以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追求病例絕對清零是不現實的。 張文宏認為,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保持病例接近零
新冠肺炎如何防控?新冠肺炎是怎么回事?2月24日上午10時,復旦大學開設的“新冠肺炎防控第一課”正式上線,通過超星指定通道,以及人民號、央視頻、微博、微信、騰訊視頻、今日頭條、B站、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的復旦大學官方賬號,面向全校師生和全國公眾播出。課程由中國-WHO聯合專家考察組成員、上海市疫情
4月11日,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在接受人民日報專訪。 談及無癥狀感染者的問題,張文宏表示,有癥狀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如果武漢有很多無癥狀感染者,同時就一定會存在很多有癥狀感染者。上海目前沒有確診病例,所以我倒推上海沒有無癥
疫情之下,各國都在加緊研制新冠病毒疫苗,多國疫苗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近日,有國家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未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就已通過國家注冊。針對疫苗“早產”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日前在央視新聞《相對論》節目中表示,盡管有疫情嚴重國家“緊急接種”,以中國現在的防控態勢,我們可以不要
“本周是世界抗疫開始后最為混亂無序的一周。”3月15日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發文表示。 隨著新冠病毒的全球流行,中國在國內防控形勢轉好之際,卻遭受到境外輸入的困擾,猝不及防迎來疫情防控的“下半場”。 3月15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預防獸醫系終身教授王秋紅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
在這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生的“大考”面前,一直少不了一個關鍵角色,那就是高校基金會。不久前,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1.5億元設立“春風基金”,推動科研抗疫。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高校教育基金會也紛紛籌集抗疫基金,在一線抗疫乃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洪成文 人們熟知的高校基金會工作與
7月23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委員會在人民日報發布推選活動啟事。經活動組委會審核確定,2020年度66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出爐,名單及個人事跡公示如下。 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啟事 為宣傳慶祝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廣泛展示新時代人民教師教書育人事跡風采,引導廣大教師守教育報國
新冠肺炎疫情疫苗最快何時能使用?張文宏:明年3月,可能可以看到第一個成功的疫苗。 對于新冠病毒的疫苗,在張文宏看來按最樂觀的情況預計,在明年3月可能可以看到第一個成功的疫苗,但效果如何都是未知。所以回過頭來,還是得寄希望于疾病控制,“現在馬上寄希望于疫苗,我覺得這種寄希望可能還是不負責任的”。
2020年3月16日,除中國外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超過中國。全球“抗疫”戰迎來重要變化,中國以外國家和地區已成為“抗疫”的主戰場。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16日5時30分,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162687例,中國以外累計確診病例突破8萬例,達8
“流感在北京的季節性是比較明確的。”日前,在“新冠背景下的流感防控圓桌云訪談”上,北京預防醫學會的鄧瑛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結束,隨著流感高發季節的來臨,應開始部署加強型的應對策略。 對秋冬流感季發出警告的還有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他早些時候表示,入秋后,隨著流感季節
十年前,中國國產諜戰劇《潛伏》熱播。如今,新冠病毒在人群中“潛伏”,已出現不少無臨床癥狀、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的“無癥狀感染者”,如何有效防控“潛伏者”備受關注。 疫情會否因“潛伏者”再度暴發 近期,山東德州、貴州貴陽、四川綿陽等地接連報告境外輸入的無癥狀感染者,浙江嘉興
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為加快提升戰略科技力量,面向未來不確定因素主動做好技術和人才儲備,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
2月18日和19日,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重要進展。具體如下: ? 美國學者發文反駁新冠病毒“人工合成”陰謀論,表示SARS-CoV-2不是實驗室工程制造、泄漏的病毒,而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領銜發表的最新論文,認為呼吸道病
隨著北半球氣溫轉涼,秋冬降臨,歐洲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持續創新高。在亞洲,印度、尼泊爾等國疫情讓人擔憂,而美國單日新增病例則一直在高位徘徊不下。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綜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彈已經開始,第二波疫情的發作已拉開序幕。不過她也認為,
今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 2020 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情況,共接收各類型項目 269671 項。經初審,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受理項目申請 267534 項,不予受理項目申請 2137 項。廣大2020國自然申請人都在“沒有消息”中平穩落地,但其實2020批準立項工作已經開展。 截止
12月4日,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頒獎典禮舉行,表彰為科普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獲頒本屆“科普杰出人物獎”,其科普成果家喻戶曉,為全國乃至世界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當天,張文宏等滬上科普大咖們在現場,與大家分享來
3月18日,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教授盧山接受《中國科學報》專訪,就全球疫情發展趨勢、中國未來疫情風險、公共衛生體系優化等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盧山持續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并將于3月20日在由未來論壇發起的《理解未來》科學講座——“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上解讀疫苗研發的最新動態。 《中國
據外媒4月9日報道,此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推薦的新冠肺炎“特效藥”羥氯喹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方案,因副作用大,被學術界普遍質疑,美疾控中心已經悄悄刪掉了用藥指南,FDA亦因緊急授權被譴責。 誰忽悠了特朗普? 氯喹原本是一種抗瘧老藥,但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瘧疾被逐步消除后,氯喹基本不在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