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由計算生物學所主辦的C4植物學國際學術大會在上海生科院召開,來自美國、德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等國的140多位研究人員參加了大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陳曉亞院士為大會致開幕辭。
本次會議旨在圍繞C4 植物的光合作用機制,從生物化學、生態學、植物進化、環境保護、遺傳調控、基因挖掘、系統建模、基因工程改造等方面進行學術交流與研討,以推動C4植物的研究與學科發展。來自國內外專門從事C4植物研究的專家學者在大會做了精彩的報告,從事光合作用研究的世界知名科學家Joe Berry和Steve Long教授做了大會特邀報告。這是一次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對推動C4植物學研究將起到重要作用。
本次會議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國際植物生理學學會、國際水稻研究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通過近日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獵鷹9”號火箭,將一項光合作用實驗帶到國際空間站。這項實驗由美國能源部下屬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設計。......
光合作用是何時、如何起源的?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在一組17.5億年的微化石中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光合作用結構證據,這一發現有助于揭示產氧光合作用的演化。該論文介紹......
11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賀州學院共同舉辦的2023年科技強國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大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黨委書記李猛力在致辭中指出,人類現代化的歷......
集成電路技術發展與分析儀器創新論壇分析儀器在集成電路技術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們在材料分析、工藝監控、失效分析和研發支持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為推動集成電路技術的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科學儀器是支撐國家重大任務、前沿科學研究、未來產業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工具,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保障條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打好科技儀器設備、操作系統和基礎軟件國......
在自然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陽光、水、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質。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主要受到光照質量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傳輸方面因素的限制,制約了光合作用合成生物質的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韓寶航課題組與河北科技大學教授李發堂課題組,在制備亞乙烯鍵連接的共價有機框架材料(COF)用于光催化二氧化碳還原與水的氧化全反應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A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