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俞書宏課題組與李震宇課題組合作,在多形體硫化物半導體的設計合成及光電轉換應用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研究成果以封面論文發表在9月26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16,138(39), 12913-12919)上,并被JACS Spotlights選為研究亮點。 新穎的納米晶材料的合成及其形成機理是目前膠體濕化學方法合成納米晶研究的重點。硫化銅(Cu2-xS)是一類傳統的半導體材料,隨著x值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晶體結構,當x值增加時,其禁帶寬度減小,表面等離子共振效應增強,從而由半導體性向金屬性轉變。人們對于單一組分和不同物相的Cu2-xS的研究已經做了大量工作。目前納米異質結的合成受到廣泛關注,因為它能夠集成不同材料組分的優勢而獲得優于單一組分的協同效應。相比之下,有關多形體納米異質結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如果能將半導體性的Cu2-xS和金屬性的CuS復合在一起,有望使其......閱讀全文
最近,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楊圣雪、博士生李燕,在李京波研究員、李樹深院士和夏建白院士的團隊中,在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2014年2月7日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Nanoscale)上,并被選為“熱點論文”(Hot
近日,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超晶格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楊圣雪、博士生李燕,在研究員李京波、中科院院士李樹深和夏建白等人的指導下,取得二維GaS超薄半導體的基礎研究中新進展,探明了新型超薄金屬硫化物二維半導體材料性質。2月7日,相關成果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會主辦的《納米尺度》上,并被選為熱點論文。
非制式爆炸物由于成分復雜、揮發性低,對其識別檢測是一個世界難題。基于金屬氧化物或硫化物半導體的爆炸物氣氛檢測技術具有材料制備簡單、非接觸采樣、穩定性高、多功能集成、成本較低、可以批量生產等優點,為爆炸物探測器的陣列化集成、微型便攜化和高靈敏識別檢測提供了路徑。金屬硫化物具有與金屬氧化物相類似的理
北京鎂瑞臣科技有限公司主營以光催化行業為主線,本文主要分享關于光催化相關知識。主要從光催化知識、光催化發展史、光催化材料等方面將各種相關知識進行整合,如下: 1、 什么是光催化 一般說來,催化分為均相催化、多相催化和酶催化,而光催化是多相催化的一個分支。光催化是利用光能進行物質轉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在過去的幾年里,各種造影劑包括無機造影劑和有機造影劑都在生物醫學中被廣泛應用。而隨著生物醫學的進一步發展,PA造影劑的應用也將會更加廣泛。 目前,對PA造影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對現有的PA成像材料進行化學改性或與其他功能化材料相結合形成新的多功能系統,其次是開發其他新型高效的PA
過渡金屬硫化物二維納米材料是繼石墨烯后又一類重要的二維半導體納米材料,特別是其可見到近紅外波段的可調諧帶隙特性在開發新型光電功能器件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俊課題組在二維半導體材料制備、表征及非線性光學特性研究方面取得多項進展。
性質柔軟、厚度只有幾納米、光學性能良好……記者3日從南京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王琳教授課題組制備出一種超薄的高質量二維碘化鉛晶體,并且通過它實現了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材料光學性質的調控,為制造太陽能電池、光電探測器提供了新思路。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期刊《先進材料》上。 “我們首次制備的這一超薄
二維過渡族金屬硫化物(Transition metaldichalcogenides,TMDCs)是一類由過渡族金屬原子和硫族非金屬原子構成的二維晶體材料,大都具有半導體特性(如MoX2和WX2,其中X=S,Se,Te)或超導特性(如NbX2和TaX2,其中X=S,Se),極大豐富了二維晶體材料
“我們制備了超薄的高質量二維碘化鉛晶體,并且通過它實現了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材料光學性質的調控。”孫研興奮地介紹。日前,南京工業大學王琳教授課題組的這一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我們首次制備的這一超薄碘化鉛納米片,專業術語稱為‘原子級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或用到各種各樣的物體,它們的性質是各不相同的。有些物體,如鋼、銀、鋁、鐵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我們稱它們為導體。相反,有些物體如玻璃、橡皮和塑料等不易導電,我們稱它們為絕緣休(或非導體)。還有一些物體,如鍺、硅、砷化稼及大多數的金屬氧化物和金屬硫化物,它們既不象導體那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研究組在金屬-硫化物異質結構的合成與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通過在一步合成法中引入不同的金屬前驅體,分別實現了Pt-Cu2S、CuPt和CuPt-Cu2S 等納米晶體的可控合成,并成功調控了它們在催化反應中的活性和選擇性。該成果發表在11月13日出版的《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王俊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強激光材料重點實驗室張龍研究員、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全忠研究員,以及上海光機所中科院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Werner Blau教授等)在國際學術期刊ACS Nano上發表題為Ultrafast Satur
實驗室用光化學反應儀進行光化學反應的時候往往會借助各種各樣的光催化劑來輔助加速光化學反應進行實驗,那么實驗室常用的光催化劑有哪些?能作為光催化劑的材料有很多,使用頻率高,應用廣泛得就是包括二氧化鈦(TiO2),。其他納米光催化劑還有如:氧化鋅(ZnO),氧化錫(SnO2),二氧化鋯(ZrO2),硫化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研究員王俊課題組在二硒化鉑(PtSe2)超快載流子動力學及其半導體向半金屬轉變的層數依賴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為過渡金屬硫化物的非線性光學性質研究以及在光子學方面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和實驗指導。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當期內封面文章發表在Lase
