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有一種關于成功的觀點被廣泛認同,說的是人和人競爭到最后拼的就是體力。那些凌晨4點起床運動、處理郵件的精英們,之所以能走向成功巔峰,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只需要較少的時間就可以恢復旺盛精力。換句話說,貪睡讓你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類討厭衰老,憎恨力不從心,長生不老曾是東西方曾經的統治者們心醉不已的終極目標。古有徐福帶五百童男童女東渡日本求長生不老的仙藥,今天的人們已經不相信這樣的天方夜譚,但卻也禁不住青春永駐、返老還童的誘惑,哪怕僅僅是填充不再旺盛的生命。 今年的十一長假,記者注意到身邊年輕愛美的女性朋友“組團”去日本接受干細胞注射,盡管她們說不清楚具體原理或者清晰流程,但對皮膚修復、精力恢復、永葆青春的功效卻被數次提及。價格不菲的干細胞注射,果然是如此神奇的靈丹妙藥嗎? “神奇”的干細胞 科學已證明,我們在胚胎發育階段,各個身體部分就已經完成了原始的構建。出生之后,構成我們身體的細胞不會再像胚胎......閱讀全文
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發現DNA每復制一輪,末端都將損失一段DNA片段,這就是端粒,它像一頂安全帽一樣,通過自我“犧牲”來保證DNA序列的完整性。但如果沒有補償機制,DNA在經過萬千代復制后,最終將不斷縮短甚至消失,從而造成兩個后果——衰老和腫瘤。科學家發現,一種被稱為“端粒酶”的物質在維持甚
科研人員向細胞中加入“魔法藥水”。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供圖 如何又快又好地誘導多能干細胞,最近有了新方法。科研人員們開發了一套“魔法藥水”,用它依次為細胞“洗澡”,便可又快又好地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
裴端卿團隊找到用體細胞制備干細胞的“魔法藥水”。裴端卿研究員與同事在實驗室 “這只是一個開始。未來可以根據所需的干細胞類型,設計特定藥水,有目的性誘導出各種干細胞。” 用“魔法藥水”為細胞“洗澡”兩次,就可將體細胞變成干細胞,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這種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里的情節,
衰老是生命永恒的節奏。但現在,科技似乎為“逆生長”帶來了一線希望:10月16日,朝日新聞發出一則消息稱,一名67歲男子通過iPS技術成功使皮膚細胞恢復到36歲時的水平。一時間各網站紛紛以“返老還童”等詞為噱頭報道了此事。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垂垂老矣的老人忽然以他盛年時的樣貌出現在人前
探索干細胞臨床應用猶如開啟潘多拉魔盒,雖然福禍未知,好奇心還是驅使人們充滿遐想和期待。近年來,干細胞移植技術十分盛行,據傳干細胞美容可以讓人“返老還童”。 據美容機構介紹,干細胞美容可達到除皺、美白、祛疤等神奇效果。那么,干細胞究竟是何方神圣,到底能否幫人們實現青春不老的美麗夙愿呢?
“我這輩子就是想做好研究。”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捷凱博士說。出生于1983年的陳捷凱是廣東汕頭人,憑著對干細胞研究的熱愛,他屢出成果,成為干細胞研究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已經成為“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青年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中組部“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課題組、陳捷凱課題組合作,以Kdm2b Regulates Somatic Reprogramming through Variant PRC1 Complex-Dependent Function為題的研究論文,發表在Cell Reports上。研究首次揭
北京時間11月22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課題組、陳捷凱課題組合作,以Kdm2b Regulates Somatic Reprogramming through Variant PRC1 Complex-Dependent Function為題的研究論文,發表在Cell R
來自南開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的iPS技術,在山中伸彌經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獨特的因子Zscan4,證實可以促進重編程過程中的基因組穩定,顯著提高生成的iPS細胞質量。相關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南開
來自南開大學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項創新的iPS技術,在山中伸彌經典方法的基礎上添加獨特的因子Zscan4,證實可以促進重編程過程中的基因組穩定,顯著提高生成的iPS細胞質量。相關結果發表在11月13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來自南開
間充質干細胞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向缺血或損傷組織歸巢的特征,輸入宿主體內后,可歸巢于特定部位,在微環境影響下定向分化為內胚層、中胚層以及外胚層3個胚層來源組織的細胞,如骨、軟骨、肌腱、脂肪、肝、腎、皮膚、肌肉、神經甚至胰腺等10余種成熟細胞,因而成為再生醫學中器官修復的理想種子細胞。最初是在骨髓中發現含
小保方晴子學術做偽的新聞在全球整整火了一年,從這就可以看出,干細胞在醫學研究中有多么炙手可熱!還好,關于干細胞的研究的確有不少成果。20年前發現了胚胎干細胞,8年前有了誘導多能干細胞,可到底什么時候我們才能真的靠它們治病?各類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回答是:馬上! 日本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2014年在
日前,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聯合博雅干細胞運用干細胞治療手段為一位14歲早衰癥女孩,實施治療并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成為國際首例胎盤干細胞治療早衰癥的病例,也是干細胞技術在臨床應用領域的全新突破。 事件的主人公桐桐,是一個14歲的女孩,卻擁有一副80歲老人的衰老身體:眼窩凹陷,骨瘦如
