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5年北京色譜年會在京東賓館召開。本屆色譜年會的主題是“色譜技術在生命科學、環境和食品安全分析中的應用”,在2015的色譜年會上,劉虎威繼任成為新一任色譜學會理事長,(詳見本網報道:2015年北京色譜年會召開 劉虎威繼任北京色譜學會理事長),此次會議吸引了同行專家大約400人參會,共同討論色譜技術應用及進展。
2015北京色譜年會現場
武漢大學教授 馮鈺锜
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馮鈺锜帶來題為《基于吸附與原位衍生的內源性植物激素LC-MS分析方法》的報告。
馮鈺锜在報告中指出,內源性植物激素存在基質復雜、含量低、檢測困難的問題。他介紹了所在課題組在這方面所作的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的在線富集-原位衍生系統,提高了樣品處理的自動化程度,大體積進樣技術結合原位衍生將BR的檢測靈敏度提高兩個數量級,植物用量成功降低至300mg;提出了磁固相萃取與原位衍生結合的新型樣品前處理模式,將油菜素甾醇、酸性激素的前處理方法改進至一步前處理,方法快速、簡便、高通量,激素檢測的靈敏度顯著提高,可在100mg植物組織中實現準確定量;提出了Tip頭微萃取與原位衍生結合的新型樣品前處理模式,方法操作簡單、通量化、微型化。油菜素甾醇檢測靈敏度顯著提高,可在50mg植物組織中準確定量,穩定同位素標記試劑的引入,可以在沒有BRs同位素內標的情況下,建立LC-MS的分析方法。
復旦大學教授 張祥民
復旦大學教授張祥民帶來題為《細胞蛋白質組的多維色譜-質譜分析新技術與新方法研究》的報告。他在報告中介紹了細胞蛋白質組分分析新技術,包括陣列多維色譜,蛋白共價固定、固定酶解,并介紹了5000個細胞的蛋白質組色譜-質譜分離鑒定、500個細胞蛋白質組分析、100個活細胞的蛋白質組分析等內容。
賽默飛世爾科技 呂建霞
賽默飛世爾科技呂建霞帶來題為《氣相和氣質的新技術及熱點應用》的報告。呂建霞在報告中首先介紹了賽默飛世爾科技色譜質譜部,并介紹了賽默飛世爾科技CSR體積進樣技術,Deans Switch和在線 GPC-GCMS。最后介紹了賽默飛世爾科技氣相和氣質包括模塊化設計、組裝式離子源、真空鎖、S型預桿在內的的一些獨特技術。
北京大學 黃巖誼
北京大學黃巖誼教授作報告《微流控芯片中的單細胞大數據分析》。黃巖誼說,一個單細胞中的DNA量非常少,需要進行基因擴增,并介紹了其研究生所做微流控芯片和基因擴增方法MALBAC。
黃巖誼介紹了不同的基因擴增方法和其各自的方法缺陷,其中,準確度、完成度和勻質度是現今擴增方法的主要問題,且互為短板。所以,黃巖誼團隊設計了一種芯片,將基因片段分段,擴增之后可獲得較為較為合理的片段比例,極大的增加了均衡性。
接下來,黃巖誼介紹了最近開發一種方法SUPeR-Seq,可以發現以前很多不知道的基因轉錄,并在一個單細胞中發現了環狀的RNA。這種方法的體積消耗大概是傳統方法的千分之一。
黃巖誼教授還介紹了一種技術,可在抽血時,檢查是否罹患早期肝癌。黃巖誼教授實驗室通過把微流控技術和腫瘤標記的化學成像結合在一起,研究細胞表型和基因片段的關系。
大連化物所 張麗華
大連化物所張麗華教授帶來報告《色譜分離材料研制及其在蛋白質組分析中的應用》。蛋白質組學是研究細胞、組織或器官內所有蛋白質的表達、相互作用、細胞定位、翻譯后修飾以及不同細胞類型、不同時空的蛋白質變化等。通過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可以揭示生命活動規律,為重大疾病早期診斷提供標記物,并為新藥研發提供藥物靶點。
張麗華教授介紹了三方面的色譜分離材料:1、亞二微米核殼材料;2、基于橋聯硅氧烷的雜化整體材料;3、基于活性可控反應的細內徑開管柱。通過這些新型色譜材料,可顯著提高蛋白質組樣品分析的分辨率、分析速度和檢測靈敏度。
最后,張麗華教授指出,新型色譜分離技術的發展對于揭示生命密碼,推動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研究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 崔巍
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崔巍所作報告《分析測試技術新紀元-島津Nexera UC超臨界流體樣品萃取、色譜分離、串聯液質在線分析系統簡介》。崔巍主要介紹了島津的Nexera UC,Nexera UC為首款在線式樣品萃取、色譜分離、質譜分析的產品。并能兼顧固相萃取及液液萃取的萃取能力,而且也兼顧了GC、LC的分離能力。實現全部在線化處理樣品。
