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劃時代、革命性……量子計算光環太多,又有不近人情的“高冷”。另一邊,開年以來,區塊鏈火得一塌糊涂。網上熱傳的“3點鐘不眠區塊鏈社群”,神秘而火爆。 最近,它倆不期而遇了。據外媒報道,一臺具有40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瓦解區塊鏈。若有人能做出這樣的量子計算機,就能解出并驗證每筆交易,未來產生的所有加密貨幣都會被其壟斷,加密貨幣的信任系統也將被瓦解。 這聽起來很可怕。倆“神仙”似乎要打架,是真有此事還是杞人憂天? “攻鏈”威脅從何而來 在量子計算威脅區塊鏈的相關論述中,持有此觀點的一方給出的論據主要包括兩點:一是量子計算會威脅比特幣的安全協議;二是算力更大的量子計算機能壟斷“挖礦”。 誕生于2009年的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最著名的應用。比特幣的安全協議涉及兩種類型的密碼學,即挖掘過程中使用的散列函數和用于在區塊鏈上提供數字簽名的非對稱密碼術。 在“擊破論”支持者看來,量子計算機可能會對......閱讀全文
顛覆性、劃時代、革命性……量子計算光環太多,又有不近人情的“高冷”。另一邊,開年以來,區塊鏈火得一塌糊涂。網上熱傳的“3點鐘不眠區塊鏈社群”,神秘而火爆。 最近,它倆不期而遇了。據外媒報道,一臺具有40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就能瓦解區塊鏈。若有人能做出這樣的量子計算機,就能解出并驗證每筆交
曾經,量子物理學和人工智能被看作“油和水一樣無法結合”。如今,人工智能已被學術界和科技巨頭視為量子計算的重要著力點。谷歌、IBM、英特爾、微軟等科技巨頭不斷高調大秀量子計算“技術肌肉”的行為,讓全球對量子計算的追逐更加白熱化,這其中,中國相關企業、機構“搶灘”量子計算的身影沖在前面。3月29日,微軟
谷歌近日發表于《自然》雜志的論文宣布實現了量子霸權。記者4日獲悉,在國際上率先開啟稱霸標準研究的、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吳俊杰帶領的QUANTA團隊,聯合信息工程大學等國內外科研機構,提出了量子計算模擬的新算法。該算法在“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上的測試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谷歌的工作也引用了這項結
5月1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 on a Photonic Chip”為題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研究團隊最新研究成果,報道了世界最大規模的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
5量子比特、10量子比特、50量子比特,一場激烈競逐正在量子計算領域上演。 量子計算全球競逐 2017年上半年,中國科學家發布世界首臺超越早期傳統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在操縱質量上也是全球領先。2017年底,美國IBM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款5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
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量子力學再取新突破 實現對量子系統的調控是人類認識并利用微觀世界規律的必然訴求,也是諸多前沿科學領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為一種重要的量子調控研究體系,在世界各國的量子計劃中均被列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單自旋量子調控研究有助于人們在更深層次上認識量子物理的基礎科學問題,
相對經典計算機而言,基于量子力學的量子計算機,越來越成為科學家關注的熱點。如何通過量子計算實現量子霸權,也成為理論研究者建模的重點對象。近日,國際物理學期刊《物理學評論快報》上,發表的一篇名為《量子可積條件下的量子退火和熱化》的論文,提出一種引入了量子糾纏機制、嚴格可解的絕熱量子計算模型。該模型
2017年,諸多創新在科技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些科幻電影中描繪的未來場景,已出現在現實生活當中。 新的一年,哪些技術突破會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 人工智能:潤物細無聲 2017年堪稱“人工智能年”。2018年會怎樣?專家預言,得益于機器學習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還將加速進化,“潤物細無聲
對于Rich Uhlig,《中國科學報》記者的第一印象是聰明、睿智。面對媒體或宏觀或專業的問題,他總是能有條不紊、深入淺出地給出邏輯清晰的答案。 作為英特爾技術與系統架構和客戶端事業部高級院士、英特爾研究院院長,他在近日位于北京融科資訊中心的英特爾中國研究院接受記者專訪時,正好是谷歌宣稱其率
圖① 9月2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9597次航班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起飛。當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圖② 5月23日10時50分,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圖為在青島拍攝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
隨著量子物理裝置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實現量子霸權似乎日益臨近。稱霸標準已成為量子計算領域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記者11日獲悉,國防科技大學吳俊杰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合作,在國際上最先開啟了稱霸標準的研究。最近,《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報道了玻色采樣案例的稱霸標準。 量子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并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根據現有理論,該量子計算系統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九章”一分鐘完
