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靜待春暖花開。隨著成本的下降和技術的提升,如今,海上風電發展也將進入提速期。 “未來海上風電一定是朝著‘更大、更遠、更深、更便宜’的方向發展。”8月16日—18日,在江蘇南通舉行的“2017海上風電領袖峰會”上,與會專家達成共識。 據統計,2016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2.19吉瓦,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累計為14.38吉瓦,預計到2020年全球裝機量可達34吉瓦。我國海上風電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也發展迅速,2016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590兆瓦,累計裝機容量達1630兆瓦,比上年增長了64%,僅次于英國和德國,位列全球第三。 海上風電迎來快速發展時期,穩定降本、確保技術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成為行業討論熱點。 文丨武新苗 中國能源報實習記者 或與陸上風電價格持平 當前,我國海上風電發展依然面臨成本較高的現實問題,據國網能源研究院統計,海上風電的平均投資成本為陸上風電的2.8倍,建設成本也遠高于煤電、氣電和陸......閱讀全文
中國已成全球風電發展主角 風電是全球最具規模化開發前景的可再生能源。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風電發展,把加快發展風電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生產方式變革的重大戰略舉措,“十一五”以來實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鼓勵風電發展的區域電價、費用分攤、優先并網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動了
11月的北京寒氣逼人,但中國風電人卻依稀感受到了陣陣“暖意”。 首先,在11月中旬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宣布,風電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這為風電產業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市場空間。他表示,要破除體制障礙,促進風電發展。
風電是重要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我國不僅已成為全球風電裝機最多的國家,而且風電設備制造已基本實現國產化,風電場建設成本大幅下降。然而,近年來,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在市場消納和體制機制等方面,又遇到許多新的矛盾和問題。 中國風電發展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站在全球角度看,我國風電產業增
江蘇如東建成全國最大海上風電場,圖為國電龍源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場一角。 去年12月,國電龍源江蘇如東15萬千瓦海上示范風電場一期工程正式投產發電。 在此前結束的“2012上海國際海上風電及風電產業鏈大會”上,一條消息令不少風電人唏噓不已:因為規劃瑕疵和成本高企,中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
近日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關負責同志就文件出臺的背景、政策內容等進行了解讀。 一、關于對《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解讀 (一)《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2019年5月,國家
當前,風電產業正站在變局的關鍵路口上。業內預測,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風電依然面臨著2030年非化石能源20%份額的國際承諾與國內目標。我們期待中國的風電與可再生行業在“數字化、信息化、互聯網”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17年第10號公告,批準風電場工程檔案驗收規程、風
在10月17日舉行的2013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企業家論壇上,一批世界級風電制造業巨頭匯聚一堂,從國家政策、市場競爭等多個層面,剖析風電領域存在的問題,共謀風電產業發展大計。 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武鋼:風電大環境向好制造商重練內功 如果說一個好的外部政策環境是實現風電產業可持續增長
當前風電產業正處于發展的“十字路口”,分布式風電被認為是撬動產業下一輪爆發的“藍海”。今年以來,一系列政策紅利試圖帶動分布式風電“換擋”進入快車道。圖片來源于網絡 放眼世界,作為現代風電的故鄉,丹麥風電滲透率高居全球第一,分布式風電正是其陸上風電的主力;作為能源轉型的標桿,德國在向清潔能源轉型
近年來,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挑戰,發展清潔能源已成為世界能源發展的重要趨勢。作為以建設和運營電網核心業務的國有大型企業,國家電網公司高度重視推動新源發展,以奉獻清潔能源為己任,積極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可持續發
滬府發〔2011〕90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
曾經被資本市場看好的新能源概念風電如今卻被投資者“拋棄”。 同樣是風電設備巨頭,2007年金風科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50%,曾創造風電概念的“神話”。3年之后,金風的競爭對手,后來居上的華銳風電在年初上市首日卻遭遇破發,大跌9.59%。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
近年來內蒙古深陷“有力發電,無處送電”的窘境,2010年相關企業因“棄風”造成損失數十億元 新進入的風電開發企業凈資產總額不低于10億元,或者連續3年凈利潤不低于5億元 “25家”是一個指導性目標,并不是強制的,也不是淘汰性質的,而是內部整合 內蒙古近日連續出臺3個規范風電行業發展的政策性
9月底,海風吹拂下,矗立于煙臺長島的6.365萬千瓦風電機組,揮舞著手臂,迎接著跨海而至的海底電纜,期待著與內陸主網再次牽手的激動時刻。 在山東,伴隨著堅強電網的延伸,55座風電場與主網緊密相連;依托于規范的并網管理,2328臺風機與電網友好牽手;受益于優化調度,342.8萬
近日,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風電產業信息統計顯示,2012年全國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了41%,與此同時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比上年減少了30個小時。一方面我國風電裝機在不斷增加,發電量也在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棄風問題更加嚴重,風電利用效率顯著下降。風電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似乎陷入
