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01-05 15:07 原文鏈接: 2015發展目標:整合·共享·暢通

      隨著科技發展,新技術不僅顛覆了傳統產業,更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

      而信息化也站在科技發展的潮頭浪尖上。

      作為國家整個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信息化是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支撐。在2014年12月28日召開的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工作會議上,“整合、共享、暢通”成為與會代表談論最多的詞匯。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新常態下,機遇和挑戰并存,環境信息化如何跟進新形勢?如何開創環境信息化發展新局面?信息化發展還存在哪些瓶頸?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信息中心主任及部分主管廳領導各抒己見,交流心得的同時,也為環境信息化的發展把脈。

      環境信息化,正在信息化浪潮中破浪前行。

      現狀——

      以重大項目為抓手,環境信息化建設有序推進

      2014年初,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意味著我國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管理體制機制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個新框架不僅預示我國新的信息化戰略和網絡強國戰略被提上議事日程,而且也預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競爭將有新的突破。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也邁入新常態,這其中,環境信息化無疑是重要的一環。

      以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一年來,環境信息化發展扎實有序推進。投資57954萬元、歷經4年多的國家環境信息與統計能力建設項目順利進入了整體初驗階段,在項目帶動下,全國各地環境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多項項目成果在省級得到延伸應用,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環境信息化建設整體推進”的工作局面。

      而另一項由環保部牽頭、以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目標的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工程,將聯合十大部委,目前項目需求分析報告已通過評議,立項在即。

      2014年,環境保護部專網已接入部、省、地市、縣四級環保機構和絕大部分直屬單位,集中運維、虛擬化平臺建設積極推進,為未來構建“環保云”奠定了良好基礎。

      同時,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還不斷深化電子政務建設與業務應用,提升環境信息服務能力,加強政府網站建設與管理,推動信息公開和政務互動。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也有所突破,通過調查、檢查,初步摸清環保行業信息安全現狀。

      亮點——

      深化業務應用,統籌規劃歸口管理

      在全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工作會議上,北京、河北、內蒙古、云南四省(區市)信息中心榮獲了環境信息化推進示范單位獎。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將這4家單位的獲獎概括為信息化推進環境管理的“示范”。

      2014年,各省結合自身工作進展和業務創新,瞄準環境信息共享目標,取得了不俗的“戰績”。

      信息化工作離不開“一把手”的重視,近兩年各地紛紛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統領環境信息化工作。在北京,由市環保局局長擔任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設在信息中心,實現了全局環境信息化建設規劃制定、項目立項、系統開發、應用推廣、運維保障等工作歸口管理。

      在方法和制度的探索上,河北走在了前列。2014年,河北出臺了《河北省環境保護廳信息化建設管理辦法》,在政策、資金、機構、業務等多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建設了“智慧環保”云計算中心,“軟硬兼施”確保全省環境信息化統籌規劃、集約建設、歸口管理。信息基礎能力不斷增強,圓滿完成APEC會議信息化保障任務。

      統籌信息化發展要有“明白人”,云南積極踐行CIO制度,由正廳級領導專職分管信息化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數據整合不斷加強,業務協同不斷深入,“數字環保”項目第一階段建設任務順利完成,信息化效益逐漸顯現。

      內蒙古自治區則以“環境信息化需發揮統領作用”為目標努力推進環境信息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環境信息化能力。以污染源自動監控項目為切入點,推進全區環境信息“云化”管理。

      有了大量數據怎么用?江蘇更是培養一批數據專家,進行大數據分析,定期會商采集到的環境監控數據后,再對企業進行現場核實,做到了提前預警。

      也有不少地方信息中心按照大數據的理念,將環保內部數據集中起來,并適時開展虛擬化平臺建設工作。海南信息化系統逐步向鄉鎮邁進,河南通過信息化提升精細化管理,上海嘗試用信息化統領環保業務。各地信息化工作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各具特色。

      困境——

      缺乏頂層設計,轉型中職能定位不清

      與成績和機遇相伴而來的,還有挑戰和困惑。

      在會議的分組討論中,來自全國各地的信息中心主任都對信息化的發展抱有信心和期許,卻也對面臨的困境深感無奈。

      在很多信息中心主任看來,凡是信息化發展有長足進步的地方,都離不開“一把手”的重視。對此,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主任程春明也表示,信息化發展就是要“有人管”,只有“一把手”工程,才能有足夠大的權限,才能統領整個信息化業務。

      毫不夸張地說,領導重視的程度高低決定了信息部門的水平,而沒有地方領導的重視,往往存在各種機制體制的不順暢,妨礙信息化的整合與共享,造成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

      相比“領導重視與否”,信息化發展更為迫切的需求是頂層設計。不少信息中心主任不約而同地談及到頂層設計。“在地方環保的具體工作中,現狀依然是系統林立,沒有頂層設計,信息無法統一,更無法共享。”一位地方信息中心主任這樣說。

      也有信息中心主任舉例指出,即使硬件、系統整合得差不多,要深化卻很難。往往是監控一套數據,總量控制一套數據,對不同部門報不同數據,這都是頂層設計中出了問題。而信息化的頂層設計有其特殊性,它是與業務需求相融合的。

      隨著信息中心的轉型,其定位和職能也備受關注。目前,已有地方嘗試將信息中心整合成為監控和信息中心,而伴隨而來的權界不清、職責不明,也讓一些地方信息中心深感焦慮。有信息中心主任提出,“我們應該定位是管系統,而不是去執法。”還有主任認為,信息化應該處于業務之上、決策之下的位置,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面臨很多實際問題。

