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自然科學獎比例顯著提高
國家科技三大獎 高校攬68.7%
“2013年,高校再次包攬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充分說明了高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在我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副主任周靜說。
在1月10日舉行的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共授獎10位科技專家和313項成果,其中高校獲獎項目超過2/3。
數據顯示,2013年度頒發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高校共獲獎169項,占通用項目總數246項的68.7%。其中,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123項,占總數的50.0%。
其中,全國高等學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36項,占總數的66.7%。全國高校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38項,占通用項目總數的69.1%。全國高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95項,占通用項目總數的69.3%。
與2011年相比,三大獎總數減少了61項,減幅16.3%。特別是科技進步獎,比例結構從原來的75%調整為60%,數量從283項減少到今年的188項,減幅33.6%,成為2000年以來科技進步獎最少的一年。
在總數減少的情況下,高校獲獎比例依然保持近幾年來的良好狀態。
從此次高校獲獎的項目看,涉及農業、工程、新興產業、醫藥衛生、能源環境等多個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
由浙江大學李蘭娟院士牽頭的“重癥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團隊首創李氏人工肝聯合肝移植治療重癥肝病的新方法,將重癥肝病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提高到80%以上。
同獲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茹振鋼教授來自河南科技學院,他堅持多年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矮稈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矮抗58選育及應用”研究,并獲得喜人成果。
在周靜看來,此次獲獎結果是對高校科研“重論文、輕實際”問題的最好回應。
以“新穎性、先進性、實用性”為主要標準的技術發明獎,全國僅有的兩個一等獎分別由清華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摘得,更說明高校科研在原始創新、自主知識產權、國際先進水平以及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多方面所具有的水平。
在走出象牙塔的同時,高校科研也日益突破了單打獨斗的“小作坊”模式,在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模式中,采取越來越主動的姿態。浙江大學孫優賢等人研制的“高端控制裝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平臺”,就是與多家企業產學研聯合攻關,突破了國外對高端控制裝備尤其是平臺核心技術的壟斷,為保障我國產業安全和經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高校在自然科學獎項上表現不俗,獲獎比例從去年的58.5%躍升到66.7%。
然而,在歡欣鼓舞的背后,也存在著隱憂。周靜告訴記者:“國際上一些統計數據表明,最具科技創新能力的人的年齡,已經從過去的50多歲、40多歲下降到去年的39.5歲,越來越年輕化。但是,我們的趨勢恰恰相反,特別是在基礎研究領域,年齡不降反升。”
記者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了解到,2013年度獲獎項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46.6歲,其中自然科學獎45.9歲,技術發明獎45.7歲,科技進步獎47歲。
為了強化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勵導向,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首次專門為40歲以下青年學者主持完成的基礎研究項目開辟了專家推薦渠道,也就是說,40歲以下學者只要由3名國內知名同行專家聯合推薦就可以申報國家自然科學獎,不受推薦指標限制。通過這個渠道脫穎而出的北京大學教授施章杰今年只有39歲,團隊平均年齡34.4歲。
周靜告訴記者:“這次雖然40歲以下申報自然科學獎沒有名額限制,但實際申報人數并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前高校在評價體系、資源分配以及激勵機制等方面對青年學者的支持力度還不夠,我們應該給年輕人多創造機會,提供一種能夠潛心從事基礎研究的良好環境。”
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分析利用、面向高校師生開設知識產權基礎與實務課程、探索建立高校知識產權檔案庫……國家知識產權局辦公室近日會同有關部門印發《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工作指引》,旨在推動知識產權與教育......
關于2024年度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揭榜掛帥”項目(第一批)張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要論述精神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山西省科學技術廳(以下簡稱“省......
山東省2024年第5批擬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名單公示各有關單位:根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辦法》(國科發政〔2017〕115號)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服務工作指引》(國科火字〔2022〕67號)有關規定。......
關于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立項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關于發布上海市2024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滬科指南〔2024〕3號)要求,經單位......
記者從中國科協10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讓更多剛剛踏上科研道路,處于人才梯隊“塔基”、職業生涯“破繭期”的青年人才受益,中國科協近日啟動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面向高年級在讀博士研究......
10月10日,北京市教委公示2024年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名單,7所高校申報的本科和碩士聯合培養項目上榜。此次高校合作辦學大多聚焦新工科、新農科等專業方向,主打培養復合型人才。7所高校申報的中外合作......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新材料中試平臺建設指南(2024—2027年)》(工信部聯原〔2024〕181號,以下簡稱《建設指南》)。為做好《建設指南》貫徹實施,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2024年部分中醫藥全國性專款、局機關專項項目承擔單位入選公告為做好2024年中醫藥全國性專款、局機關專項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組織實施工作,7月18日我司在國家中醫藥局網站上發布......
關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的通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征集已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9月27日,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會議為第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進行了授牌。全國共有8所高校獲批第三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其中,北京交通大學、華北電力大學2所在京高校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