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0日20時27分,國外首座開展低濃化改造的微堆——加納微堆成功實現滿功率運行,這標志著中核集團已成功實現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為國際防止核擴散作出重要貢獻,再次彰顯了中國能力和中國責任。該工作所創造的“加納模式”將為后續國外其它微堆低濃化改造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和寶貴經驗。這是記者10日從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獲悉的。 加納微堆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995年設計建成的一座高濃鈾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對該堆的低濃化改造受到我國政府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 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項目從2014年正式開始實施,由國際原子能機構協調,加納、中國和美國等國家共同推進,我國負責提供低濃鈾燃料、零功率實驗和技術支持等工作。加納微堆滿功率運行之后,中核集團微堆團隊將繼續開展環境監測、安全特性等實驗,并在國家原子能機構、外交部等指導支持下,與相關方共同籌備將高濃鈾運輸回國。同時,中核集團正在與有關各方積極溝通,努力推進國外其它4......閱讀全文
我國科學家成功將微堆中的核燃料富集度從90%降至12.5%,并實現滿功率運行。這一被寫入《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的重要進展,也被認為是中國向第四屆世界核安全峰會獻上的一份賀禮—— 沒有散熱塔,沒有高聳的煙囪,更沒有建筑群,一個高壓鍋大小的核反應堆堆芯只身“藏”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一層實
當地時間8月10日上午12時27分,加納微堆實現滿功率運行,這標志著我國成功完成加納微堆低濃化改造,為國際防止核擴散做出重要貢獻。這是我國在國外開展的首座低濃化改造微堆,該工作所創造的“加納模式”將為后續國外其他微堆低濃化改造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和寶貴經驗。 加納微堆是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
圖為原子能院研究人員在控制臺前進行零功率實驗操作。 今天上午,加納微堆低濃鈾堆芯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成功實現零功率實驗首次臨界。這是繼我國在今年3月完成首座微堆低濃化改造、實現滿功率運行后,在踐行國際承諾、推廣減少高濃鈾合作模式層面取得的又一項重大進展。 加納微堆是原子能院于1995年通過國際
記者20日從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獲悉,該院微堆技術團隊日前成功完成加納微堆低濃鈾堆芯首次臨界實驗,標志著加納微堆低濃化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加納微堆是原子能院1995年設計建成的一座高濃鈾微型反應堆。2014年,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協調下,由加納、中國和美國開始實施微堆低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