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2015年12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繼2015年3月26日國務院發布《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4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8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實施〈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年)的通知》后,又一個由國務院發布的標準化工作文件。 國家標準委有關負責人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專訪的話題,就從黨中央、國務院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談起。這位負責人認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將標準化工作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同時也說明,盡管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標準化事業快速發展,然而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標準化法治建設亟待加強、工作水平仍需大幅提高、支撐發展的作用尚未有效發揮、標準國際化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無論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還是統......閱讀全文
節能標準化體系目標出爐
到2020年,主要高耗能行業實現能耗限額標準全覆蓋,80%以上的能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建成指標先進、符合國情的節能標準體系,主要高耗能行業實現能耗限額標準全覆蓋,80%以上的能效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標準國際化水平明
一文帶你了解標準及標準化體系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國家標準共36949項,國家標準樣品共1439 項。其中,強制性標準2111項,推薦性標準34464項,指導性技術文件374項。我國行業標準共有67類,備案行業標準共61854項。我國備案的地方標準共37066項。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團體標準共8818項,制定標準的
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啟動
本報訊 6月26日,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領導小組會議暨第一次工作組會議在京召開,這標志著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正式啟動。國家標準委主任紀正昆出席會議并講話。 紀正昆在講話中指出,實施體系建設是全面提升我國標準化總體水平,應對當前嚴峻經濟形勢的需要,是標準化服務科學發展的戰略舉措,有利于進
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正式啟動
2009年6月26日,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領導小組會議暨第一次工作組會議在京召開,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紀正昆出席會議并講話,石保權副主任宣讀了工程領導小組及工作組人員名單,于欣麗總工介紹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實施方案。會議由孫曉康副主任主持。這次會議標志著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工程
我國標準化體系發展趨勢研究
現代標準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現代標準化體系是現代技術與現代經濟標準的有機結合,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推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提高產品、管理、工程和服務質量的重要因素,是信息化的重要技術基礎,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隨著貿易全球化和世界經
我國標準化體系建設五年規劃印發
專欄5 生態保護與節能減排領域標準化重點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加強森林、濕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檢測、評價以及生態系統服務、外來生物入侵預警、生態風險評估、生態環境影響評價、野生動植物及瀕危物種保護、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區、環境承載力等領域的標準制定與實施,實現生態資源的可持續
福建標準化院助力南平市建立茶產業標準體系
近日,由福建省標準化院承擔的技術服務項目《南平市特色優勢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茶產業標準體系》在福建省南平市順利通過驗收。 福建省標準化院受南平市質監局委托,就國內和南平茶產業標準化現狀、體系框架、明細表、統計表、體系編制說明、近期擬制修訂的重點標準項目清單和存在問題等方面,進行多次實地調研、
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標準化將為“中國制造2025”發力
國家標準委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的制造業標準化提升計劃,將主要抓好以下4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建立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研制智能制造技術標準,包括智能制造關鍵術語和詞匯表、企業間聯網和集成、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化生產線和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智能傳感器、高端儀表、智能機器人、工業通信、
魏禮群:用標準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要把標準和標準化工作提升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要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建設納入標準化軌道上來,全面提升我國的標準化水平和國家治理水平。” 作為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在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魏禮群強調最
安徽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出臺
“落實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要求,推動實施標準化戰略,建立完善標準化體制機制,優化標準體系,強化標準實施與監督,夯實標準化技術基礎,增強標準化服務能力,加快標準化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和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標準化+’效應,為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建設創新型‘3個強省’提供更加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