1月2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征求意見稿,據意見稿顯示,2020年度新建光伏發電項目補貼預算總額度為15億元,其中:5億元用于戶用光伏,補貼競價項目(包括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按10億元補貼總額組織項目建設。競爭配置工作的總體思路、項目管理、競
日前,國家能源局再發文推動北方七省區開展風電清潔供暖工作,以解決目前已有風電項目的棄風限電問題。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為更大程度緩解棄風限電問題,必須創新風電就近消納的方式,除了風電供暖外,還要探索風電制氫等其他方式。 “一方面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設,另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多種途徑的風電就近消納,目前
國家能源局兩道令牌整肅風電 嚴厲批評酒泉風電建設無序 5月9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酒泉風電基地建設有關要求的通知》(國能新能【2011】145號),對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風電基地二期工程建設中給企業定任務指標、設備招標要求選本地產品等行為提出嚴厲批評,同時強調“未經國家
據國家相關部門權威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今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到2015年風電并網裝機達到1億千瓦,2020年達到2億千瓦。 看到成績與前景的同時,必須承認
日前,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對新能源標桿上網電價進行調整。其中,在海上風電方面,擬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8年12月31日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調整為每千瓦時0.8元(含稅),潮間帶風電項目
不久前,一份發自國家能源局的文件《關于做好2013年風電并網和消納相關工作的通知》,再次揭開了一道令我國風電產業隱隱作痛的“老傷疤”。 通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棄風”電量約為200億千瓦時,較2011年的100億千瓦時有大幅增長;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由2011 年最低的160
輿論推卸給電網的新能源“并網難”,實際上是綜合性問題 電網對于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性,人所共知。 在10月26日,國家電網公司承諾對分布式光伏發電“余電上網、全額收購”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把電網稱為能源轉型中的“中流砥柱”;國家電監會輸電監管部主任幺
“我國風電產業已告別過去‘狂飆突進’式的增長,開始進入一個平穩發展期。”站在龍年新春的門檻上,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武鋼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二五”期間,風電產業將會持續發展,但發展將變得更趨理性。 “放緩腳步是為了走得更遠更好。”武鋼認為,隨著我國風電產業發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日前在視察2012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2012)表示,中國是目前風電并網裝機最多的國家,預計今年并網裝機超過6千萬kW,發電量超過1000億kWh,成為中國第三大電源。 有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家企業參加了
隨著風電項目審批權的逐步下放、并網接入瓶頸持續改善以及電價補貼資金的陸續到位,低迷的風電行業漸呈回暖之勢。 今年以來,得益于相關政策的推動,海上風電項目加速推進。繼大連海上風電規劃獲批后,目前全國已有17個海上風電項目規劃先后獲得國家能源局批準,項目規范總裝機容量為395萬千
作為中船重工傾力打造的一張風電名片,中國海裝依托前者強大的研發實力,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在大力開拓陸上低風速風電和海外風電市場,積極向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同時,也致力于成為國內海上風電機組技術的引領者。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公司總經理王滿昌在出席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時接受了媒體采
醞釀兩年多,一場“風電供暖革命”已然在北方地區拉開序幕。5月20日,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從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獨家了解到,作為中國最大風電企業的龍源電力,近日與遼寧省有關方面初步達成了法庫縣20萬平方米風電供暖項目意向,成為遼寧省首個風電清潔供暖試點項目。該試點項目運行后,每年可利用棄風電20
業內人士認為,一些中小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采取的壓價措施形成傳遞效應,最終使得整個風電設備制造行業被迫加入“降價促銷換市場”的行列。 記者近日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省市采訪了解到,我國風電設備制造企業普遍出現利潤下滑甚至虧損,部分企業出現裁員或被迫停工,他們為了保住市場紛紛以價換量,
國家能源局日前下發《關于做好風電清潔供暖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將在北方具備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風電清潔供暖技術。能源局緣何力推風電清潔供暖?這將對我國北方地區帶來怎樣的影響?《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采訪了我國風電的有力推動者和風電供暖工作的最初倡導者———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
盡管各大公司目前尚未披露上半年業績,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梳理上半年行業運行數據以及主要公司業績預告情況后發現,當前風電行業延續整體回暖形勢,上游設備制造商訂單量繼續攀升,但下游風電場運營商則遭遇風電利用小時數減少而帶來的發電量下滑,業績提升乏力。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此輪風電行業回暖首要體現在各地
河北張家口市張北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之風力發電機組。實習生 楊奉焓 攝 【工程名片】 “十一五”期間,以風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據國家電網統計,過去五年,風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翻番。到2011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雙居世界首位。 目前國家已批建9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