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歲的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院院士閔恩澤一直較少出席各種活動,但出于對生物質燃料的熱愛,日前,他還是作為學術委員會委員出現在大連潔凈能源國家實驗室的啟動儀式上,并作了題為《發展生物質車用燃料前沿技術的思考》的學術報告。 這位一生獻身我國石化事業的老人,將晚年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推動我國生物質燃料發展上。看中生物燃料技術 閔恩澤被譽為“中國煉油催化劑之父”、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2008年1月,閔恩澤在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感言中表示,他將把研究重心放在綠色化學和生物質能源化工領域。為此,他拿出屬于個人的全部50萬元獎金和個人積蓄50萬元,設立了原始創新獎。“希望能發展中國石化產業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課題。” 閔恩澤看中的就是生物燃料技術。 不久前,《科學時報》記者還接到一個電話,是閔恩澤托其秘書向記者詢問一篇生物柴油稿件的技術細節。 此次在大連的報告中,閔......閱讀全文
閔恩澤是我國著名的石油煉制催化劑專家。50多年前,年輕的閔恩澤埋頭于石油催化裂化研究中。最終,石油——那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在他的“催化劑”下,變成了汽油、柴油等運輸燃料。 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我國作為石油大量進口國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使用清潔燃料以減少汽
按照《閔恩澤能源化工獎評選辦法》的規定,經專家委員會評選,共評出第三屆“閔恩澤能源化工獎”杰出貢獻獎獲獎者4名、青年進步獎獲獎者7名。現公示評審結果。 如有異議,請在公示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向閔恩澤能源化工獎基金理事會秘書處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個人提出異議的,應在書面異議材料上簽
▲微藻培養池▲微藻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微藻生物柴油作為一項涉及生物能源、碳堿排和農業生產三位一體的戰略性技術,吸引了全世界眾多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參與研發。不過,現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術還很不經濟,投資大、成本高、占地多,這些是待解問題。 從微藻中提油,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目前很多科學家正在打它的
人物介紹: 閔恩澤,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國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是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 1946年畢業于重慶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51年獲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化學工程系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后,先后任石油化
閔恩澤(1924 ~ ), 四川成都人。石油化工催化專家,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人, 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中國綠色化學的開拓者。1980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3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 世紀60 年代參加磷酸硅藻土疊合、鉑重整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這首世人耳熟能詳的歌曲,是一位老人的最愛,也是他一生的寫照。 這位老人,就是被譽為“中國煉油催化劑之父”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閔恩澤。 我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
在第二屆生物質能源技術國際會議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閔恩澤接受了人民網科技頻道的專訪,就中國生物質能產業發展中的技術水平、困難障礙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生物柴油研究方向對路 某些方面走在美國前面 閔院士認為,我國在生物柴油領域的局部研究中是超越美國的。他
昨日,黨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全國共有352個項目獲得200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39
7月6日,中國石化與中科院“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術開發”項目協調會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召開。閔恩澤院士、過程所所長張鎖江等出席會議。來自中國石化科技開發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
——紀念我國光譜事業30年,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專家采訪報道系列 在這個豐收的金秋季節,我國的光譜學界也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收獲――第十五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京隆重召開。此次會議的規模、參會人數以及期刊論文數堪稱歷屆會議之最。在會議召開
一架架飛機騰空而起,實現了人們的飛翔夢想,卻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利用棕櫚油、動植物油脂、地溝油等原料制造生物航煤,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也將緩解航空燃料供求緊張的情況。有業內專家認為,生物航煤在技術安全上可以達到傳統航油的標準,但其開發利用在全球范圍內尚處于起步階段,達到量產并實現商業化應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閔恩澤吳征鎰兩院士獲獎;胡錦濤頒發獎勵證書 中共中央、國務院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 (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第二屆生物質能源技術國際會議在京召開 化石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石油短缺和氣候變暖,已成為影響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第二屆生物質能源技術國際會議(ICBT 2010)8月20-23日在北京召開,展示了生物質能的相關技術及科研成果,旨在推動中國生物質能源技術的研究與國際合作。 生物質能(bio
2007年度“感動中國”2008年02月17日晚頒獎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 科學家錢學森和國家科技大獎得主閔恩澤入圍 “嫦娥一號”研發團隊獲“特別致敬” 由中央電視臺評選的2007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與國家科學技術大獎獲得者閔恩澤入圍,“嫦娥一號”研制開發團隊獲“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2007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先生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著名科學家,也是中國石油石化科技界的泰斗、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為培養年輕一代科學與創新精神,促進我國生物質能源、生物基化工與材料等能源化工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開發,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