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7-14 11:24 原文鏈接: 2014期刊引證報告:《細胞研究》穩居國際一流行列

      最近,美國湯森路透科學信息研究所(ISI)公布了2014年度《期刊引證報告》。由中國自主創辦的生命科學學術雜志《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摸高12.413。在SCI收錄的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它的影響因子已連續兩年排名第13位,穩居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行列。

      2005年,《細胞研究》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NPG)合作,通過NPG平臺“借船出海”,開始打造中國第一本高品質生命科學學術期刊。《細胞研究》的異軍突起,打破了多年來中國科技學術期刊“一潭死水”的狀況。隨后,中國有一批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與國際著名學術出版集團合作,一個高水平學術期刊群的雛形正在中國學術界形成。《細胞研究》常務副主編李黨生說,這將與我國科研水平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動,提升我國科研在全球的影響力。

      讓人們相信,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也可“中國造”

      中國也能辦出國際一流學術期刊?10年前這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時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院長的中科院院士裴鋼,決定讓已堅持近20年英語辦刊、國際組稿的《細胞研究》與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并引進擁有國際頂級期刊《細胞》辦刊經驗的李黨生博士出任雜志常務副主編,著手打造高素質的編輯隊伍。

      “這十幾年,正遇中國生命科學飛速發展,學術水平不斷提升。這為《細胞研究》的成長提供了沃土。”李黨生說,他們為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優秀論文開辟“快速通道”,讓高質量論文盡快刊出。例如,南京大學教授張辰宇有關“血液中發現小RNA”的論文就在該雜志上搶發,如今它已發展為一個新的學術領域。經過多年積累,《細胞研究》已在全球華人生命科學家中家喻戶曉,并逐步進入西方主流科學家的視野。

      影響因子從2上升到12,《細胞研究》的成功探出了一條道路,隨后有更多國內學術期刊受到鼓舞,走上各自的強刊之路,有些已脫穎而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繼《細胞研究》后,又創辦了《分子植物》、《分子與細胞生物學報》等期刊,影響因子均已超過5;創辦于2012年的《光·科學與應用》,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與NPG合作,采用開放獲取形式出版,今年影響因子已高達14.603。

      “近來的科技期刊會議上,有越來越多的期刊界同行希望對自己雜志進行改革,打造本領域的權威期刊。”李黨生說。

      探索運營模式,提升中國在全球學術影響力

      去年,《細胞研究》與NPG合約到期。續約時,生命科學領域“國際一流”的身價,使《細胞研究》受到了更多國際學術出版集團的青睞,為此NPG給出了更多優惠條件,以使合作繼續。

      “我們與國際出版商的合作更平等了。”李黨生說,合作伊始,NPG為雜志搭建傳播平臺、推薦稿件,并定制國際宣傳,而現在《細胞研究》的學術水平已與《自然》子刊《自然·細胞生物學》、《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接近或相當,并且與它們在吸引稿源上形成了一定的良性競爭關系。

      “一本雜志的影響力,還得看它在科學家心目中的地位。”他說,隨著《細胞研究》在高端學術刊物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今年中方與NPG合作,又創辦了一本開放獲取的刊物《細胞發現》——它可以容納更多論文,與《細胞研究》將形成很好的互補,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如果這一模式獲得成功,或許可以讓更多高質量學術期刊在中國大地上茁壯成長。“當有一大批這樣的高水平學術期刊出現,中國就有望出現大型學術出版集團,進一步拓展海內外學術影響力。”他說,在未來幾年,發展更多高質量學術期刊仍是當務之急。

      當期刊規模不斷擴大,必將對高端人才有更大需求。最近,《細胞研究》編輯部從挪威引進了一名已從事多年科研工作的全職教授擔任科學編輯。李黨生說,由于資源等方面的局限,他們目前要開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薪資尚有一定的困難,這將會是今后人才競爭中需要解決的一個軟肋。

    相關文章

    中國科協主席: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科技組織科和科技人才同國際對接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協)主席萬鋼22日提出,支持各類創新主體、科技組織和科技人才同國際對接,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由中國科協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當天在合肥開......

    核心學術期刊免收三孩作者版面費是善意還是作秀?

    近日,湖北省社科聯主管的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宣布“對養育三孩家庭的作者免收版面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10月11日,湖北省一會計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財會通訊》在它的官方微信公號發布通知,稱近年來,財......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七屆五次全委會召開

    8月21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基金委)七屆五次全委會召開。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市基金委主任張繼紅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宇蕾主......

    西北大學團隊的“topdown”質譜法每天可分析上千個單細胞

    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基于電荷檢測質譜技術的自頂向下(top-down)的單細胞蛋白質組學方法。該方法在本月發表于BioRxiv預印本上,科學家們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檢測1000多個單細胞中的完整蛋白......

    岳躍民等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

    經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組織專家評審,并經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審議通過,包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岳躍民研究員在內的3位科學家近日榮獲“2022年度中科院青年科學家國際合作伙伴獎”。亞熱帶生態所......

    中美高層會談:因美財長趕飛機停止...

    1月18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財政部長耶倫在瑞士蘇黎世舉行半天會談。這是兩人兩年來的第四次溝通、首次面對面交流,也是2023年中美第一次談。#中美高層會談現場記錄#剛......

    研究發現一種與嚴重兒童肥胖有關的新的遺傳機制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代謝》最新發表一篇遺傳學論文,研究人員報道了與嚴重兒童肥胖有關的一種新的遺傳機制。這是一個與饑餓控制有關的基因異常表達導致的基因重排,大多數肥胖的常規基因檢測無法......

    “北溪”事件的國際調查該如何開展?

    位于波羅的海的“北溪—1”和“北溪—2”海底輸氣管道9月底在劇烈爆炸中多處受損。這兩條跨境海底管道穿越俄羅斯、丹麥和德國三國領海以及五個國家(俄羅斯、芬蘭、瑞典、丹麥和德國)的專屬經濟區,將天然氣從俄......

    日期待定|2022中國國際食品安全技術論壇延期

    尊敬的各位專家、參展商和參會代表:鑒于當前國內多地疫情形勢嚴峻,根據重慶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為保障廣大參展參會人員的生命健康,經組委會審慎研究決定:原定于11月7日-8日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C......

    1.67億年前化石骨架揭示爬行動物演化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古生物學論文,研究人員描述了來自中侏羅世(約1.67億年前)蘇格蘭的一個早期爬行動物的近完整骨架化石,這件化石或能增進人們對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