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有效率的藥品研發者?
很少有行業像醫藥行業一樣,在研究開發過程中會遭受許多巨大的失敗。據估計,研究一項藥物失敗的總體可能性達到了95%,而一項藥物開發成功后的總成本卻往往十分高昂。在研究了98家上市藥企的研發過程后,藥企開發一項藥物的研發成本往往不和其總投入有直接關系。 來自Forbes的Matthew Herper將藥企分為四檔。第一檔是擁有8到13個藥物ZL的公司,他們開發一種藥物的平均成本是55億美元,第二檔是擁有4到6種藥物ZL的公司,他們開發一種新藥成功的成本為51億美元,而僅擁有兩三種藥物ZL的公司則只有18億美元。只擁有一種藥物ZL的公司卻平均只花費了3億5千萬美元。 Herper同時還比較了研發投資總額與研究成功一種藥物所花費平均成本的關系,一些在研發上投入超過200億美元的制藥巨頭其平均研發成本達到了 63億美元之多。而近投入了50億到100億美元的額企業如強生等公司的平均成本則僅為28億美元。強生公司的Pa......閱讀全文
PNAS:復雜管理增加危險病菌研究成本
據《自然》網站報道,近日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份研究顯示,美國政府對于危險病菌及毒素實驗的管理體系過于繁瑣,使得相關科學研究效率降低的同時實驗成本也大大增加。以埃博拉病毒為例,自2001-2002年間實施限制性管理以來,平均一篇研究論文的成本從59000
法國新研究有望降低氫能源生產成本
氫能源是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電解水制取。但電解水制氫需用鉑作催化劑,這種貴金屬的稀缺性制約了電解水制氫的長期發展,并使其成本居高不下。法國研究人員日前使用鈷合成兩種可以替代鉑催化劑的新材料,從而使氫能源制取低成本化成為可能。 用于提高電解水效率的催化劑應像鉑催化劑一樣,具有活性高
美研究報告重審經濟發展成本衡量方法
圖片說明:研究表明,美國計算從中國進口貨物的成本并不包含原材料生產過程中的消耗。 美國國家科學院近日發布一項研究報告,稱當下衡量進口成本的方法并不準確。 這項被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的研究成果顯示,許多制造商們只用了一次的原材料在加工和出口環節卻被衡量為三次甚至更多
研究人員研發混合益生菌或可低成本治療肝癌
由香港大學生物系副教授Hani El-Nezami博士及Gianni Panagiotou博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與該校李嘉誠醫學院及東芬蘭大學醫學系合作,研發出一種對肝癌具有潛在治療效果的混合益生菌“Prohep”,有望成為治療肝癌的一種低成本方案。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該團隊
Nat Meth:降低生物醫學研究成本的新工具
分子成分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支配著生物科學幾乎所有的方面——健康的有機體發育、疾病進展和藥物療效,都依賴于體內生物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了解這些生物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對于發現新的、更有效的癌癥及其他疾病療法和診斷法,都是至關重要的,但是目前要做到這一點,科學家們要需要使用昂貴和復雜的實驗室設備。相關
中醫藥行業籌備成立循證藥物經濟學研究平臺
5月9日,中醫藥行業協會在廣州醫藥集團等20多家企業的倡議下,聯合北京大學衛生經濟研究中心等機構,籌備成立中國中藥協會中藥循證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和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所,以創建和研究能體現中醫藥特點、又能滿足循證醫學與藥物經濟學要求的基本理論和評價方法,從而構建中藥臨床、循證
醫藥行業投資研究報告:藥品器械雙輪驅動 瑞康醫藥
隨著器械整體行業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我國器械市場整體規模將超過7600億元,目前國內器械醫藥商業企業19萬家,前四大流通企業占比僅12%,行業集中度遠遠低于藥品流通。隨著器械耗材兩票制的全國試點開展,行業將發生變革性的資源整合,最終將利好有全國布局的龍頭企業。瑞康醫藥近年來業績成長性好,未來
我國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的《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到2020年,我國要基本形成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并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 國
研究稱牛肉是環境成本最高的蛋白質來源
據外媒報道,2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刊登一項研究顯示,基于對環境的破壞,牛肉是目前成本最高昂的蛋白質來源。 這項研究由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耶魯大學(Yale U
研究顯示新低成本檢測技術有助高效診斷罕見癌癥
劍橋大學16日發布的研究顯示,一種新開發的無創、低成本檢測技術能更好地幫助醫生診斷惡性生殖細胞瘤,以便及時展開治療,提高療效。 生殖細胞瘤是病發于生殖細胞的腫瘤,可能是惡性或良性,多病發于生殖腺(卵巢或睪丸),通常認為是胚胎在發育時的天生缺陷所導致的一類腫瘤。 研究說,準確診斷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