《超人》里有個經常被效仿的經典情節,超人偽裝成凡人克拉克·肯特,在被火燒到后,燒傷的傷口會瞬間愈合,險些讓他的朋友識破他就是超人。 劃了個小創口,皮膚愈合稀松平常,但如果創口過大,瞬間修復就成為超能力。近日,《自然》發表了美國等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挖掘出皮膚愈合的“超能力”:通過病毒載體,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孟丹教授研究組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張書寧臨床組合作,發現人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新機制,首次揭示了體內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蛋白質)“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干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對理解干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
隨著2012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曉,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也變得家喻戶曉。這項技術使得成體細胞“返老還童”為干細胞變為可能,因此具有極其廣闊的再生醫學應用前景。然而,盡管基于iPS細胞的各種研究熱火朝天,但事實上這項研究并不容易,科研人員一直受困于i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黃博純)近日,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陳捷凱實驗組在iPS領域取得突破,用新思路建立了一套不包含Yamanaka因子的重編程方法。相關研究6月23日在線發表在《自然—細胞生物學》上。 該研究從體細胞階段的因子出發,發現癌基因c-Jun與干細胞多能性完全
生命科學中是否存在類似支付二維碼一樣的二進制規律密碼?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課題組通過研究干細胞誘導過程,發現細胞在發生“返老還童”時,染色質的“開—關”狀態恰似二維碼一樣記錄了這個過程的大量信息。通過破譯這些“二維碼”的內在含義,他們闡述了干細胞誘導過程的變
對于衰老小鼠而言,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研究人員認為移除衰老細胞,年老的嚙齒類動物就能再生毛發、跑得更快和改善器官功能。但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醫學中心的Peter de Keizer表示,這一策略可能讓人們距離“永葆青春”更近了一步,但必須保持警惕,并不宜大肆宣揚。在近日刊登于《分子醫學趨
你知道嗎我們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科學史上的“醫療ge ming”——干細胞治療。你自己很有可能就是這場“醫療ge ming”的參與者或受益者。怎么莫名其妙就深陷ge ming里了等等干細胞到底是什么?能吃么?好吃么?能變帥氣、變美麗么?能百病不侵延年益壽么? &nbs
前幾天,#中國富豪烏克蘭續命記# 這一話題在社交平臺刷屏。 四位富豪在中介公司的組織下,遠赴烏克蘭接受“胚胎干細胞治療”,試圖抗衡自然規律,用錢去買健康買長壽。 一針的價格將近60萬,他們愿意花400萬年輕30歲,不在乎沒效果,只要沒副作用就行。 近些年以來,伴隨著“干細胞
由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團隊,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并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方案。相關成果于4月6日在線發表于《細胞—干細胞》雜志。 據了解,誘導多能干細胞
經過特殊的算法,我們得到了2018年前10個月中國生物醫學風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個重大學術界事件,能夠上榜的風云人物/事件,都曾長時間占據過100多個公生物醫學公眾號的頭版頭條。 在此,我們精選了其中的3個事件及16位風云榜人物。我們對其進行了劃分,分別是:6星級的3個事件,分別位諾貝爾獎,國
歐美國家有很好的衰老研究和資助機構,為研究提供基礎保障,但在中國卻非常罕見,甚至在國家設立的科研項目里,與衰老基礎生物學研究相關的也相對較少。 衰老是生命過程中必須經歷的復雜過程。大量研究表明,衰老雖不是疾病,但卻是許多慢性病的主因,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惡性腫瘤等。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科研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研究于北京時間4月6日凌晨在線發表在《細胞—干細胞》上。 “該研究使我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成果于2018年4月6日零時在線發表在國際干細胞權威雜志Cell Ste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成果于4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裴端卿領銜的研究團隊經過5年攻關,揭示了化學方法制備干細胞的科學原理,開發了簡單、高效、標準化制備干細胞的方法,為誘導多能干細胞的研究和優化制備途徑提供了全新的科學視角和解決方案。相關成果于4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期刊《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
相關研究2012年10月8日,瑞典卡洛琳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12年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授予日本京都大學教授 山中伸彌和英國發育生物學家劍橋大學博士約翰·戈登。獲獎成果為山中教授從皮膚細胞等體細胞中培育出了“誘導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即iPS干細胞
一轉眼3月即將結束,那么3月Nature有什么亮點研究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本月Nature雜志的亮點文章,以饗讀者。 【1】Nature:重磅!發現CD4 T細胞HIV病毒庫的標志物---CD32a doi:10.1038/nature21710.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法國研究人員發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