據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志報道,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于近日實現了大規模三維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個真正空間二維的隨機行走量子計算。最新進展對于推進模擬量子計算的發展、實現“量子霸權”具有重大意義。 近年來,關于通用量子計算機的新聞屢見于報端,IBM、谷歌、英特爾等公司爭相宣布實現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超導實驗室尤立星以及德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60模式干涉線路的玻色取樣量子計算,輸出量子態希爾伯特空間的維度達到三百七十萬億(等效于48個量子比特)。這個工作同時在光子數、模式數、計算復雜度和態空間這四個關鍵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以第一臺實用量子計算機為目標的競賽正在全面展開。全球各家公司、各國、合作者和競爭對手都在激烈爭奪量子霸權。谷歌說量子霸權已經出現了。量子霸權是什么意思?是怎么知道量子霸權是什么時候實現的呢?利用經典計算機,PNNL(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美國太平
剛剛踏入2018年,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就被“熔斷”“幽靈”這兩個幾乎波及全行業的芯片漏洞所籠罩。孰料,該領域接下來上演的劇情——從美國斷然發布對中興通訊的出售禁令,到Uber無人駕駛汽車撞人致死導致業界對短期內實現無人駕駛的“夢斷”;從谷歌幽魅般存在的超越最強經典計算機的72位量子計算機,到如幽
編者按 自去年底IBM公司推出全球首款5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之后,全球量子計算領域的競爭進入關鍵階段,“量子霸權”成為各國科研機構競相追逐的目標。究竟量子技術可能帶來哪些變革?未來研發的重點方向又是什么?科技日報國際部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內外專家,為讀者進行了梳理。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郝玲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團隊構建的一套光量子計算系統,最近在高斯玻色采樣(Gaussian Boson Sampling)問題上取得重要突破,求解速度達到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一百萬億倍,遠遠超過經典計算機。 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 “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
5月15日,金賢敏教授展示制備的芯片。 一個個肉眼看不見的單光子穿過透明的“玻璃片”,幾秒之后,顯示屏幕上呈現出單光子的二維量子行走演化結果。 一個量子計算過程完成,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枚“玻璃片”。在燈光下,從某個角度看去,這枚完全透明的“玻璃片”上隱約閃現幾道光譜。原來一平方毫米的“玻璃
在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近日召開的計算機未來行業峰會上,IBM人工智能(AI)和量子計算機部門副主席達里奧·吉爾宣布一項里程碑式的進展:IBM已成功建成并測試全球首臺5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原型,向驗證量子計算機超越傳統超級計算機的“量子霸權”時代邁出了關鍵
摘要:《連線》認為,這一成果突顯了中美在計算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阿里量子計算的發展顯示了中國的科技雄心。 “谷歌的量子計算研究團隊本已準備好慶祝派對了,但阿里巴巴發布的最新論文結果,可能會推遲這一慶祝派對。”近日,美國著名科技雜志《連線》報道了阿里巴巴達摩院量子
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區塊鏈,再到量子科技,近年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經多次就前沿技術的相關問題進行集體學習。 10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日,國際頂刊之一的《Science》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突破!凝視深淵 首張黑洞照片 巨大的、無處不在的黑洞,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像我們的太陽系一樣大,隱藏在我們的視線中。它們的引力對周圍物體的影響,及其最近碰撞時發出的引力波都揭示了它們的存在。但在4月份之前,還沒有人直接看
研究小組認為,關鍵是要獲取一臺經典計算機的輸出,并能將這些信息轉換成一個可以被量子計算機解釋的輸入。研究人員在2019年年中發表了這一量子計算方法。從那時起,PNNL團隊在連接經典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方面又邁出了一大步。他們開發了一種計算機算法,利用了一種叫做“向下折疊”(downfolding)的數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的科學家報告稱,他們首次將一個光子直接“劈裂”成三個光子,這一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技術的發展。 在該研究中,IQC首席研究員克里斯·威爾遜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利用量子光學領域的自發參量下轉換(SPDC)方法,首次將一個光子“劈裂”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陸朝陽等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尤立星小組合作,實驗研究了一種量子計算模型“玻色采樣”對光子損失的魯棒性,證明容忍一定數目光子損失的玻色采樣可以帶來采樣率的有效提升。該研究成果為通過玻色采樣實現量子霸權開辟了一條高效的途徑,并于近日以“編輯推薦文章”的
應對氣候的浪潮(Rough seas for climate) 如果美國政府正如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承諾的那樣收回他們關于氣候的承諾的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將會帶頭在減緩氣候變化上做出努力;今年晚些時候美國的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and-trade system)將會
在過去的2020年,Nature和Science(后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02篇,相比2019年增加了102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66篇,占比為9.8%,兩項數據均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