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整個2018年
你會想起什么
是童年回憶李詠的猝然離世
抑或是武俠大師金庸的匆匆告別
今年注定是一個眾星殞落的一年
在這個帶著離別色彩一年的最后時光
轉網特別整理了生命科學領域的逝去大師
他們或畢生奮斗在臨床一線
或默默深耕于基礎科研
宛若熄滅了的燈塔
讓我們共同來緬懷這些人
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鹽酸主要發明人—王逸平
1963-2018
2018年4月11日,王逸平因病于在科研工作崗位上溘然長逝,時年55歲。他是我國心血管藥理研究著名科學家,現代中藥丹參多酚鹽酸主要發明人,造福2000多萬患者,為我國新藥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11月16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王逸平的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我國基因工程和分子遺傳學的開拓者—李載平
(1925-2018)
2018年5月30日,李載平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李載平是我國基因工程和分子遺傳學的開拓者,他研制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取得了生產藥證,在國際上首先完成了乙肝病毒(HBV)我國流行株adr亞型的基因組克隆和序列分析,是中國第一個進行病毒基因組的克隆和第一個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人。
中國現代眼底病的主要先行者和奠基人—張承芬
(1925-2018)
2018年7月20日,中國現代眼底病的主要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張承芬教授駕鶴西去,享年93歲!1979年她代表中國向日本同行介紹國內激光眼底治療的成果,文章被邀刊登于日本眼科雜志上,為祖國贏得了聲譽。其中“紅寶石與氬離子激光治療眼底病”研究獲1981年衛生部甲級科研成果獎。80年代以來,她進一步開展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研究
我國心臟外科的奠基人之一—蘇鴻熙
(1915-2018)
2018 年7 月31 日,我國心臟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北京301醫院心外科蘇鴻熙教授去世,享年104歲。他是我國心血管外科學開拓者之一。他在國內首先成功地應用人造血管施行了主動脈--頸動脈搭橋手術,最早闡明了心內直視手術并發顱內出血及血腫產生的機制并提出了預防措施。
我國著名藥物化學專家—彭司勛
(1919-2018)
2018年12月9日,彭司勛在南京逝世,享年100歲。彭司勛院士長期從事藥物化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倡導利用中草藥有效成分為先導物進行結構優化,創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藥的思路。他在藥物分子設計與心腦血管藥物研究領域,領導研究小組歷時十年對異喹啉化合物的心血管活性進行了系統研究,取得顯著成績。
信號肽發現者—Günter Blobel
(1936-2018)
2018年2月18日, Blobel因病在美國紐約去世,終年82歲。Blobel因發現信號肽而被授予199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信號肽形成蛋白質靶向的組成部分,這是細胞通過分子內的“標簽”,他研究將新合成的蛋白質分子定向到其合適位置的機制。他的工作被認為是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關鍵。Blobel博士于2014年入選AACR院士。他獲得了眾多其他科學獎項,包括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EB Wilson獎章,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等。他曾在自傳中說: “如果我們不能教會我們的孩子怎樣清楚地思考,他們就只會盲從那些身披華袍的權威。我們的政治和人類社會的互動經受摧殘,正是因為許多人尚未學會正確理解他們遇到的事情。”
鈉-鉀泵發現者—Jens Christian Skou
(1918-2018)
5月28日,Jens Christian Skou去世,享年99歲。Skou對麻醉藥的研究使他發現了鈉-鉀泵,一種將離子移過細胞膜的酶。他因發現細胞膜中的鈉鉀泵而于199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一個通過細胞膜鑒定酶移動物質的人。
ATP合酶工作原理提出者—Paul Boyer
(1918-2018)
6月2日,Paul Boyer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享年99歲。他是ATP合酶工作原理提出者,對ATP合酶領域的最大貢獻就是先后提出了“構象變化假說”和“旋轉催化假說”。1997年,Boyer和Walker 與Jens Skou一起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
多巴胺發現者—Arvid Carlsson
(1923-2018)
6月29日,Arvid Carlsson去世。享年95歲。他發現了多巴胺(一種治療腦神經的藥物)可以作為人腦中的信號傳送器,揭示了多巴胺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發展中的作用。他還使用左旋多巴(多巴胺的前體)來治療兔子。該化合物現用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癥狀。2000年,卡爾森因該項工作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基因進化研究—Luigi Luca Cavalli-Sforza
(1922-2018)
8月31日,Luigi Luca Cavalli-Sforza在意大利貝盧諾去世,享年96歲。他因其在人類進化的基因文化理論和人類基因組多樣性項目方面的工作而聞名。一直致力于基因進化理論的研究,該理論認為人類行為是遺傳和文化進化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Cavalli-Sforza整合了人類基因組多樣性項目,該項目幫助對全世界人口細胞系進行編目。人類學家約翰霍克斯評論說:“Luigi Luca Cavalli-Sforza比任何其他人類遺傳學家都更加相信基因和文化的潛力,可以追溯人類的起源。在他的工作過程中,他開創了將這兩個不同科學領域結合在一起的新思想和新模式。”