蘇州納米所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控制合成和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控制合成和性質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金屬硫化物具有優異的光電性質及其應用,但是這些光電性質具有尺寸、形貌和化學組分依賴特性。因此,合理設計、可控合成具有特殊光學、電學和磁學性質的金屬硫化物納米材料已成為納米生物醫學
日前,來自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報告了一種基于半導體的DNA測序平臺可能有助于增加胎兒遺傳病檢測的速度并減少成本,研究報告被發表在5月5日的PNAS網絡先行版上。 什么是基于半導體的DNA測序? 半導體DNA測序平臺是使用半導體生物傳感器芯片,對DNA復制期間產生的氫離子進
構建電催化劑的元素。根據其物理和化學性質,大致將這些元素分為三組:①貴金屬鉑(Pt)——目前常見的貴金屬HER電催化劑;②用于構建非貴金屬電催化劑的過渡金屬元素,主要包括鐵(Fe)、鈷(Co)、鎳(Ni)、銅(Cu)、鉬(Mo)和鎢(W);③用于構建非貴金屬電催化劑的非金屬元素,主要包括硼(B)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James Hone研究組合作,首次在二維單原子層材料二硫化鉬中實驗觀測到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和壓電電子學效應(piezotronic effect),并首次成功
空氣硫化物檢測儀被設計用以監測環境空氣中硫化氫氣體的濃度,它的測量范圍從標準型的0-20/50/100ppm(可在工作現場調節)到高測量范圍型的10,000ppm。空氣硫化物檢測儀采用固體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技術。傳感器由兩片薄片組成:一片是加熱片,另一片是對硫化氫氣體敏感的氣敏片。兩片薄片都以真空
一、紅外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器的選擇對于可燃氣體(蒸汽)危險性高、檢測報警要求高的場合,建議選用紅外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器,四合一氣體檢測儀能檢測各種可燃氣體(蒸汽),可靠性強,無需維護,使用壽命長。當然,儀器的價格更貴。一些可燃氣體檢測點含有硫化物、鹵素化合物或鉛,對催化劑有中毒作用。如果不能選擇催化燃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落實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根據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總體精神,為加快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發展,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和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迫切需求,充分發揮材料的基礎和支撐作用,有效組織實施“十二五”材料領域國家科技計劃,做好2
金屬-半導體復合物的“等離子體協同效應”,使其在光催化,光電器件以及激光等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如何精確地控制合成金屬-半導體復合物納米結構,已然成了研究熱點。 在雙組份復合系統中,核殼納米結構是最簡單的,也是最有效的結構。但是由于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界面能比較大,使得半導體傾向于
用詞說明對本規范條文中要求執行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說明如下:1 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用詞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 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應這樣做的用詞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quo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4月19日,2016國際熒光前沿技術高端論壇(2016 FluoroFest)在北京大學開幕。FluoroFest 是一個全球性的熒光學術論壇,旨在促進相關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交流最新熒光技術,推動跨學科及領域的經驗分享與合作。
第一作者:王僑 通訊作者:張廣山、李陽 通訊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論文DOI: 10.1016/j.apcatb.2020.118653 前言: 本推文由論文的第一作者王僑博士傾心打造,張廣山教授指導完成。論文由張廣山和王鵬教授課題組、李陽教授課題組共同完成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1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在京揭曉。現將2011年度入選項目名單予以介紹。 一、正調控水稻種子大小、粒重和產量的GS5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 主持單位:華中農業大學 主持人:何予卿 經過近10年的研究,由華中農業大學
多個類型的平面材料堆砌在一起,可能展現每個的最佳性能。圖片來源:H. Terrones et al 物理學家習慣使用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詞語來形容石墨烯。這絲薄的單原子厚度的碳是靈活、透明的,比鋼強、比銅導電好,雖然非常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電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量每兩年便增加一倍,這種趨勢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隨著晶體管越來越小,硅芯片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量在不斷增加。但目前看來,硅晶體管正接近它的物理極限。只有開發出全新類型的材料和設備,才能釋放下一代計算機的潛力。單分子厚晶體管芯片或許能用來驅動下一代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