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學會召開理事會議傳達中國科協九大精神
7月1日下午,中國化學會組織召開理事會議,傳達和貫徹學習中國科協九大精神。理事長姚建年主持會議。 秘書長楊國強向理事會傳達了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重點深入解讀了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參會理事共同研讀了九大工作報告。 會上,理事們展開熱議,大家一致認為,“科技三會”是建國以來層次最高、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科技盛會,是向世界科技強國進軍的動員會,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這次盛會為化學科技工作者指明了發展方向,大家紛紛表示,要響應國家號召,在科學研究領域勇于率先轉型。 會議對貫徹九大精神后續事宜進行了部署,接下來,中國化學會將把握當前發展的良好契機,深入學習貫徹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會工作實際,研讀會議下發的相關文件,通過各種方式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領導同志講話精神,引導大家開展“創新爭先行動”。......閱讀全文
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揭曉
關于第五屆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的授獎決定 經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彭慧勝(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王江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朝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新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第五
“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設立
全球首屈一指的裝飾漆、工業涂料及特殊化學品公司阿克蘇諾貝爾12月1日在上海宣布,與中國化學會攜手合作,將其倍受業界重視的“阿克蘇諾貝爾科學獎”引進中國,以表彰中國出類拔萃的化學科研人才。 這個名為“中國化學會-阿克蘇諾貝爾化學獎”的大獎將涵蓋三個領域,分別頒發給在材料科學、化學、科學測量與
中國化學會晶態材料前沿論壇舉行
2015年晶態材料化學前沿論壇近日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的35位專家學者就近年來晶態材料化學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展開探討,對晶態材料化學相關交叉學科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此次論壇由中國化學會晶體化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河南省化學會、河南大學化學化
第五屆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揭曉
經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審議、中國化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決議,決定授予彭慧勝(復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王江云(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楊朝勇(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新剛(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第五屆中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 中國化學會和英國皇
中國化學會《材料化學前沿》出版創刊號
繼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和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之后,中國化學會與英國皇家化學會聯合籌辦“化學前沿”系列期刊的第三本—Materials Chemistry Frontiers《材料化學前沿》創刊號于11月30日正式出版發行。
唐勇院士獲“中國化學會手性化學獎”
2019年1月12-13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中國南方科技大學承辦的“手性中國2019”學術研討會在深圳召開,會議期間舉行了第四屆“中國化學會手性化學獎”頒發儀式。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唐勇院士榮獲“中國化學會手性化學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杜海峰研究員、合肥工業大學吳宗銓教授和南開大學
中國化學會擬推薦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項目公示
根據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關于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5〕46號)要求,現將中國化學會擬推薦2016年度國家科技獎勵項目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2016年1月11日-20日。任何單位和個人若對申報的推薦項目有異議,可于公示期內以實名書面形式將異議材料反饋到中
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開幕 關注轉型中的中國化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7月1日,中國化學會第30屆學術年會在遼寧省大連市大連理工大學劉長春體育館隆重開幕。來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化學化工企業界、出版界的代表,以及來自美國化學會、英國皇家化學會、法國化學會、韓國化學會、中國臺北化學會主席和代表團共1萬1千余
201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揭曉
經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評審委員會會議審議、遴選,中國化學會決定授予以下十位科研人員為2010年度“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榮譽稱號。獲獎人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后): 1.鄭南峰 無機化學 廈門大學化學系 2.劉磊 有機化學 清華大學化學系 3.郭雪峰 無機化學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
南開化學學者榮獲中國化學會多項學術獎勵
近日,中國化學會陸續公布了多項學術獎勵名單,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朱守非因其開辟催化氫轉移新方向,建立氫轉移新反應和新策略,帶動氫轉移研究進展,獲第十一屆中國化學會-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識創新獎。 此外,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牛志強因其發展正極微納結構和負極表界面調控新策略,實現高性能水系可充鋅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