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充分發揮中科院在福建省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窗口作用,為福建省光電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福建省光電行業協會于7月18日舉辦了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項目專場對接會。福建省光電行業協會會長鄧電明,海西研究院建設工作組常務副組長、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副所長、省光電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蘭國政以及福建省信息化局發展規劃處處長陳庚出席了對接會。 對接會上,蘭國政介紹了7月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照明工作研討會情況。他說,福建省光電行業協會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為全省光電企業的發展做好服務與協調工作。蘭國政表示,海西研究院作為科研“國家隊”,將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海西研究院是福建省光電行業的技術依托單位,它充分利用國家光電子晶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福建省光電子晶體材料與器件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等研發與服務平臺的功能,積聚了光電技術領域的研發優勢。 會上,海西研究院所地合作處負......閱讀全文
“離子型稀土礦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們開展的稀土清潔生產與高質利用技術研發具有重要的資源、環境和能源意義,這是我們分離出來的各種稀土原料,有些價值很高。”11月24日,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研究員孫曉琦自豪地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他們團隊的成果。 當天,工程師王艷良還在現場展
近年來無機有機雜化材料表現優異的光電性能,其中的二維層狀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由于其量子肼結構特性和組份可調型性在光電探測領域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重視;然而,較慢的響應速度(一般在毫秒數量級)制約了其在光電子器件方面的發展。因此,探索開發超快響應的光電探測晶體材料迫在眉睫。二維層狀無機有機雜化鈣
近年來,鉛基鹵素鈣鈦礦單晶由于其高的吸光系數、長的載流子遷移距離和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展現出優異的光電性能。但是鉛基鈣鈦礦材料的鉛毒性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其發展,發展非鉛鈣鈦礦晶體材料并組裝光電功能器件成為相關領域當前的緊迫研究。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羅
極性晶體作為光電功能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非線性光學、壓電器件、熱釋電探測器和鐵電信息存儲等方面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其中自發極化是極性晶體材料的本質核心,設計組裝具有強極化效應的化合物是研制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的有效途徑。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中科院光電材料化學與物
鈣鈦礦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在非線性光學、熱釋電探測和鐵電信息存儲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純無機鈣鈦礦(CsPbX3, X = Cl, Br, I)因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以及激光等方面展現優異的性能而備受關注,然而,其相應的鐵電性能仍需進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中國科
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材料在現代激光科學與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追求獲得具有更大倍頻效應的NLO材料。然而,大的倍頻效應常常是和深紫外透過能力是相沖突的。這使得獲得倍頻效應增強的深紫外NLO材料尤為困難,特別是考慮到深紫外區逼近NLO材料光學透過能力的理論極限。 中科院
鐵電材料是一類特殊的極性化合物,基于自發極化效應表現出優良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和鐵電等性能,在信息存儲、紅外探測、聲表面波和集成光電器件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特別在光輻照下材料內部將出現非平衡載流子的激發,誘導電子云結構發生不對稱變化,從而誘導宏觀極化產生許多新的現象,如反常光伏效應、光折變
近年來,中國在引進和培養科研人才方面投入巨大,各大部委相繼推出一系列的人才項目,包括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國家優青項目等,加上已經評選多年的兩院院士、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等人才項目,形成了比較完備的高層次人才支持體系。 縱觀中國的各類人才計劃和項目,有一個現象就是幾乎所有的人才計劃和項目對
非線性光學(NLO)晶體材料在現代激光科學與技術中占有重要地位。BO3平面基元作為優秀的非線性光學構筑基元被用來設計和合成了系列優秀的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NO3因其共軛平面結構也被公認為是構筑NLO材料的理想結構單元之一。然而,硝酸鹽因非常容易溶于水,使得發展該類化合物作為NLO晶體材料遇到瓶頸
深紫外激光由于波長短、加工精度高的優點,在半導體光刻、激光光電子能譜儀和激光切割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目前,KBe2BO3F2(KBBF)是唯一能實際輸出深紫外激光的非線性光學(NLO)晶體,但是,KBBF含劇毒鈹元素且其晶體層狀生長習性嚴重。因此,急需探索新型深紫外NLO晶體材料。 中國科學院
中遠紅外二階非線性光學(MFIR-NLO)晶體材料在資源探測、光電對抗、空間反導、國防通訊等方面有著重要的應用。目前商業化的MFIR-NLO晶體材料(例如,AgGaQ2(Q=S,Se)和ZnGeP2等)存在多方面的性能缺陷,限制了它們的應用范圍。因此,設計和合成具有性能優良的新型MFIR-NL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表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鐵電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質特征是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反轉。近年來,鐵電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發展為傳統無機鐵電陶瓷的一類重要補充材料。然而,如何實現自發極化的快速反轉是當前分子鐵電材料研究所需要解決的一個
鐵電體是一類重要的極性光電功能材料,表現出豐富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鐵電和光伏等性能,其本質特征是自發極化在外電場作用下發生反轉。近年來,鐵電分子化合物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逐漸發展為傳統無機鐵電陶瓷的一類重要補充材料。然而,如何實現自發極化的快速反轉是當前分子鐵電材料研究所需要解決的一個
