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27 22:24 原文鏈接: 20毫秒!量子比特存儲時長創紀錄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2日報道,瑞士日內瓦大學研究人員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在一個晶體內,持續時間長達20毫秒,創下新世界紀錄,為開發出長距離量子通信網絡奠定了重要基礎。

    量子通訊和量子加密技術已經成為提高通信安全的重要基石。當信息(量子比特,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的基本單元)通過光纖中的一個光子在兩個對話者之間傳輸時,量子理論可以確保量子比特的真實性和保密性。但建立遠程量子通信系統存在一個主要障礙:傳輸幾百公里后,光子會丟失,信號也因此消失,為此,基于量子存儲器的“中繼器”由此而生,為使中繼器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需要讓儲存量子信息的時間持續長一點。

    2015年,日內瓦大學米凱爾·阿夫澤利烏斯領導的團隊成功將由一個光子攜帶的量子比特在晶體(存儲器)內儲存0.5毫秒。在此過程中,光子在消失之前可將其量子態轉移到晶體的原子上,但這一持續時長不足以構建更大的存儲網絡,而后者是研發遠程量子通信的先決條件。

    最新研究中,在歐洲量子旗艦計劃框架內,米凱爾·阿夫澤利烏斯團隊成功將一個量子比特存儲了20毫秒。為此,他們使用了摻有銪的晶體,這種晶體能夠先吸收光再發光。

    團隊稱:“我們在晶體上施加了千分之一特斯拉的小磁場,并使用了動態解耦方法,包括向晶體發送強烈的射頻,旨在讓稀土離子脫離環境擾動,并將存儲性能提高近40倍。”

    阿夫澤利烏斯表示:“這是基于固態系統(晶體)的量子存儲器的世界紀錄,在保真度略有損失的情況下,我們甚至可讓時長達到100毫秒,這是遠程量子通信網絡領域的重大進展。”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