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0-20 16:04 原文鏈接: 20億年前玄武巖揭示月球演化奧秘

      10月19日,中國科學院發布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最新研究成果。來自中科院地質地球所與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研究人員發現,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為一類新的月海玄武巖,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其晚期巖漿活動的源區并不富集放射性元素,并且月幔源區幾乎沒有水。相關研究成果通過三篇《自然》論文和一篇《國家科學評論》論文在線發表。

      這是首批由我國科學家主導獨立完成的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成果,充分彰顯出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

      月球巖漿活動停止時間晚了約8億—9億年

      以往對美國、蘇聯的月球樣本和地球上月球隕石的研究已證實,月球的巖漿活動至少持續到大約28億至30億年前,古老的巖漿噴發活動留下的黑色玄武巖形成了所見的“月海”。

      但是,“對于月球巖漿活動停止的確切時間,科學界一直存在爭議。”中科院地質地球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獻華說。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超高空間分辨率鈾-鉛(U-Pb)定年技術,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玄武巖巖屑中50余顆富鈾礦物進行分析,確定玄武巖形成年齡約為20.3億年,證實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年齡為20億年。

      “也就是說,月球直到20億年前仍存在巖漿活動,比以往月球樣品限定的巖漿活動停止時間晚了約8億—9億年。”李獻華解釋道。

      此前,科學家曾以一種統計區域撞擊坑的大小和數量的方法,推斷嫦娥五號著陸區是月球最年輕玄武巖單元之一,這一區域的年齡為10億至30億年,這種方法存在著極大不確定性。

      李獻華表示,此次嫦娥五號玄武巖的精確年代測定為撞擊坑統計定年曲線提供了關鍵錨點,將大幅提高內太陽系星體表面的撞擊坑統計定年精度。

      此外,研究中采用的超高空間分辨率的定年和同位素分析技術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為珍貴地外樣品年代學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方法。

      月球冷卻慢的兩種解釋都被排除

      與此同時,為什么月球冷卻如此之慢,月球最晚期巖漿活動的成因一直是未解之謎。李獻華說,目前科學界存在兩種可能的解釋:巖漿源區中富含放射性元素以提供熱源,或富含水以降低月幔熔點。

      基于地質地球所研發的超高空間分辨率同位素分析技術,研究人員發現了意料之外的結果:嫦娥五號玄武巖初始熔融時并沒有卷入富集鉀、稀土元素、磷的“克里普物質”,這幾種元素在地球化學上被稱為“不相容元素”,意為不容易進入固體中的元素,嫦娥五號樣品富集克里普物質的特征,是由于巖漿本身演化過程中經過大量礦物結晶固化后,殘余部分富集而來。

      對此,李獻華解釋道,這一結果排除了嫦娥五號著陸區巖石初始巖漿熔融熱源來自放射性生熱元素的主流假說,揭示了月球晚期巖漿活動過程。

      對于巖漿源區是否富含水,研究團隊利用地質地球所納米離子探針研發的分析技術,測定了嫦娥五號玄武巖中的水含量和氫同位素組成,獲得月幔源區的水含量僅為1—5微克/克,也就是說月幔非常“干”。

      研究指出,這一發現也排除了月幔初始熔融時因水含量高而具有低熔點,導致該區域巖漿活動持續時間異常延長的猜想。

      李獻華表示,月球冷卻如此之慢的原因并不清楚,需要全新的理論框架和演化模型,對未來的月球探測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加強月球樣品研究的國際合作

      這些成果得到國際專家的高度評價。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教授奧德蕾·布維爾認為,這些結果非常令人振奮,為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驚人的科學成果;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尹慶柱表示,這是一個全球矚目,特別是在行星科學界廣泛關注、期待已久的重大成果。

      中國科學院高度重視月球科研樣品研究工作,第一時間組織全院月球和行星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開展多學科交叉的優勢隊伍協同攻關,全面開展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綜合分析和研究,于2021年5月正式設立重點部署項目“嫦娥五號任務月球科研樣品綜合研究”。

      該項目以月球科研樣品的基礎物理特性、物質成分為研究對象,解構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的特性信息。此次發表的4篇文章,是該項目取得的首批研究成果。

      此外,中國科學院還積極推動嫦娥五號月球科研樣品分析研究的國際合作交流。目前,基于中法兩國科學家在空間領域的長期友好合作基礎,中國科學院和法國空間研究中心以及法國科研中心在月球樣品合作研究方面已經初步達成共識,雙方將以人員交流和共同研究項目的形式開展互補合作。未來中國科學院還將繼續加強與國際科技界在月球樣品研究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相關文章

    3顆火山玻璃珠證明月球1.2億年前仍“活著”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地質地球所)研究員李秋立、副研究員何雨旸與合作者,用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中找到的3顆火山玻璃珠,證明月球上的巖漿活動可以追溯到1.2億年前。這一研究結果再次刷......

    空間中心實現月球極區撞擊坑迷你尾跡的三維混合PIC模擬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自然天體,也是人類深空探索的第一站。近年來,月球極區撞擊坑的永久陰影區可能存在水冰分布的觀點,成為國際月球探測和研究的熱點。然而,由于地形遮擋,極區撞擊坑附近的空間環境比較復雜。一......

    我國科學家通過研究嫦娥五號月壤發現可大量生產水的方法

    22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消息顯示,我國科研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創新》在線發表了題為《月球鈦鐵礦與內源性氫反應產生大量水》的研究文章。該文章通過研究嫦娥五號月壤不同礦物中的氫含量......

    月球南極存在古代巖漿洋遺跡

    《自然》2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科學家利用印度月船3號任務數據對月球南極高緯度地區的月壤進行的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維克拉姆登陸器著月點。圖片來源:《自然》2023年8月,印度的維克拉......

    印度月球“探礦”:數據表明月球確實曾有巖漿海洋

    印度“月船3號”在月球高緯度地區進行“探礦”,其發回的數據分析表明:這里存在古代巖漿洋的遺跡,相關成果于北京時間8月21日23時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這是人類首次對月球南極高地......

    未來“月球城”怎么建

    NASA曾設想在月球上建造一條鐵路,利用漂浮機器人沿著柔性軌道運送材料。這幅藝術圖展示了NASA的“阿爾忒彌斯大本營”可能的樣子。本文圖片來源:NASA官網  近日,意大利科學家透......

    月球稀薄大氣從何而來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月球有一層稀......

    月球稀薄大氣從何而來

    月球上雖然沒有可供呼吸的空氣,但它確實擁有一層極其稀薄的大氣層。月球的大氣層是如何形成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進展》上發表論文指出,月球大氣層主要是撞擊汽化的產物。月球有一層稀......

    月球最大隕石坑或形成于43.38億年前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分析NASA阿波羅任務帶回的月球樣本,計算出月球上最大的隕石坑形成于約43.38億年前。研究結果近日發表于《科學·進展》雜志。科學家們通過對樣本中鋯石晶體的分析,確定了......

    月球樣品研究,期待幾何?

    月球,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人類邁向星辰大海必須跨越的地方。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攜帶來自月球背面的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標志著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