      此外,能力建設不均衡、資金投入不足、隊伍人才匱乏等也成制約信息化的發展的瓶頸。因為編制、經費等問題,信息中心無法吸引高精尖人才,而信息化的發展瞬息萬變,對人才的要求更是求賢若渴。還有地方提及,應用系統研發整合還在各自為戰,“怎么建怎么用”,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信息辦副處長詹志明更是將當前稱為一個“糾結的時代”,他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系統不互連互通,投入很大,而效益沒有顯現。同時,新技術發展太快,項目建好后剛要發揮效益,又有新的技術、新的系統問世,造成了信息孤島存在,標準不統一,業務難以協同。

      “十二五”要解決這些問題,詹志明也提出,解決社會重大問題和突出矛盾,需要多部門協同,改革業務流程;要以促進提升信息能力為原則,支撐部門履職的能力;要構建整體系統設計,不斷調整頂層設計。

      愿景——

      從技術支撐向管理轉型,數據開放合作共享

      不可否認的是,在環境管理轉型中,信息化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信息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是從助力、支撐、保障,到融合創新,最終引領發展的提升過程。盡管途徑曲折,但前景依然可期。

      程春明在會議的發言中指出,綜觀信息化的趨勢發展,是更加關注社會的需求,以開放、合作的理念,從硬件服務走向提供解決方案。

      面對信息化發展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他認為,要從信息技術支撐向信息管理轉型,以業務需求為導向,最終為決策提供解決方案。這其中,離不開“整合、共享、暢通”。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程春明也強調,信息化發展就要是抓實效,要以全系統的暢通為基礎,完善個性化的保障需求;以環保專網的資源整合為重點,努力提高信息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以運維為抓手,強化信息化工作管理與統籌,提升用戶評價與體驗。

      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安全檢查,摸清底數,廣泛調動各方參與。

      詹志明則強調3個轉變,在建設方式上,要跨部門跨區域協同,從粗放向集中模式轉變。信息中心也要轉型,要從技術轉向管理,發揮數據的綜合作用,使數據變成信息,信息變成資源,資源變成知識,知識產生智慧。此外,還要轉變環保的思維方式,要關注信息服務的開放性,一方面服務于公眾,另一方面對環保以外的部門開放。

      未來無疑對信息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境保護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富春指出,信息中心先要有理念,運用信息化的思維方式,找到有效途徑,為環境管理服務。沒有固定模式,但必有有效的途徑。

      環境信息化是一項全局性、長期性的工作,在推進環境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必須站在環境保護業務全局的高度統一領導、統籌規劃,必須采取戰略管理的思想、方法和途徑,才能保持信息化建設創新發展、均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信息化發展沒有坦途,階段不同,認識不同,只有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吸取新鮮血液,信息化的康莊大道才能越走越寬。

    相關文章

    分子診斷實驗室的信息化:從全民核酸走向全民健康

    3月12日,新華社全文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該綱要)。該綱要涉及19篇,65個章節,20個專欄119項任務,以“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環境微塑料專題研討會

    近年來,微塑料(Microplastics)的環境污染及其生態和人體健康風險已經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為此,2016年國家科技部啟動了“海洋微塑料監測和生態環境效應評估技術研究”重點研發專項。此外,陸......

    廈門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1345萬元分析儀器采購意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福建省廈門環境監測中心站發布2021年4月至9月政府采購意向,欲購買便攜式氣相色譜質譜儀、便攜式傅里葉紅外光譜儀,超高速流式分選系統等儀器設備,共計1345萬元。以下為采購詳情:......

    末次盛冰期時期亞洲西風急流的季節性變化特征

    西風急流作為亞洲天氣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北半球及全球氣候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西風急流受到海陸分布、季節性熱力差異等作用的影響,強度和位置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亞洲擁有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地形——......

    兩會快報環保產業繼續成為重點發展目標

    圖片來源:新華網簡訊:環保、綠色將繼續成為政策利好的重點培養產業,綠色材料、廢物處理、環境治理、碳排放、生態環境監測與保護等領域全方位獲國家政策支持。大型環保項目正有序開展。近日上午9時,李克強總理的......

    新研究:基因型與環境互作顯著影響馬尾松生長性狀

    近日,《森林生態與管理》在線發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林木遺傳育種和培育創新團隊最新論文。該成果發現,基因型與環境互作效應影響了馬尾松家系的生長性狀。馬尾松中國林科院供圖基因型與環境互作(......

    晉城生態環境局采購在線監測設備,譜育獨攬色譜質譜!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晉城市生態環境局國控點發布環境空氣質量六參數自動監測站設備和VOCs自動監測站在線儀器項目公告,本次采購項目中標金額為618萬元,涉及氣相色譜-質譜分析裝置(GC-MS)、低碳分......

    炭基材料阻控抗生素抗性基因傳播方面獲得進展

    隨著抗生素在醫療衛生和畜牧養殖中的過量使用,甚至濫用,誘導產生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潛在的巨大危害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開展將其有效去除的研究工作已迫在眉睫。為了有效阻控耐藥基因在水......

    2020北京色譜年會:色譜在環境和精準醫療的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精彩繼續,在2020北京色譜年會下半場,來自北京協和醫學研究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蔡亞歧研究員、北京大學劉虎威教授等國內知名色譜界學者帶來精彩報告。......

    CIOAE2020:大咖匯聚共研環境在線分析儀器應用與發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2月9日,第十三屆中國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簡稱CIOAE2020)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邀請了學界與業內著名專家學者參會,共同研討在石油化工、水質分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