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端于2012年的煤市“寒冬”持續發酵,煤炭產能過剩、煤炭產量增加持續超過需求增加量,導致煤炭市場疲軟,產品供過于求,庫存積壓嚴重。另外,煤炭進口量也在連年增加,加速了我國煤炭的積壓滯銷。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煤炭進口量達8000萬噸,保持30%以上增速。與此同時,煤價一跌再跌難改頹勢,以動力煤為例,目前其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下挫,較2011年價格高點暴跌248元/噸。 面臨我國煤炭市場低靡狀態,有消息稱,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就限制高硫低卡煤進口規定在業內征求意見,并擬對進口商設定準入門檻。分析人士表示,隨著新能源發展加速,下一步煤炭產業可能還要進入更加困難的時期,行業面臨洗牌,形勢不容樂觀。 煤炭產量過剩 庫存積壓嚴重 今年以來,我國煤炭生產、運輸、消費增幅回落,庫存上升,價格下降,市場由年初的基本平衡轉向總體寬松,主要煤種產品過剩比較明顯。多個券商發布報告認為,二季度仍是煤炭需求淡季,......閱讀全文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近期在“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上做報告時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已完成煤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8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煤電裝機1/10,正在進行改造的超過8100萬千瓦。隨著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的深入推進,我國煤電行業將取得革命性進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清潔高效煤電體系。 我國
“控煤”這只懸而未決的靴子終于要落地了。 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已經成為目前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國際煤炭大會上,有業內人士透露,為落實去年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一份更加詳細的“控煤”方案不久后將浮出水面。 如今煤炭行業大勢已去是不爭的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煤炭是我國主體能源。煤炭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產業,涉及面廣、從業人員多,關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給能力持續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導致企業效益普遍下滑,市場競爭秩序混
政策傾向 進口煤門檻將提高 擬限制低熱值煤進口,規范商品煤質量管理和流通秩序,促進煤炭清潔利用 自去年以來,我國煤炭產業景氣度持續下滑、煤炭價格維持跌勢,但進口煤持續涌入國內市場。這一態勢加劇了國內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更重要的是,進口煤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低熱值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梁嘉琨5月12日表示,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煤炭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 目前,地方政府與煤炭企業正在積極配合去產能。隨著去產能政策的逐步實施,今年一季度上市煤企的經營業績有所好轉。同時,煤企開始向可再生能源等非煤產業
日前,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煤炭產業如何加劇全球水危機報告》(下稱《報告》)暨中國案例《窟野河流域煤水矛盾研究》。報告指出, 截至2013年底,全球有將近四分之一的煤電廠建在或計劃建在地表水資源被過度取用(即“過度取水”)的地區。其中,中國45%的煤電廠裝機建于“過度取水”區,年耗水量約為
去產能新政讓煤炭、鋼材多頭受到鼓舞。國務院日前召開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 伴隨著煤炭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的力度升級,煤炭期貨走勢開始具備底氣。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1月18日以來,焦煤期貨累計漲幅約3.4%,動力煤期貨累計上漲10.35%,截
近年來,受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煤炭需求大幅下降,供給能力持續過剩,供求關系嚴重失衡,企業效益普遍下滑,市場競爭秩序混亂,安全生產隱患加大,對經濟發展、職工就業和社會穩定造成了不利影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重點任務中,放在首位的就是去產能。本月
目前,中國煤炭市場低位平穩運行。隨著中國經濟不斷放緩,煤炭需求面持續下滑,中國煤炭行業低迷現狀料將繼續維持。當前,中國大部分煤礦的關停對于煤炭產量控制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如果僅針對中小型煤礦,并不能解決本質問題。實際上,現在中國很多中小煤礦已經停產,即使關停也控制不了產量,現在很多大型煤礦超額生
8月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巴特爾主持召開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認真貫徹內蒙古自治區黨委九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8337”發展思路,研究通過了《內蒙古建設國家向北開放橋頭堡和沿邊經濟帶規劃》、《內蒙古自治區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發展規劃》、《內蒙古自治區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促進煤炭經濟發展措施,聽取了《關于調整煤炭礦業權最低評估出讓價格支持結構調整和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的匯報》和《關于執行〈內蒙古自治區完善煤炭資源配置管理若干規定〉有關事宜的匯報》。 今年以來,受宏觀環境的影響,內蒙古煤炭產業整體呈現出總量寬松、結構性過剩
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時指出,鋼鐵、煤炭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成為影響經濟和就業穩定的一個突出問題。 圖為李克強總理在太原主持召開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座談會 李克強強調,必須增強緊迫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國資委獲悉,國資委決定中央企業要用兩年時間壓減10%左右的過剩產能,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345戶大中型僵尸企業的市場出清。這表明,圍繞央企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記者同時獲悉,作為國企改革重點,國資委已經對下一步化解央企過剩產能進行了部署,將在涉及煤炭、鋼鐵等產能過剩嚴重的行
