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年5月31日,Genome Biology(IF3y=12.683)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曉武團隊完成的題為“Impacts of allopolyploidization and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intraspecific diversification in Brassica rapa”(異源多倍體和結構變異對白菜種內分化的影響)的研究論文。這是王曉武團隊繼白菜基因組草圖和基因組重測序分析成果之后,在白菜泛基因組研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白菜是蕓薹屬重要蔬菜,種內多樣性極高。本研究基于重測序數據,選擇了大白菜、小白菜、菜心、油用白菜和蕪菁等16份不同類型的白菜資源材料,進行基因組從頭組裝,結合已發表的大白菜和油用白菜參考基因組,構建了由18個代表性材料組成的白菜泛基因組(圖1)。進一步,通過構建整合結構變異的圖形基因組,鑒定到與大白菜葉球馴化相關的重要候選基因(圖......閱讀全文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曉武科研團隊,對白菜和甘藍兩類蕓薹屬作物的馴化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馴化與古多倍化形成的亞基因組的關系,相關研究結果于8月15日在線發表于英國《自然·遺傳學》雜志。 白菜和甘藍類蔬菜是大眾餐桌上最常見的蔬菜,其最大特點是類型極其豐富多樣。但這兩個物種為什么能被馴
一、農業農村部#aabbccdd1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1{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成果名稱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提名獎種1白菜基因組及其馴化規律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曉武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水稻廣
“作為生物技術領域最基礎的學科,農業基因組學研究不僅需要國內外科學家同行的協同創新,更需要與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需求無縫銜接,才能發揮出農業基因組學的最大潛能。基于這種認識,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框架下,建立農業基因組學的協同創新聯盟就顯得十分迫切。”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局長梅旭榮表示。 7月24
大頭菜和白菜有很多共同之處:它們都有緊密包裹起來的葉子,形成一個多葉的頭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作物起源于兩種不同的蕓薹屬植物, 是由來自不同大洲的農民所使用和馴化。8月15日在《Nature Genetics》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以及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科學家表明
1月8日是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召開的日子。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獎團隊部分成員黃瓜的馴化過程 清晨,黃三文和顧興芳在進入人民大會堂參加大會之前合了一張影,成為他們科研友誼的見證。 他們同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簡稱蔬菜所),同樣研究黃瓜,在
馴化農業作物并非人類特有行為,螞蟻也會通過培植真菌來獲得可食用的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7月20日,國家基因庫、哥本哈根大學、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的科學家在《自然通訊》發表最新成果,揭示了螞蟻培植真菌之謎。 科學家通過全基因組分子鐘分析,發現螞蟻種植行為最早是起源于第三紀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