鐵電材料因在光電方面的應用而受到廣大科研人員的關注。鐵電體中對稱性破缺引起的自發極化有利于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從而產生優異的光電導和光伏性能。因此,研究鐵電材料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雙光子光學吸收)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無機鈣鈦礦鐵電材料的雙光子吸收系數一般較小,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的發展為設計新型具
二維(2D)材料如石墨烯、黑磷、MoS2等已成為組裝新型光電子器件的一類重要光電材料。基于2D材料固有結構各向異性形成的偏振光電探測器已應用于從光學通信到軍事的各個領域。近期,2D層狀雜化合鈣鈦礦因其獨特的物理和光電特性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結構上,這種2D雜化鈣鈦礦表現出獨特的相容性和可調性;可通
12月14日上午,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一行到福建物構所調研。 陰和俊一行參觀了物構所科技成果展廳后到實驗室調研,他向科研人員詳細詢問和了解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科研進展、成果的轉移轉化前景以及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參觀結束后陰和俊又與研究所科研、支撐、管理骨干進行了座談。 在座談
核能作為一種高效、清潔的新型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隨著核電事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大量放射性廢物。在放射性核廢液中,鈾(U)是高毒性的放射性核素,具有致癌性。在非錒系高釋熱裂變產物中,最危險的是銫(137Cs)和鍶(90Sr),它們的半衰期較長(137Cs,t1/2 ≈ 30 年;90S
與均相催化劑相比,異相催化劑可以回收再循環使用,但其活性通常較低,而將其均相化能有效地結合均相和異相催化的優點,因此是解決異相催化劑活性低這一短板的有效途徑之一。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s)化合物,也稱作多孔配位聚合物,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積、可調的孔道,是優良的納米催化劑載體之一。將金屬納米
稀土元素(REEs)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在高新技術、國防尖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其開采與應用會造成稀土離子在環境中的泄露,而造成對公眾健康的不利影響和資源的浪費。我國是稀土資源大國,實現我國稀土資源的良性循環利國利民。發展新型高效的稀土回收劑對稀土資源的清潔冶金和含稀土廢棄物的
非線性光學晶體因其頻率轉換性能廣泛應用于擴展激光光源的頻率。而對于紫外波段的激光光源的迫切需求,使得探索新一代性能更加優異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光電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課題組在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基金重大計劃、中科院戰略性先導
將二氧化碳(CO2)催化轉化為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是化學家們所面臨的一項長期挑戰。目前,各種均相催化體系對CO2的活化轉化,往往需要高溫、高壓的條件,且分離提純成本高,而采用高效的多孔非均相催化劑有望解決這一難題。金屬-有機框架(MOFs)化合物因其具有高比表面積、豐富的化學官能團和金屬中心以及可
白光LED由于其節能、環保以及長壽命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照明和液晶顯示領域。特別的,就液晶顯示背光源而言,其要求發光材料(藍、綠、紅)具有盡可能窄的發射帶寬和合適的發射波長,從而獲得高的色純度及廣的色域范圍(>92% NTSC),而目前商用的氮化物紅色熒光粉難以滿足這一要求。近些年,Mn4+
長余輝材料作為夜間或暗光條件下的持久發光材料在安全指示、交通標示、裝飾等技術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目前,發藍光和綠光的長余輝材料已有較好的商品化產品,但是紅光長余輝材料依然存在余輝強度弱、持續時間短等缺點。此外,由于不同長余輝材料存在不同的陷阱深度和陷阱密度,導致不同發光組分的長余輝材料的余輝強度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與組裝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峽聯合基金以及副研究員鄭偉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青促會和海西研究院春苗計劃等支持下,發展了一種獨特的高溫共沉淀法,首次合成了單分散、形貌/粒徑可控兼
固體氧化物電解池可高效電解CO2/H2O,將電能轉化為燃料能源,法拉第電流效率可高達100%,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和商業化應用前景。氧化還原穩定的鈣鈦礦型SrTiO3基陶瓷電極可實現直接高溫電解過程,且高溫穩定性和熱循環性能優異,但陶瓷電極催化活性不足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通過電催化水分解產生氫氣和氧氣是未來非常有前途的一種替代能源。成功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開發出高效催化析氧反應(OER)和析氫反應(HER)的電催化劑,尤其是發展高效價廉的過渡金屬基電催化劑已成為近年來新能源領域的研究熱點。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健領導的無
具有非中心對稱結構的極性光電功能晶體材料以自發極化為基礎,表現出優異的非線性光學、壓電、熱釋電和鐵電等光電性能。但只有結晶在10種極性點群的化合物才能夠產生極化效應,如何創新極性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的結構設計,利用基元協同實現偶極矩的排列一致、并在宏觀上組裝具有強極化特性的化合物來獲得具有優異光電性
近年來,福建肩負海絲核心區創新驅動發展試驗使命,緊緊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打造“海絲”創新互利合作共同體,吸引諾貝爾獎得主、外籍院士等一批國際知名學者到來,協同攻關、搶占創新制高點,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取得顯著成效。 一、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筑牢創新合作之橋 不僅要將人才引進來,也讓國內
“一帶一路” 創新之路編者按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周年。5年來,“一帶一路”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愿景成為現實,建設成果豐碩,造福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本報今起開設專欄“‘一帶一路’ 創新之路”,推出系列報道,展現各地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將‘一帶一路’
激光光源的波長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頻率轉換器件材料—非線性光學晶體的變頻能力。隨著激光在紫外和深紫外波段應用的日益重要,如何設計合成性能更優的非線性光學材料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圖1 從SBBO到MBOF的結構演化。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