崔巍在接下來的報告中,介紹了Nexera UC的自動化的樣品前處理,簡化了傳統萃取過程樣品制備工藝,縮短前處理的時間;Nexera UC的高分離度色譜分析,兼顧氣相色譜及液相色譜分離能力,且高峰容量高效率的分離;新創的BPR技術,極低的死體積,可將所有洗脫液導入MS,從而實現高更靈敏度。
最后,崔巍說,Nexera UC在線SFE-SFC-MS系統,在2015年PITTCON榮獲金獎產品。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趙睿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趙睿教授為大家帶來的報告是《腫瘤靶向多肽探針的設計、篩選與分析應用》。惡性腫瘤嚴重威脅人類健康與生命。全國每分鐘有5人死于癌癥。若是及早發現,可顯著降低腫瘤所帶來的威脅。但是,目前,在腫瘤方面存在兩大難題,即早期診斷和治療手段。
多肽具有分子量小、穿透性強、高生物活性、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低毒性,并且可控作用快。可作為多肽藥物、多肽疫苗和多肽探針研究。
多肽藥物已有60種經美國FDA批準的多肽上市,多肽藥物所占比例已達8%,與抗體藥物相當。我國的多肽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存在較大差距。
接下來報告中趙睿介紹了靶向多肽探針的親和色譜篩選新方法,基于肽識別的腫瘤靶標檢測與示蹤殺傷和基于微流控芯片合成、篩選與檢測方面的內容。探討了LABTM4B蛋白靶向細胞光動力學抗癌藥物殺傷,并以靶向多肽探針TPE-AP2H,實現腫瘤細胞活細胞的實時示蹤成像分析技術。
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付世江
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付世江向大家介紹了報告《天美科技在氣相色譜及氣質聯用的最新進展和全球化發展戰略》。天美創立于1988年,2014年收購布魯克氣相和氣質產品,付世江在接下來的報告中主要向大家介紹了Scion Instrument。
Scion是瓦里安公司推出的第一臺商品化氣相。1965年瓦里安推出全球第一臺900型模擬蒸餾系統和713型自動進樣系統。1984年瓦里安公司推出氣相3400,可接多種檢測器,堪稱當時國際最領先的水平。2010年瓦里安以16億美元賣給了安捷倫。至此,付世江向大家介紹了從瓦里安到布魯克再到天美的整個過程。
天美在收購了瓦里安之后,做了一系列的動作。首先,在荷蘭成立氣相研發中心,并對瓦里安老客戶回訪及促銷,同時還舉辦用戶交流會,促進收購布魯克瓦里安之后的整合活動。
Scion儀器有兩種型號,436和456,456可安裝三個進樣口,三個氣相檢測器以及一個質譜檢測器。具有專利的無離子透鏡通道設計,軸向離子源設計等。
最后,付世江說,天美的愿景與使命就是立足中國成為世界一流的專業科學儀器供應商。
中糧集團營養健康研究院 楊永壇
中糧集團營養健康研究院的楊永壇教授介紹了《農獸藥殘留檢測體系的建立及在中糧產業鏈中的應用》。楊永壇教授向大家介紹中糧集團食品安全質量保證體系,楊永壇說,中糧品牌即是食品安全的保障。
因為經常有農獸藥殘留事件發生,所以非常有必要建立農獸藥殘留檢測體系,并且受到了政府監督管理部門的重視。中糧集團基于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程度高低,本著對重大隱患、重點單位及目標責任書考核要求全覆蓋的原則,兼顧各年度監測重點平衡,確定七大監測風險要求。
楊永壇說,中糧集團建立的農獸藥技術體系已在多個業務單元推廣應用,確保中國食品每年10萬噸葡萄酒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合格,中糧屯守65萬噸番茄醬產品農藥殘留得到了有效監控,保障了中糧集團肉食每年約110萬頭生豬及4000噸肉制品,免受“瘦肉精”等殘留危害。搭建了農獸藥殘留檢測技術培訓體系,項目研究成果在集團主要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監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后,楊永壇說,期望在各位同行、專家指導支持下,實現全檢測流程的控制,為保障國家的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教授 劉倩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教授劉倩帶來題為《碳納米材料的環境分析化學:從樣品制備到高通量篩查》的報告。
