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所說的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時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午餐和晚餐前的血糖不在此列。測空腹血糖最好選擇在清晨6?00~8?00,測之前不用降糖藥、不吃早餐、不運動,這樣能夠較大程度地排除一些影響因素,反映真實病情。但是我們在臨床上經常發現有些患者的空腹血糖結果是不真實的,并不能反映真正的血糖情況,包括在家自己監測或到醫院采血檢查的患者。哪些因素會導致出現不真實的空腹血糖結果,你必須得知道。1.飲食因素晚上吃了大量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晚餐時間過晚(太晚的話會導致空腹時間不足8個小時),都有可能導致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值偏高。另外,有些患者為了獲得比較好的空腹血糖結果,會有意地在檢查前一天晚上少吃一些主食,這樣使得空腹血糖值又比平時的偏低了。因此,要想保證第二天清晨空腹血糖的真實性,晚餐一定要保持在一個平常狀態。2.時間因素測空腹血糖必須在上午8:00之前完成。可是,經常有這種情況:不少病友為了請專家看病,早晨不......閱讀全文
合理的血糖監測能夠直接了解機體實際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斷病情,反映飲食控制、運動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效果,從而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那么,什么時候監測血糖最好?監測血糖要注意哪些事項? ◆糖尿病人什么時間測血糖最好? 糖尿病專家指出,首先注意檢測糖尿病別在下午進行,下午檢查糖尿病往往不準確,其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血糖;糖尿病;監測隨著社會快速發展,人們飲食生活習慣更加多樣化,高營養食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相對勞動強度的減輕,老齡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血糖異常的群體越來越多。如何早期發現并準確監測血糖異常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重視。人們的傳統觀念認為,檢測一次空腹血糖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患者人群逐漸擴大,中國已成為繼印度之后位居第二位的糖尿病國家。據WHO流行病學調查資料統計,按目前糖尿病的增長速率,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將達到3億,其中發達國家將增長到7200萬,增長率為42%,而在發展中國家將增長到
近年來糖尿病發展趨勢迅猛、防控難度不斷增加,已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慢性疾病。而準確監測血糖水平、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并將其控制在理想范圍內對延緩糖尿病并發癥、實現有效診治至關重要。專家認為,糖尿病診斷金標準是糖化血紅蛋白,我國需要更重視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 血糖偏高
摘要:糖化血紅蛋白是檢測糖尿病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它的高低決定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和發展。糖尿病患者定期監測糖化血紅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助于幫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進患者的血糖達標 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病率,從根本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尿病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
糖化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血糖和血紅蛋白的結合生成糖化血紅蛋白是不可逆反應,并與血糖濃度成正比,且保持120天左右。糖化血紅蛋白的英文代號為HbA1c。糖化血紅蛋白測試通常可以反映患者近2~3個月血糖控制情況。糖化血紅蛋白于1958年被使用色譜法首次從其它類型的血紅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曾經連續3次發出缺陷警告,使用葡萄糖脫氫酶(GDH-PQQ)技術的血糖儀或試紙,可能會造成異常的低血糖、昏迷甚至是死亡。 2009年8月,FDA再次發出警告。因為從1997-2009年間,美國FDA已經接到13起致命報告。 盡管如此,這并不妨礙使用這種技術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全球超過4.2億人口,約占人口總數的8.5%,都受到糖尿病影響——這是一種慢性疾病。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經歷了城市化的發展和采用西方的飲食習慣,糖尿病的發病率幾乎翻了一番。 治療糖尿病需要持續的監測和保養,這給患者群體以及他們的家庭帶
2018年即將過去,年末為大家獻上生物谷本年度糖尿病專題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利用細胞替換療法治療1型糖尿病取得重大進展!胞外基質組分決定著胰腺祖細胞的命運DOI: 10.1038/s41586-018-0762-2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會破壞胰腺中產
日前,在上海召開的“2017羅氏全國糖化血紅蛋白用戶交流會暨上海糖化血紅蛋白一致性工作會議”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教授潘柏申、副教授王蓓麗,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分泌科教授卞華,廣東省中醫院檢驗醫學部教授黃憲章,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教授王煜非等臨床及檢驗專家就HbA1c的
提到生化質量控制大家自然想到室內質控和室間質評這兩個概念,室內質控是用質控品與臨床樣品一起測定,觀察質控品的分析誤差,建立一個較精密和敏感的控制程序,可及時發現因技術操作、試劑和儀器性能改變等引起的誤差,使各項分析誤差控制在允
關鍵字:檢驗標本 質量控制 分析前的質量控制是實驗室全面質量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也就是說,實驗室要想獲得準確、可靠及對臨床應用有價值的可靠檢測結果,必須進行分析前的質量控制,認識和控制分析前的因素,不僅是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努力方向,也有賴于醫院臨床和
為適應 HbA1c 臨床應用發展的需要,提高 HbA1c 的測定質量,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等多家機構和醫院的檢驗學與臨床專家根據我國 HbA1c 檢測現狀、結合國內外相關理念共識和研究進展、經廣泛征求意見制定了《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析、解讀,供相關同
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在有條件的地區采用糖化血紅蛋白(HbA1c)診斷糖尿病。HbA1c達標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標以及評價糖尿病治療方案有效性的標準,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國際上逐步推廣應用的一個指標。目前,在相當一部分國家和地區HbA1c是糖尿病首選診斷指標,我國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一,發生率較高,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糖尿病血管病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并發微血管病變,主要部位是腎臟、視網膜和皮膚等處,主要病理變化為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1];并發大血管病變,如心腦血管病變,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臨床報道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較非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主要因為機體的胰島功能障礙或者體內胰島素缺乏所導致的慢性紊亂性疾病。目前[1],隨著我國老齡化急速的加劇,現在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我國人群身心健康的嚴重問題,糖尿病最常見微血管類型的并發癥就屬糖尿病腎病了。相關數據統計[2]:美國人群高達40%的終末期腎病,均是由糖尿病
糖尿病一般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主要因為機體的胰島功能障礙或者體內胰島素缺乏所導致的慢性紊亂性疾病。目前[1],隨著我國老齡化急速的加劇,現在已經成為嚴重影響我國人群身心健康的嚴重問題,糖尿病最常見微血管類型的并發癥就屬糖尿病腎病了。相關數據統計[2]:美國人群高達40%的終末期腎病,均是由糖尿病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口整體素質的提高,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引入醫學檢驗領域,使醫學檢驗技術呈現兩大發展趨勢。一方面是在疾病診斷治療及維護人體健康過程中(特別是健康信息檔案的建立)需要掌握的個人健康信息量越來越大,使臨床檢驗向高分析速度,高自動化程度,高智能化水平,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