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于8月17日至19日在海南省三亞市陽光大酒店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韓國太陽能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科技部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協會、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大會主席由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徐建中研究員擔任。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黨委書記馬淑坤主持了8月17日上午的論壇開幕式。國家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能源與交通處處長鄭方能,國務院參事、可再生能源協會理事長石定寰,大會主席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徐建中院士,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執委、韓國太陽能學會主席姜龍赫博士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出席本屆論壇的領導和專家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趙忠賢,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執委、國家科技部高新司能源與交通處項目主管孫鴻航,國家科技部計劃司攻關處副處長高峰,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封穎,國家973計劃能源領域專家咨詢組研究員陳霖新,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執委、國家科技部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王志峰,國際能源署太陽能熱發電和熱化學組織執委韓國仁荷大學教授TB Seo。
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韓國、西班牙、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投資公司和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3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投資商和政府官員出席了本次論壇。開幕式當天上午的院士專家主題報告會由聯盟理事長王志峰主持,徐建中院士,姜龍赫博士,科技部973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首席科學家黃湘研究員分別主題報告發言。
會議發言采用了主題發言與自由發言結合,中外代表交叉發言等多種形式。在隨后幾天的分會報告中,與會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企業家圍繞國際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商業化現狀、商業化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材料技術、儲能技術、聚光技術、系統設計、電站選址和國家政策機制等主題,分別進行了四十余場報告交流。本次大會同時舉行了對所有與會代表開放的太陽能熱發電項目973專題報告會和太陽能光熱產業戰略聯盟會議,使得參會代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在太陽能熱發電基礎研究、高技術與產業化結合方面的發展現狀。
陽能熱發電具有非常強的與現有火電站及電網系統的相容性優勢,可充分利用已有火電領域的工業生產能力及設計運行經驗,受到世界多個國家的高度重視。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最新報告,預測2050年熱發電提供全球11%電力,成本為目前20-25%。太陽能熱發電技術在國內呈現大家積極參與的局面,在科技部創新聯盟的組織下,我國太陽能熱發電產業鏈已初具雛形。特別是國內自主研發的局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為應用示范和產業化打下很好的基礎。目前已經可以提供塔式和槽式電站的成套裝備。科技部一直高度關注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發展,“十一五”以來又加大了在太陽能熱發電方向的科研力度。863項目1MW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站研發建設已經進入最后決定性階段;太陽能熱發電方面973項目也在2010年1月啟動。在一系列努力下,目前我國已掌握太陽能聚光、光熱轉換、高溫儲熱和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核心技術。內蒙50MW太陽能熱發電項目招標為標志,表明產業化已經開始推動向前。此外,科技部還組織了相關領域的太陽能光熱產業技術戰略聯盟,構建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鄭方能處長表示,“十二五”期間,科技部會進一步加大在太陽能熱利用方面的研發投入,全面推動我國太陽能低溫、中溫、高溫熱利用技術發展。與會代表建議這樣一個方向能夠納入“十二五”規劃,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三亞國際論壇每年舉行一次。本論壇志在為國內外諸多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投資商及個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共同探討我國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產業發展模式,為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構建環境和諧、資源友好型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政策研究論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陽能電池供應鏈或能讓太陽能更便宜。該研究顯示,與限制外部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廠商供應的國有......
同往常一樣,這個中秋節潘從明依然在車間度過。“工作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走在車間,潘從明心里有一種踏實感,工作20多年來,車間已然成為他的第二個家。潘從明是位于甘肅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
9月23日,歐盟將制定“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并將于下周正式公布。該計劃將要求歐盟在2030年前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5650億歐元(約合5560億美元),以實現其綠色計劃,并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科技項目“揭榜掛帥”機制實施一周年我市發布2022年第三批“揭榜掛帥”科技需求榜單38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擬投入2.52億元時間向前,科技向新。9月14日,科技項目“揭榜掛帥”機制實施一周年之際,我市發......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資源昆蟲產品加工團隊以特色農產品(蜂花粉)為研究對象,基于多傳感技術,通過多參數在線監控和實時反饋系統,創制了一套真空管太陽能—電力聯合智能干燥裝備,可實現太陽能聯合干燥......
9月3日,由航空工業一飛院研制的“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在陜西榆林首飛成功。“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于17時50分起飛,空中飛行26分鐘,于18時16分平穩著陸,順利完成首飛任務,飛機狀態......
我國物聯網技術創新、產業發展的最新進展如何,又將帶給我們哪些期待?8月28日,中國通信學會、中國電子學會在南京主辦的“2022年全國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大會”給出答案。現場,隨著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尹......
8月8日至14日,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SDC)決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舉行。來自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10個國家29所建筑名校組成的15支聯隊同場競技。天津大學聯隊(TeamTi......
從太陽輻射中獲取能量,并將其轉化為熱能加以利用,是應對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加快向可持續低碳世界過渡的前瞻性策略。太陽能選擇性吸收涂層作為光熱轉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在太陽能光譜波段(0.3-2.5......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未來頗具應用潛力的光伏技術之一。中科院半導體所科研團隊通過引入少量氯化銣,同時實現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高光電轉換效率和高穩定性,研制出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達到目前公開發表的世界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