綠色熒光蛋白發現者—下村修
(1928-2018)
10月19日,綠色熒光蛋白的發現者下村修教授離世,享年90歲 。1962年,他從一種水母中發現了熒光蛋白,被譽為生物發光研究第一人。綠色熒光蛋白已經成為現代生物科學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它的幫助下,研究人員能夠看到前所未見的新世界,包括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過程和癌細胞的擴散方式等。他與哥倫比亞大學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Roger Tsien(錢永健)共同獲得了2008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并于2013年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基因調控和免疫系統研究領導者—Melvin Cohn
(1922-2018)
10月23日,Melvin Cohn在圣地亞哥去世,享年96歲。他是基因調控和免疫系統研究的領導者。他研究人體的免疫系統,并闡明免疫細胞和抗體直接對感染和病原體的暴露作出反應以保護身體。他還開發了計算機模型來預測免疫行為。他與法國生物化學家Jacques Monod一起描述了一組名為lac operon的大腸桿菌基因,該基因編碼分解糖,特別是乳糖的蛋白質,并探索基因如何打開和關閉。Salk公司總裁Rusty Gage評論說:“Mel Cohn自成立以來一直是Salk的中流砥柱。他在整個歷史中都與Salk站在一起,我們所有人都會懷念他的存在和他的智慧。”
tau蛋白研究者—Aaron Klug
(1926-2018)
11月20日,Aaron Klug去世,享年92歲。他因1982年開發的晶電子顯微鏡的技術和確定核酸蛋白復合物的結構獲諾貝爾化學獎。他與神經科學家Michel Goedert合作研究了tau蛋白的結構及其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英國皇家學會會長Venki Ramakrishnan評論說:“Aaron Klug是20世紀分子生物學的高聳巨人,他為破譯方法的發展做出了根本貢獻,從而了解了復雜的生物結構。”
謹以此文
緬懷逝去的大師
愿他們在另一個世界
快意人生
與其說我們已經開始失去了
倒不如說這是一場盛大交接儀式
他們將這個燦爛無比的世界
交到我們手上
而我們
絕不可以讓他們失望
2023年10月30日,騰訊公司“10年100億元資助基礎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第二期名單發布,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領域的46位科學家上榜,成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員”。2023年第......
西南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簡稱“西南華大研究院”)揭牌儀式暨時空病理學術交流會26日在重慶金鳳實驗室舉行,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醫院、高校的專家學者們與會,探討時空組學技術在病理研究上的最新進展。時空組學技......
10月19日,康橋醫療健康產業設施平臺(CBCHIP)宣布旗下中國生命科學產業設施基金(CLSRAVentureI)成功完成第二輪募資,總金額達到8.75億美元。這一重要資金募集標志著CBCHIP在推......
近日,西湖實驗室(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浙江省實驗室)富集離子淌度高分辨質譜儀采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預算金額1980萬元,采購一臺富集離子淌度高分辨質譜儀。具體如下:一、項目編號:WLL-HW-GK-WM......
10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的第二十五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3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和產業技術問題。人工智能、新能源、高性能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受到關注。發布現......
——中國化學會第24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樣品制備分會成功舉辦10月9日下午,中國化學會第24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的樣品制備分會場報告,多位學者圍繞食品、制藥、環境、生命科學等應用,分享了樣品制備方面最......
——中國化學會第24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開幕式成功舉辦2023年10月9日,由中國化學會色譜專業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中國化學會第24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隆重......
不久前,遼寧省認定了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自獲得認定以來,不少教育基地相繼開展了公開課、主題展覽等特色活動,積極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現實中,一些教育基地的開放受到各種條件限制,難以......
在9月份,生命科學領域迎來了一場投融資的狂潮,眾多企業紛紛參與其中。這一領域的創新和發展得到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吸引了大量的資本和資源,40余家企業完成數十億融資!生命科學涵蓋了從生物大分子......
9月14日,2023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WLAPrize,以下簡稱“頂科協獎”)在上海揭曉。該獎下設“智能科學或數學”和“生命科學或醫學”兩個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2023年頂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