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熱發電未來市場將達千億多上市公司提前布局
早在兩年前太陽能行業“十二五”規劃出臺伊始,市場對于光熱發電潛在的商業前景就做過充分展望。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分析,按照“十二五”規劃擬定的到2015年和2020年光熱發電裝機分別達1吉瓦和3吉瓦的目標數字,以當前國內光熱發電3萬元/千瓦的綜合投資成本進行測算,“十二五”末1吉瓦的裝機規模將創造300億元的市場空間,而到2020年這一市場規模可達1000億元的級別。 根據國家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研究,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裝機潛力約為16000吉瓦。這意味著光熱發電產業真正大規模發展后的市場潛在空間將突破萬億元以上。 劉曉冰介紹,國內光熱發電行業起步相對較晚,到目前尚未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這也決定了未來可觀的市場蛋糕,在“烹飪”過程中,產業各個環節“成熟”的節奏各不相同,市場釋放節奏的快慢也有差別。 據權威光熱市場研究機構CSP PLAZA統計,中國國內當前已經有所推進的重點商......閱讀全文
中國首個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并網發電
中國第一個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一期10兆瓦工程日前正式并網發電。發電站位于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的德令哈市西出口,占地面積3.3平方公里,規劃總裝機容量50兆瓦,概算總投資9.96億元。據了解,國家發展改革委目前已將青海中控德
國外太陽能光熱發電政策形勢分析
2012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太陽能發電“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底,我國太陽能熱發電完成總裝機容量100萬千瓦。然而現在看來要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011年,大唐新能源以每千瓦時0.9399元的電價中標國內首個光熱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中標電價的過低導致項目收益無法保障,致使項目
我國首家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柴達木建成
我國第一家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廣袤的柴達木盆地建成,項目已具備發電能力,不久將實現并網發電。 這個總投資9.96億元的50兆瓦光熱項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由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建設。據公司副總經理陳武忠介紹,目前建成的一期10兆瓦投資2.1億元,
中國首家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柴達木建成
據新華社電,中國第一家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柴達木盆地建成,項目已具備發電能力,不久將實現并網發電。 這個總投資9.96億元的50兆瓦光熱項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目前建成的一期10兆瓦投資2.1億元,全部項目計劃2014年底建成。 柴達木盆地海拔地
中國首家工業化運行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建成
據新華社電,中國第一家工業化運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在柴達木盆地建成,項目已具備發電能力,不久將實現并網發電。 這個總投資9.96億元的50兆瓦光熱項目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西出口,目前建成的一期10兆瓦投資2.1億元,全部項目計劃2014年底建成。 柴達木盆
太陽能發電新工藝可同時利用光熱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太陽能轉換新工藝,該工藝可同時利用太陽的光和熱來產生電力,其產生電力的效率要比現有方法高出兩倍多,生產成本將有可能與石油相抗衡。此項研究成果發表在8月1日《自然·材料科學》網絡版上。 與目前使用在太陽能電池板中的光伏發電技術不同,新
“大光熱”推動太陽能光熱轉型升級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第七次會議上,國內太陽能熱利用行業龍頭之一日出東方四季沐歌董事長徐新建表示,國內太陽能熱利用行業處在十字路口,未來行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理念是“大光熱”,即綜合熱水系統、熱采暖系統以及熱發電系統于一體的系統工程。“這是太陽能光熱的大方向,足以支撐這個產業向千億元、萬
首個可夜間發電的太陽能光熱電站完成試運行
太陽能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種可再生能源技術,但由于地理位置、氣候、并網等因素的影響,規模化太陽能發電技術發展緩慢,建成的絕大多數電站亦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困局。眼見太陽無私奉獻給人類的光和熱就這么被白白浪費,不少人不由得埋怨起現在的太陽能技術“白天不懂夜的黑”。但常言道,辦法總比問題多,日前來自
我國首個太陽能光熱發電與海水淡化系統集成研發取得成果
海南天能電力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和北京寰能天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承擔的“太陽能光熱資源評價與槽式光熱發電關鍵技術研究”,通過與西班牙太陽能技術顧問公司(STA)合作,在充分研究海南熱帶海島環境特點以及太陽能熱發電站選址場所的年平均風速、年最高風速、空氣濕度、鹽度、紫外線強度等條件的基
光熱發電:想說愛你不容易
光伏、風電進入健康發展周期前,中國光熱發電項目不會受到盲目追捧,暫時不會出現“大躍進”、產能過剩等問題。 相比關注度極高的中國光伏,同為太陽能利用領域的光熱發電顯得有些過于“寂寥”。 盡管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不少科研院所已開始進行光熱發電的研發,但多年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