昔日的“黑金”淪落成如今的“土豆”,煤炭的黃金十年現也早已一去不復返。縱觀如今的煤炭市場,也是戰火紛飛,神華的一再調價,也使煤炭更現疲軟態勢,而煤炭現如今面對的不僅是價格的暴跌,還要面對國家與社會的種種磨難,煤炭可謂傷痕累累。 國家宏觀政策趨緊 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已開始
在煤炭供需失衡、產能嚴重過剩的背景下,中國煤炭大省山西的煤炭供給側改革一直備受關注。在陸續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同時,產業升級亦是當地官方努力的方向。 記者9日從山西省經信委獲悉,位于山西省境內的三大國家級煤炭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相應的三大煤化工基地。隨著專業機構的科研成果在實際生產中廣泛應用、
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約為34億噸標煤,其中石油產量僅相當于2億多噸標煤,天然氣產量也僅相當于1億多噸標煤。可見,其他能源短時間內還很難替代煤炭。在目前環保壓力大,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仍是最佳選擇。很多人眼中,煤炭很難與清潔能源畫上等號。事實上,如果能實現全
從2012年開始,煤炭行業苦苦掙扎,卻仍舊沒有脫離“苦海”。不管是煤企還是煤礦工人,嘗過了“煤炭黃金十年”所帶來的甜,如今也意識到,不經歷改革的陣痛,煤炭行業恐怕難以走出困境。 今年以來,隨著煤炭行業開啟供給側改革去產能,煤企從自身“開刀”,開始實施減員分流等措施來降本增效。對煤礦工人來說,這
據《中國經濟導報》報道,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研究員侯玉春稱,重啟煤化工主要是出于消化過剩的煤炭、提高煤炭轉換率,增加煤炭運輸通道,延長煤炭產品產業鏈和填補化工行業稀缺產品的市場供應等幾方面考慮。煤化工產業也將給相關產業帶來益處。 煤化工項目緣何重啟? 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中國能源
2012年6月至今所呈現的煤炭市場形勢可概括為社會庫存量大、供需寬松、價格下跌三個基本特征。之所以造成這一形勢,應歸因于煤炭市場機制建設缺乏有效的推動和規范,產能過剩的問題在大量進口煤的沖擊下凸顯出來,而產量卻在煤企不掙利潤占市場的指導思想下只增不減,造成企業虧損面不斷擴大,供需矛盾不斷激化。目
編者按 現代煤化工技術的出現,讓煤炭有了新的利用方式,使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轉變,從中提取化學物質和相對環保的能源,對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提高使用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給煤炭企業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但隨著社會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代煤化工面臨環保挑戰,在廢水處理、結晶鹽
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對未來5年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嚴重產能過剩矛盾的行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對于這些連年占據虧損排行榜前列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場行業重新洗牌或將開始,產業鏈整合或成唯一出路。 產能過剩企業上半年虧損居前
煤炭價格下降的這么厲害,今年煤化工企業的情況應該比往年好多了吧?“唉,煤炭價格下降帶來的利好都已經被煤化工產品價格的下行給抵消掉了,企業已面臨生產經營困境,我們只有減產來應對了。”河南一家煤化工企業的銷售經理王某無奈地對記者說。 煤炭占煤化工企業綜合成本的70%以上,煤炭價格高位
抑制產能過剩和節能減排,推進產業升級已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各屆政府始終追求的行政目標之一。雖然通過行政手段治理已取得巨大進展,但產能過剩、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問題依然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不僅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成本,而且最關鍵的是延誤了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整體產業升級的戰略布局與實施
昨日(9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環保部網站獲悉,國家能源局日前在京召開首都大氣污染防治能源措施落實會議。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大唐集團等企業主要負責同志簽訂了重大能源保障項目任務書。涉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大唐集團負責的天然氣、煉廠、火電、
煤制油通過不那么稀缺的煤炭,轉換為稀缺的油品,拓展了獲得石油的途徑,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從國內的產業組織來看,也有助于打破石油行業的寡頭格局,促進石油行業更充分的競爭。但是,同其他煤化工的特點類似,煤制油投資密集、技術復雜,工業實踐有限,水資源消耗總量大,存在較大的環境排放超標風險、需要提高標準
國內煤炭需求量終于止跌反升,未來很可能進入震蕩下降的新通道。如何在“去產能”與釋放優質產能、保持價格穩定之間尋求平衡,需要新的路線圖。 2007年上映的美國災難片《The Mist》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秘密軍事基地的實驗打開了地球與平行世界的大門,大霧彌漫而出,嗜血怪物逐漸逼近。某座小鎮的超市
國內知名煤炭產業研究專家、中國煤炭運銷協會主任郝向斌日前在“2013年山東青島煤炭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四季度煤炭市場總量寬松格局不會出現根本改觀。如果冬季耗煤旺季氣候因素所帶動煤炭需求明顯好于正常水平,則供求關系會再度階段性地朝供求平衡方向回調。 2014年的市場形勢,他預計仍將保持
煤炭市場的拐點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拐點,通過倒逼機制和大浪淘沙,讓強者更強、弱者更弱,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利于行業安全、綠色、高效、健康發展,同時也是價格的合理回歸,符合經濟規律。 11月15日,在北京舉行的“2012
作為煤炭行業去產能重地河北省,其最大的煤炭集團冀中能源成為這場去產能大戲的主角。 據河北省國資委透露,冀中能源等3家煤企要用3年至5年時間關閉退出所屬煤礦52處,關閉整合地方煤礦62處,共淘汰過剩產能6307萬噸。 與此同時,霧霾頻發的河北省各地區去煤任務也頗為艱巨,煤炭下游鋼鐵、水泥等行業
面對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重要使命,中國需要全產業的合作,實現協同創新,引進和研發更先進的技術,以加速推進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中國能源戰略的轉型。與此同時,新能源產業的自身建設也不能忽視,應保證足夠吸納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并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轉瞬即逝的“APEC藍”與霧霾歷久彌重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