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占比相對錐形神經元數量少,但是中間神經元在大腦皮層實現認知功能中的作用卻不容小覷。中間神經元的顯著特點就是種類豐富,因此對不同類型中間神經元在特定認知功能的分工作用的探索是揭示智能機制的關鍵之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類腦智能研究中心曾毅團隊將前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PFC)中的中間神經元依據形態學特征進行計算建模,發現負責局部抑制的短程連接中間神經元在維持信息準確率上至關重要,而負責遠距離抑制的中間神經元的缺失,則使輸出信息發生了扭曲與空間形變。與此同時還發現新皮層以結構相似的功能柱進行緊密排布這一特點看似冗余,但在關鍵中間神經元缺失的情況下,卻能夠維持網絡穩定性,極大提高了網絡在認知任務中的魯棒性。相關研究工作為研制新一代類腦神經網絡提供了創新源泉。這項工作是課題組獨立完成的研究成果,相關工作3月13日發表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 文章第一作者、副研究員......閱讀全文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RNA-Seq surveys a developmental landscape of the human prefrontal cortex”的文章,繪制了人腦前額葉胚胎
日常生活中,諸如教育、投資和儲蓄等決策行為,都需要在不同時間點上的結果之間進行權衡,即跨期決策。人們通常會根據結果的延遲時間長短,對結果進行“折扣”。但是,人們對未來獲得(如年終獎)和未來損失(如貸款利息)的時間折扣程度并不一致:前者通常大于后者,這就是跨期決策中的獲得-損失不對稱效應。該效應提
當我們拜訪一個朋友或去海灘時,大腦會在一個叫做海馬體的部分存儲短期的記憶。一段名為海馬腦部的經驗的短暫記憶。這些記憶之后會被“鞏固”——即轉移到大腦的另一部分進行長期存儲。 一項最新的針對基于這一過程的神經回路的MIT 研究首次揭示出,記憶是在海馬體和大腦皮層中的長期儲存區同時形成的。然而,在
近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曉群課題組、北京大學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湯富酬課題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杰課題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安貞醫院張軍課題組合作,繪制出人腦前額葉胚胎發育過程的單細胞轉錄組圖譜,并對其中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系統功能研究,為繪制完整的人腦細胞圖譜奠定重要基礎。相關研
一項研究發現抗抑郁藥物氯胺酮可能通過刺激大腦的前額葉皮層的一個區域從而起作用。氯胺酮可以產生迅速而長效的抗抑郁藥物效果,然而這種藥物的副作用和濫用的潛力限制了它的廣泛應用,而且氯胺酮的效應的細胞機制尚不清楚。 為了確定下邊緣前額葉皮層(IL-PFC)在氯胺酮的抗抑郁藥物作用中的作用,Ronal
有時我們會在腦海中浮現一些揮之不去的“負能量”念頭——不愉快的記憶、想象或擔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這種想法可能被“收回”,使我們重新思考它。 劍橋大學的Michael Anderson教授解釋道:“控制思想的能力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當這種能力出問題,會導致一些精神疾病的最脆弱癥狀:侵入性記
近期,《美國科學院院報》在線發表了題為《前額葉皮層在價值抉擇計算中的證據累積》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中科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天明課題組完成。研究人員訓練獼猴完成一項基于不確定信息證據積累的價值抉擇任務,并在獼猴進行抉擇的過程
來自浙江大學求是高等研究院和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History of winning remodels thalamo-PFC circuit to reinforce social dominance”的文章,利用光遺傳學等方法,實時調控和
如今,肥胖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流行,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僅2019年全球就有超過1.5億肥胖兒童,這些兒童患心臟病、癌癥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都會增加。患有肥胖癥的青少年在成年后仍然有可能變得肥胖,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截止到2040年,40歲的成年人中有70%的人群可能處于超重或肥胖狀態。圖片來源:I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腦中的“前額葉背外側皮層”可能是人們誠實與否的“開關”。一旦這個腦區受損,人們便傾向于因為私利而說謊。 這項研究發表在英國《自然-神經學》雜志上。論文第一作者、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朱露莎對新華社記者說:“誠實往往是有代價的。一個賣舊車的商家也許會面臨這樣的選擇:要么將車的瑕
社交恐懼癥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因其發生機制不甚清楚,目前尚無令人滿意的療法。3月19日,《神經元》報道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教授徐晗團隊利用自主構建的小鼠模型,在前額葉皮層發現一條導致小鼠社交恐懼行為的神經環路。 研究人員首先研發出一套小鼠條件性社交恐懼造模系統。
青少年大腦顯著的特征是能夠通過調整腦區間的網絡連接來適應環境的變化。這種特殊的可塑性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利于青少年在培養認知思維和適應社會兩方面取得巨大的進步,同時也更易催生出危險的行為和嚴重的精神疾病。 最近有研究表明,青少年高風險行為源于大腦邊緣系統與前額葉皮層神經網絡在發育進度上的不匹配。
美國東部時間3月18日,國際期刊《神經元》報道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徐晗教授團隊利用自主構建的小鼠模型,在前額葉皮層發現一條導致小鼠社交恐懼行為的新神經環路。 目前,社交恐懼癥發生機制不甚清楚,且尚無令人滿意的療法。徐晗團隊自主研發了一套小鼠條件性社交恐懼造模系統。運用條件性社交恐懼小鼠模
最近,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們結合兩種尖端技術,發現前額葉皮層中的神經元被用來響應獎勵或厭惡經歷,這可能對治療精神疾病和成癮具有重要的意義。 前額葉皮層在哺乳動物的大腦中扮演了一個神秘但卻主要的作用。它與情緒調節相關,前額葉皮層中的不同細胞似乎能響應正面和負面的體驗。然而,前額葉皮層是如何支配獎勵
