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美國肯塔基州一家冒煙的燃煤電廠。(圖片來源:雷克斯圖片社)

      近日,英國《衛報》發表文章,盤點了2013年氣候變化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并呼吁人們,全球正在變暖,我們必須行動起來。

      2013年5月10日,氣候變暖的首要元兇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首次超過400ppm(ppm:百萬分之一)。上一次溫室氣體達到如此高的濃度還是在幾百萬年前,那時北極還不是冰雪世界,撒哈拉大沙漠還是草原,海平面則比現在高40米。

      這個歷史性的濃度提醒人們,導致全球變暖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增無減。人們也更加肯定,化石燃料的燃燒和森林遭砍伐正在打破幫助人類文明蓬勃發展的穩定的氣候。

      9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了一份關于氣候變化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報告。報告明確了全球變暖是人類活動的結果。報告的作者表示,如果沒有“實質性的和持續的”減排措施,各國政府設定的溫度升幅控制在2度之內的目標將無法達成,從而導致熱浪、干旱以及更多極端天氣的發生。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呼吁世界各國領導人就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達成一個新的全球協議。“全球正在變暖,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他說。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由數百名全球氣候專家編寫,是IPCC時隔五年來的第一份氣候變化報告。報告還指出,到2100年,海平面預計將上升 26~82厘米,海洋酸度也將增加。一份10月份的報告顯示,海洋正以300萬年來最快的速度酸化,物種的大滅絕幾乎不可避免。

      過去15年來,全球溫度上升速度有所減緩。但氣候變化委員會聯合主席托馬斯?斯托克(Thomas Stocker)否認氣候變化出現了“停止”,他表示氣候變化趨勢的計算周期不應該小于30年。

      IPCC報告中最具爭議的部分包括多少二氧化碳可以回流到大氣中而不會觸發氣候變化,以及超過一半的“碳預算”已經用完的結論。

      由于人們必須將化石燃料儲備的2/3留在地下,才能保證全球溫度升幅不高于2度,今年4月,氣候經濟學家斯特恩和其一些專家曾對“碳泡沫”風險的存在發出警告。斯特恩表示:“金融危機已經表明,風險被忽視時,會發生什么。而這一風險的危險性之高,使得不論投資者還是決策者都無法將之化解。”

      5月,一項對1991~2011年間發表的數千篇科研論文進行的研究顯示,97%以上的文章贊同人為因素是造成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氣候專家對于全球變暖的原因達成了進一步的共識。

      然而,科學上對全球變暖原因的共識并沒有帶來政治上的共識。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在波蘭舉行。然而大會結果僅是各國“回家做自己的功課”,并未就在2015年達成全球協定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氣候變化談判的問題關鍵是:哪些國家應該減少排放?減少的排放量又是多少?

      托尼?阿伯特(Tony Abbott)領銜的澳大利亞政府表示氣候變化“毫無意義”,引來了各界批評。他不僅沒有派人參加氣候談判,還準備放棄碳稅計劃。但與此同時,2013年澳大利亞春天的溫度達到了歷史最高。

      不過,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均有好消息。7月份,兩國同意加大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合作,這被視為達成最終全球氣候協議的積極舉動。兩國的合作范圍將涵蓋清潔車輛、碳捕獲技術、能源效率和智能電網等領域。

      2013年,中國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也紛紛啟動了碳排放交易試點工作,這可能有助于解決駭人聽聞的空氣污染問題。允許碳排放交易配額進行交易被許多人視為是削減排放量的最經濟方式。但世界上最大的碳交易市場-歐盟碳交易體系在2013年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也沒有解決碳指標過剩所導致的價格下跌的問題。

      在英國,聯合政府內部就環境政策問題也展開了博弈。報道顯示,英國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欲消除所有的“綠色垃圾”,即能源法案中規定的環境稅。相比之下,副首相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則表示:“我們將竭盡所能加強低碳部門在新經濟中的作用。”

    相關文章

    全球多地持續高溫我國今年夏天也會超熱嗎

    近日,全球多國持續遭遇高溫天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出現了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南部信德省此前更是出現52攝氏度的高溫,逼近歷史極值。在印度東部、北部以及西部的大片地區,高溫天氣帶來不利影響。據國外......

    關于印發《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評估方案》的通知

    名稱關于印發《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評估方案》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64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

    研究重建中全新世中美洲地區水文和颶風活動歷史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極端氣候事件及影響”團隊(EXCEIS)譚亮成課題組和國內外合作者利用波多黎各莫納島石筍IM-94的多指標記錄重建了該地區中全新世水文和颶風活動歷史。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

    氣候變化可能使致命海洋“寒流”更頻繁

    提到氣候變化,人們通常會想到變暖以及極端高溫。變暖的海水,導致大量海洋生物面臨死亡威脅。而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卻發現,氣候變化可能與水下寒流有關。這聽起來似乎與海洋熱浪席卷全球的現狀......

    厄爾尼諾對氣候影響結束?專家:預計今夏氣候仍異常

    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12月達到峰值,國家氣候中心最新預測,今年1月以來,厄爾尼諾不斷衰減,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于4月到5月結束。這是否意味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影響也隨之結束?......

    天朗氣清加快全球變暖步伐

    2023年被證明是歷史上最熱的一年,這印證了一些著名氣候科學家的警告,即全球變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并已進入一個危險的新階段。4月3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的一項新研究提出了這種加速的一個原因——地球......

    厄爾尼諾事件持續衰減夏季或將進入拉尼娜狀態

    中新社北京4月3日電(記者陳溯)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3日表示,厄爾尼諾事件目前處于持續衰減狀態,夏季有可能進入拉尼娜狀態。從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自2024年1月開始衰減。該事件峰......

    新研究揭示全球變暖將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

    基于古環境記錄、古氣候模擬和現代觀測,對比了青藏高原北緣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紀暖期、現代暖期和未來百年暖期的干濕變化,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李育教授團隊得出結論,未來全球變暖會導致青藏高原北緣暖濕化。這項......

    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鄭小童團隊聯合國外學者在熱帶海洋-大氣相互作用與氣候變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提出,風驅動的海洋環流變化對熱帶太平洋變暖空間結構具有重要貢獻。這項新觀點發表于《自然-通訊》。......

    中國自主研發設計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訂單落地

    據“浦東發布”,日前,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1400TEU無艙蓋集裝箱船獲得來自比利時船東CMB.TECH的訂單。該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其成功簽約標志著全球航運業在清潔能源領域又取得了重要......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