劉倩在報告中介紹,碳納米材料因超大的比表面積、穩定的物化性質、優異的可修飾性、特殊的化學結構(π電子共軛體系)、超快電子傳輸速率、高機械強度、優異的光吸收性能等優點可以應用于環境分析中的吸附材料、大容量載體、電極材料、光學系統、目標分子識別劑。劉倩在報告中介紹了其在該領域所作的工作及進展。建立了基于石墨烯的樣品前處理方法體系,開展了石墨烯應用于SPE,石墨烯MSPD用于直接處理固體技術,石墨烯化固相微萃取(SPME)纖維,石墨烯-磁性納米復合萃取劑等研究工作。在碳納米材料的高通量污染物篩查方面,建立了輕度氧化石墨烯基質用于MALDI MS分析小分子污染物,氧化石墨烯納米帶基質用于MALDI MS小分子污染物分析,抗體功能化石墨烯納米帶用于SELDI探針檢測污染物,基于介孔碳和石墨烯的高通量小分子毒物篩查方法等分析方法。
美國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算法Deep-SMOLM,可生成蛋白質5D圖像,包括單個分子的方向和位置等信息。實驗室的單分子成像經常存在因包含“斑點”或波動等情況導致圖像模糊的問題,......
細胞的合成代謝需要消耗足夠的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和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而這些關鍵因子在病理條件下往往不足。在生命科學和臨床醫學的前沿探索中,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向退行性變及損傷......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葉綠體是植物和藻類細胞中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細胞器。作為一種由兩層膜包被的特殊細胞器,葉綠體含有自身的基因組,且其表達是與核基因組的表達緊密協調的。葉綠體的蛋白質有兩種來源,有一小部分......
2022年已經結束,2023年已經開始。值此之際,iNature編輯部統計了2022年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中生命科學領域的文量,共計154篇,iNature對此進行了匯總:......
這兩年,生物醫藥市場快速發展、疫情中上游供應鏈價值凸顯、港交所18A上市規則出臺等眾多因素驅動下,生命科學工具從隱形的行業賣水人,變成了聚光燈下的朝陽市場,已有數百億資金涌入。對于中國生命科學工具(包......
2022年12月12日,由北京理化分析測試技術學會、北京色譜學會主辦的2022年北京色譜年會在線上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以“大健康-醫藥與環境分析”為主題,旨在促進北京地區色譜及相關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了解......
科技日報記者劉園園西湖大學12月8日公布,該校人工智能(AI)講席教授李子青團隊與廈門大學、德睿智藥合作,首創研發了能夠刻畫蛋白質構象變化與親和力預測的AI模型——ProtMD。這是第一個嘗試解析蛋白......
中新網廣州12月6日電(記者王堅)第四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6日在廣州開幕。此屆論壇會期兩天,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主分會場同步開展的模式,聚集了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醫學院所等海內外生命科學研究單位數......
近日,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晏石娟團隊聯合加拿大約克大學、德國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等研究人員在磷酸化修飾蛋白質組學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搭建全自動在線磷酸化蛋白質組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