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試驗十六號A、B星27日7時50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即:上海航天)首次迎來11小時發射3星、3天發射4星的“衛星發射新速度”。
時間線:3天4星
9月25日6時55分,試驗十五號衛星搭載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試驗十五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制。
9月26日21時38分,長征二號丁遙六十八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遙感三十六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分別承擔了衛星的抓總研制工作。
9月27日07時50分,長征六號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試驗十六號A、B星,試驗十七號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衛星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抓總研制。
從試驗十五號衛星升空,到遙感三十六號衛星發射,再到試驗十六號A、B星入軌,上海航天3天將4顆衛星送入軌道,并且在11小時內發射了3顆衛星。
速度背后:模塊設計、一崗多星
密集發射、開創新速度的背后,是衛星研制新模式的探索。比如,25日發射的試驗十五號衛星是同平臺并行研制的系列微納衛星的先行者,平臺各分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并選用成熟的貨架產品,新技術驗證載荷實現集成化、小型化和輕量化。為實現高效率和高效益,研制團隊在充分仿真驗證的基礎上,精簡了型號研制流程。另外,團隊在研制過程中實現“一人多崗”“一崗多星”,大大提高人員復用率。
又如,26日發射的遙感三十六號衛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方面介紹,衛星從總體設計、單機研制、產品交付到總裝集成測試各環節都應用了三維數字化設計平臺和全周期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強化產品技術狀態控制的基礎上提高了設計效率。
再如,27日的發射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承擔試驗十六號A、B星研制。相關項目團隊依托虛擬試驗技術,在多星統型設計的基礎上,選取典型衛星進行力學和熱學環境鑒定試驗,以試驗數據修正仿真模型,提高仿真結果置信度,達到“以點驗面”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環境試驗成本開銷。通過這些措施,在不降低整星可靠性的前提下,研制團隊不僅大幅縮短了研制周期,更有效降低了衛星研制成本,成功實踐出了一套微納衛星低成本快速研制的新模式。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后,成功將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6月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
中新網北京6月2日電(記者郭超凱馬帥莎)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2日6時23分,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在鵲橋二號中繼星支持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6月2日6時9分,嫦......
2024年5月19日,在第二十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的活動上,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中國的航天與空間科學探索》的科普報告。 劉勇研......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
日前,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在湖北武漢開幕。在主論壇上,受中國宇航學會和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委員會委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部長王巍發布了2024年宇航領域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4月24日,第九個“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活動期間,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教授顧行發牽頭研發的國家遙感數據與應用服務平臺(業務版)上線發布,并為第三批試點應用單位授牌。上線發布現場。......
4月25日,中國航天大會-地外天體探測與小行星防御論壇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舉行,本次論壇是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獻、王焰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鄧宗全、童小華等專家學者出席......
4月24日,湖南衡陽南岳區在南岳完小組織開展系列航天科學教育活動,慶祝第9個“中國航天日”,為12000余名青少年播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種子。南岳是一座千古人文與現代科技充分融合的名山,傳為祝融火神......
2024年4月24日是第九個“中國航天日”,由北京市海淀區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主辦的“極目楚天共襄星漢”——2024年海淀區中小學“中國航天日”科普實踐活動在北京衛星制造廠科技園隆重舉行。參加本次活動的......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六院11所(京)研制的64臺雙楔式閘閥在全球最大丙烷脫氫裝置——中景石化有限公司90萬噸/年丙烷脫氫裝置成功運行,標志著這一關鍵設備的國產化工作取得圓滿成功,使11所(京)成為國內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