近期發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 and Social Neuroscience的研究稱,減少特定腦部活動,可增加利他主義!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Leonardo Christov-Moore和同事進行了第一項研究,旨在識別與善解人意決策相關的腦部區域。 該研究納入了
當兒童在決定吃什么的時候,他們會推測母親會希望他們吃什么這一點。根據一篇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論文,研究人員指出了兒童在做食物相關的選擇時大腦中會激活的特定區域。 雖然已經有研究表明兒童期的食物選擇可以建立起終身的與健康相關的行為模式,但是兒童的決策行為包括食物選擇背后的神經機制仍不太清楚。
三箱社交實驗及自發活動實驗-雷帕霉素對自閉癥大鼠病癥行為的改善作用2結果2. 1雷帕霉素處理顯著改善自閉癥大鼠的社會交往能力社會交往實驗分析發現,與對照組相比,VPA處理組幼鼠社會交往能力顯著下降(P <0.05),體現為自我梳理時間增加,不愿意與陌生幼鼠交往,不愿接觸新事物,符合自閉癥兒
許多成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家長確認,病患“不太對勁”的最初癥狀肇始于孩提時代。加拿大研究人員最近分離出一種DCC基因,該基因負責青春期內側前額葉皮層內的多巴胺連接。對小鼠模型開展的研究表明,該基因在青春期的功能障礙所造成的行為后果可延續到成年。 在大腦發育的這個十幾歲的階段,青少年特別容易罹患
來自復旦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甾體(neurosteroids)別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ap)能通過抑制L型鈣離子通道來抑制谷氨酸鹽(Glutamate)的釋放,從而為更深入地了解別孕烯醇酮作用機制提供了重要資料,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 Neurop
社會等級制度是一種自然發生的,進化上保守的現象,是獲取食物,交配機會和休憩地等資源的指導原則,對動物和人類的健康與疾病產生深遠影響。然而,構成社會等級制度的詳細分子調控機制仍然難以捉摸。 2020年1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朱鈴強及劉丹共同通訊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A no
1. Nat Commun:學習、減肥、戒煙……這些生活習慣能使你獲得更長預期壽命! DOI:10.1038 / s41467-017-00934-5 最近,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鑒定了一些生活方式和基因對壽命的影響。 研究表明,超重的人體重每增加1千克,預期壽命將縮短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青少年成癮研究組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在機體大腦渴求喚起任務狀態下,左半球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紋狀體回路功能連接與吸煙線索誘發青少年吸煙者大腦渴求相關的大腦激活有關,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Human Brain Mapping上。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5名青少年
在普通人心中,變態、暴力分子、反社會人格者大多是冷血無情的怪物。但哈佛大學心理學副教授Josh Buckholtz卻想改變我們對這些精神變態者的看法。在Buckholtz領導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對近50名監獄囚犯進行腦部掃描,試圖解釋為什么精神變態者做出往往做出暴力或其他反社會行為的不良決
2017年,在拉斯維加斯曼德勒海灣酒店32樓上,一名槍手用步槍向在場群眾射出了1000發子彈,這一事故造成58人死亡,869人受傷。這名槍手在犯罪現場自殺,隨后他的大腦被運往斯坦福大學。科學家試圖分析這顆大腦,從神經科學的角度解釋這起惡性事件。 科學家能從這名罪犯的大腦中發現什么嗎?事實上,確
斯坦福醫學院的研究員在小鼠腦中確認了兩個相鄰的神經細胞群,當小鼠處于視覺威脅下,這倆群細胞的活躍度水平可以反應出小鼠的膽怯、大膽和兇猛行為。 恰好位于大腦中部(核心,nuclei)的這兩個神經細胞群分別向不同腦區發送信號,點燃小鼠在視覺威脅下截然不同的行為。通過選擇性地操縱倆群細胞的激活水平,
我想我們最終會到達那個目標。即我們思維的復雜程度與抑郁癥所表現出來的紊亂程度的復雜性相匹敵。 認知行為療法是進行心理治療研究的最佳方式,但研究人員仍不清楚其工作機制。 2005年,Anna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與她生活了30年的丈夫宣布自己愛上了另一個女人。“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我的婚姻會走到盡頭
即將過去2018年,中國大陸學者在神經科學的基礎、臨床及技術方法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單位或通訊作者(含共同通訊)單位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Nature和Science 即CNS發表以神經科學為主體的研究論文共計19篇。其中,論文第一作者單位和最
術中應激源可能加重認知負荷,導致醫生的表現下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外科醫生都能很好地應對壓力,為此,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外科和癌癥學系的Modi,Singh, Athanasiou, Darzi, Leff等人在JAMA Surgery(IF=10.668)雜志發文,對此進行研究
新聞晨報消息,9月4日在滬閉幕的“海峽兩岸神經科學研討會”上,我研究人員透露,已經通過實驗室證實不良記憶可以通過藥物從人腦中剔除。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鄭平教授說,人一旦產生強烈情緒,人體化學物分泌必然增加,作用在一種叫“杏仁核”的神經細胞周圍,從而產生記憶。人如果
10月24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李澄宇研究組在《科學》雜志發表了題為《內側前額葉在“延遲期間”的電活動對工作記憶任務學習的貢獻》的科研論文。這項研究通過干預“延遲期間”小鼠大腦內側前額葉(mPFC)的電活動影響了記憶任務的學習正確率,闡明了該腦區在記憶學習過程中放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