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02-05 14:37 原文鏈接: 2020年百億醫療定增折戟九成?

      3天3筆定增,高瓴開始狙擊港股?

      

      高瓴資本又來了!這一次目標對準港股,三天三筆,高調地一如既往。一筆來自諾誠健華。2月2日晚間,諾誠健華宣布擬增發2.1億股新股,這相當于現已發行股份總額的16.33%,認購價14.45港元,較協議簽訂日收盤價折價8.08%。其中Gaoling及YHG(高瓴資本擔任Gaoling的獨家投資經理人及YHG的一般合伙人)認購1.92億股,認購金額27.68億港元,VivoCapital認購2.73億港元。完成增發后,高瓴資本持股比例將達到12.32%。同一天,諾誠健華還宣布旗下BTK抑制劑奧布替尼“宜諾凱”,被納入浙江省紹興市、杭州市、江蘇省徐州市、廣東省廣州市、遼寧省丹東市及吉林省政府指導的地方商保目錄。據了解,奧布替尼于2020年12月25日獲NMP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以及復發/難治性套細胞淋巴瘤(MCL)兩項適應癥。獲批之后,諾誠健華加速推進商業化,在原有的150人商業化團隊外尋求外部合作。1月上旬,諾誠健華先后宣布與鎂信健康、上藥科園信海醫藥達成戰略合作,在創新支付、藥品經銷、DTP藥房、跨省協同、患者服務等多方向展開。諾誠健華的這些動作與奧布替尼面臨的市場環境不無關系。目前,國內已上市的BTK抑制劑有3款,奧布替尼面對的是極其強勁的對手。伊布替尼2018年便通過專項談判進入醫保,彼時價格已經大幅下降至189元/140mg/粒(醫保支付標準);澤布替尼亦通過2020年醫保談判進入醫保目錄,雖然支付標準并未流出,但降價是必不可少的。再者,兩個競品藥背后的商業化團隊分別是強生和百濟神州,一個利用先發優勢已經在市場上苦心經營兩三年,另一個則是國內創新藥領軍者,諾誠健華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各種因素影響下,2月3日諾誠健華股價高開25%,加上前一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達到41.28%,市值已經突破250億港元。高瓴眼中的賽道不止一條,一手投藥,一手投器械。2月2日,華大基因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發行募資20億元,發行價格為145元/股,其中天津禮仁投資管理合伙企業獲配5.03億元,本次定增鎖定期是6個月。值得注意的是,天津禮仁投資此前被媒體報道為高瓴資本旗下的人民幣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若此次發行成功,天津禮仁將新晉成為華大基因第八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02%。華大基因不久前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受疫情影響,市場對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及檢測服務的需求增加,預計202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將達到20億元~23億元,同比增長623.77%~732.34%。二級市場機構一直對華大基因存在很大分歧,表現在這些年華大波瀾的股價上。有分析稱,華大基因起初沒有核心競爭力,上游被外資壟斷,下游則因為醫院和研究所有很寬的選擇范圍并沒有話語權。不過,2012年華大基因開始啟動對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ompleteGenomics的收購,這是國內首例跨國生物科技并購案,被視作中國基因產業進化的里程碑。經過多年發展,華大基因的基因測序儀已經占到國內35%的市場份額。再往前一天,高瓴還以24億入局了綠葉制藥的戰略投資。消息一度引得綠葉盤中股價猛漲80%,綠葉市值時隔一年再次逼近港幣200億。相關閱讀:股價差點翻倍!高瓴入局后,這家藥企憑26億元單品能實現“千億市值”嗎?高瓴2020年的那些定增都怎么樣了?高瓴當然不是現在才開始逐鹿二級市場的。2020年初,高瓴抓住再融資新政,開啟在A股市場瘋狂的“定增之旅”,尤其是醫藥方向。