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準備在網上發起募捐活動,以籌集近100萬元的訴訟費,每人限捐兩元。 2017年1月25日,“常州毒地”公益訴訟案在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原告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自然之友”)與綠發會敗訴,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89.18萬元,由兩名原告共同負擔。 這成為新環保法實施以來第一起社會組織敗訴的公益訴訟。公益訴訟作為民事訴訟,既然敗訴,法院收案件受理費也在常理之中。但與眾不同的是,該案承載著許多社會公益組織的期望。有輿論認為,這種“天價訴訟費”已嚴重超出環保組織的承受能力,將使環保公益組織顧慮增多,不符合新環保法立法的本意。 “募捐活動希望更多公眾能關注到環境問題。”綠發會副秘書長馬勇說,“只有發動公眾關注環境問題,才有可能解決根本問題。” 189萬元訴訟費從何來 2016年4月,500名常州外國語學校在校生疑似因化工廠污染地塊中毒,......閱讀全文
2016年4月19日,常州市遼河路常州外國語學校對面空地上,土地被挖開施工。由于之前化工廠坐落在此幾十年,學生家長認為此處污染對學生的健康造成影響,近日,此處開始進行樹木的種植,工作人員稱,這里將建成一運動公園。 新京報訊 昨日,“常州毒地”案原告之一、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