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科技創新能力主要取決于人才。因此,創新驅動說到底是人才驅動。經歷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科技人才數量已居世界前列,但要從人才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任務還很艱巨,尤其是在科技人才培養方式上還需要進行實實在在的改革。 當今時代,絕大部分優秀科技人才都經歷了系統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因此,改革人才培養方式,需要對高等教育不同階段的目標定位、培養重點、課程體系、教學方式等作出妥善安排,使歷時10年左右的人才培養形成一個緊密銜接的體系。從本科教育看,目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對本科低年級教學不夠重視。過去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即安排最好的老師給本科一、二年級學生授課,使其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然而,在建設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這個傳統被削弱了。隨著科研成果在大學評價、教師評價中的占比不斷增大,最優秀的教師很少有時間站在本科課程的講臺上。其實,科研與教學并非二元對立,而是相互促進的,大學的科......閱讀全文
5月10日,中科院北京分院、南京分院與江蘇省鹽城市人民政府共同簽署《關于加強全面合作的協議》,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科院副院長、中科院北京分院院長丁仲禮,江蘇省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江蘇省委主委、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長馬揚,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黨委
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主持會議,并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劉偉平傳達了李克強總理的重要講話,副院長丁仲禮傳達了劉延東副總理的總結講話。白春禮就全院傳達學習、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
高翔于2007年考入中科院研究生院,2012年博士畢業。他笑稱:“我在校讀書的這5年,是科教融合發展的一段平穩期。”就在他畢業那年,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國科大),并于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國科大完成了從研究生院到大學的跨越。 在此期間,一批科教融合學院成立,中科院的相關研究
近日,科技部正式發布了《科技部關于公布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的通知》。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環節,共產生了306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2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作為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中青年科技創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2月8日發布消息稱,中國科學院、遼寧省人民政府、沈陽市人民政府共建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協議在沈陽簽署。 2017年11月21日,中國科技部批準組建6家國家研究中心。國家研究中心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擬入選對象公示 根據《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實施方案》規定,科技部開展了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組織實施工作。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和專家評議等環節,共產生了306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2個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擬作為
編者按 席南華、歐陽頎、李永舫,他們是院士,他們是大師,但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摘下院士、科學家頭銜,同其他教授、研究員一樣,他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學教師,而所不同的是,他們的授課對象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的首屆本科生。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我們能與院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很多。甚至我們在食堂吃飯時都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3屆院士大會組織委員會會議于8月21日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天津市副市長王治平,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農業部副部長李家洋,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丁仲禮、張亞平,科技部前副部長程津培,天津市政協副主席饒子和等近40位大會組織委員會成員
8月21日上午,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第23屆院士大會組織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TWAS第23屆院士大會組委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主持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天津市副市長王治平,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張勤,農業部副部長李家洋,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丁仲禮、張亞平,科技部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
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的創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
創新,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從高校到科研院所、從企業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五年來,創新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調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是創新的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連日來在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引發熱烈反響。大家表示,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思想,牢固確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聚集人才,著力夯實創新發展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11月1日,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全球學術顧問委員會(以下簡稱學術顧問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議在清華大學舉行。學術顧問委員會由來自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的34位專家學者、商界精英和政界領袖組成,旨在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國家現代治理體系建設發展提供前瞻性、戰略性指導建議。
3、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擬入選對象名單 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擬入選對象名單(200人)序號姓名所在企業1于海闊南京天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于慧東齊魯科技(濟南)有限公司3馬慶偉北京毅新博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馬學文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5馬寅虎保定華翼風電葉片研究開發有限公司6馬 超廣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