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經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成員國表決,全票通過了關于“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根據決議,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等4個SI基本單位的定義將改由常數定義,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 這是國際測量體系有史以來第一次全部建立在不變的常數上,保證了SI的長期穩定性和環宇通用性。就像1967年秒定義的修訂使我們在今天擁有了GPS和互聯網技術一樣,新SI將在未來對科學、技術、貿易、健康、環境以及更多領域產生深遠影響。可以說,SI的修訂是科學進步的一座里程碑。 SI修訂的影響 國際單位制(SI)是全球一致認可的測量體系。其起源可以追溯至1875年——17國簽署《米制公約》并正式同意推行統一的國際測量體系。 SI由7個基本單位以及許多導出單位組成。SI單位可以表示任何領域的測量結果,如物體的物理尺寸、溫度和時間等。 無論是米還是秒,國際單位制必須確保所有日常使用的測量單位,......閱讀全文
12月11日,在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從技術和應用層面,詳細解讀了國際單位制變革的內容以及意義。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下面我從技術和應用層面出發,介紹此次國際單位制變革的主要內容,解讀
千克、安培、開爾文、摩爾……這些人類描述和定義世間萬物的標尺,今后將全部由“常數”定義。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舉行“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專題新聞發布會。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在發布會上透露,明年5月20日起,中國將啟用新國際單位制,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
走進量子時代!專題征稿 | 國際單位制(SI)變革的挑戰和機遇量子科技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正飛速發展,為我們熟知的計算機、手機、互聯網和導航等,無一不得益于量子科技。量子科技的廣泛應用將把人類社會帶入量子時代,實現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安全的數據通信,以及更方便、綠色的生活方式。而與量子科技發展伴生的是量
2018年11月16日,法國巴黎——今天,來自60個成員國的代表投票通過了一項關于重新定義國際單位制(SI)的歷史性決議,永久性地改變了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的全球性定義。這項由國際計量局(BIPM)組織,國際計量大會(CGPM)在法國凡爾賽會議中心作出的決定,意味著所有SI單位將由描述客觀世
11月13至16日,由國際計量局(BIPM)組織的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CGPM)將在法國凡爾賽召開。大會最終日將對“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1號決議進行表決。來自世界六十多個國家的測量科學家將共同到現場見證此次表決。如果決議被通過,7個SI基本單位中的4個將改由自然常數來定義,并于2019年
2018年11月16日,世界科技界將齊聚法國凡爾賽,對修訂國際單位制(SI)的提案進行表決。如果提案被通過,國際單位制7個基本單位中的4個,即千克、安培、開爾文和摩爾將全部改由自然常數定義。這將是1875年《米制公約》簽署以來,國際測量體系面臨的最重大變革,對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影響深遠。以下宣
今天(11日)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國際單位制重大變革新聞發布會。總局計量司司長謝軍透露,明年5月20日,中國將開始使用新修訂后的國際單位制,為此,我國將制定量子化時代的中國計量發展新規劃(2020年-2035年)。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透露,目前正與教育部溝通,盡快對教科書上的相關計量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20日-21日,由中國計量科學院、中檢協與高登商業三家機構聯合舉辦的2019中國(上海)國際計量測試技術及設備博覽會在上海跨國采購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展會同期舉辦了2019國際計量測試發展論壇,圍繞國際計量標準,計量技術的未來發展,計量創新與國際合作等內容展開深入交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