隨之高瓴成為二級市場行走的流量包,有高瓴的地方就有股價的攀升。但在2021年回頭看去,高瓴醫藥領域的定增之路真的順利嗎?2月17日,凱萊英成為再融資新規發布當天提交定增預案的三家企業之一。這一輪預案由高瓴資本獨家戰略投資,方案若通過高瓴將持有1870萬股,坐上凱萊英第二大股東的交椅。然而,等了5個月定增并未迎來獲批跡象,一般定增的審批期限為1~2月。直至7月22日,凱萊英調整定增方案,最顯著的變化是將定增對象由高瓴資本改成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約一月余該方案得到證監會批復,高瓴資本由此出現在凱萊英十大流通新進股東當中,持股縮水至140萬股,占股份比例0.63%。沒能圓夢成為凱萊英的第二大股東,但這已經是高瓴2020年參與的幾大定增中最為順利的一例了。3月26日,華蘭生物宣布子公司華蘭疫苗將引入戰略投資者,高瓴資本和晨壹基金分別出資12.42億、8.28億,受讓華蘭疫苗15%的股權。受讓完成后,高瓴資本將持有9%的股份,成為華蘭疫苗的第三大股東。此后不久后,華蘭疫苗便開始謀劃科創板上市。如今看來,該股權轉讓似乎無疾而終。截至發稿日,華蘭生物并未公告任何相關事項,且天眼查數據顯示高瓴也并未成為華蘭疫苗的股東。華蘭疫苗最終改道創業板,于12月3日收到“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的受理通知。7月12日,健康元發布定增預案擬募集不超過21.73億元資金。交易完成后,高瓴資本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持有8%的股權,鎖定期18個月。這一次,高瓴還帶上了旗下的高濟醫療,并承諾將積極推動健康元與高濟醫療深入合作,拓展健康元在呼吸產品等慢性病用藥以及保健產品、OTC 產品的市場。受此消息影響,健康元股價連續上漲37.69%并一度沖到了歷史次高點。不過,似乎也僅限于此。截至目前,關于這筆定增的信息仍止步于發布那天。遲遲落不下的靴子也影響到了市場情緒。7月下旬以來健康元股價一路向下,目前累計跌幅已經達到43.19%。類似的還有醫療器械公司凱利泰。5月12日,凱利泰發布公告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發行對象為淡馬錫富敦投資有限公司與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共2名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0.96億元。其中高瓴資本擬認購2100萬股,總價約3.93億元。消息同樣急速拉升了凱利泰的股價,但11月21日凱利泰發布終止定增方案,其中不再引進高瓴資本和淡馬錫富敦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5月至今凱利泰股價跌幅超過62%。高調定增,屢屢折戟似乎是高瓴的現實,不過高瓴也并非沒在尋找補救的辦法。國瓷材料的定增案便是個例子。6月18日,國瓷材料公告發布定增預案。國瓷材料以20.67元/股的價格向張曦和高瓴懿成發行不超過7256.89萬股股票。其中,張曦認購金額8.55億元,高瓴懿成認購金額為6.45億元,鎖定期為18個月的。幾經更改,9月15日,國瓷材料公告稱,高瓴資本不再認購本次國瓷材料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票,8.55億元的定增額度由公司實控人張曦全部包攬。11月17日,國瓷材料的定增事項終于收到監管批復同意。不過這次高瓴并未置身事外,而是選擇入股國瓷材料的子公司。在國瓷材料宣布高瓴退出的同一天,取代鎖價定增的是高瓴資本和松柏投資與國瓷材料旗下全資子公司愛爾創簽署投資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高瓴和松柏以不超過2億元受讓國瓷材料持有的部分愛爾創股權,此外高瓴和松柏再以不超過5億元增資愛爾創,雙方各出一半。雖然目前天眼查顯示愛爾創仍由國瓷材料100%控股,但高瓴此舉被不少媒體和業內人士看做其定增受挫后仍“曲線”入局的方式。對此,市場也做出了反映,9月15日至今國瓷材料股價上漲30%。2020年高瓴以“高調”的定增吸引了無數目光,2021年剛剛開始高瓴似乎又將目標對準了港股,結果將會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