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尚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的特效治療藥物,也未發現有明確療效的預防性藥物。因此,為抗擊疫情,科學家們迫切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篩選出針對新冠肺炎預防或治療的有效藥物。
截至2月22日凌晨1時,《中國科學報》記者從中國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查詢到,自1月23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申請首個有關COVID-19的臨床試驗項目以來,如今已經有210項與COVID-19相關的臨床試驗在國家臨床試驗注冊中心注冊。
中醫藥療法占相當比例
經過記者統計分析發現:中醫藥治療相關的試驗46項(占21.9%),中西醫結合治療相關的試驗18項(占8.6%),西藥治療相關試驗96項(占45.7%),其他類型治療相關的試驗7項(占3.3%),非治療相關的試驗43項(占20.5%)。
46項中醫藥治療COVID-19的臨床試驗涉及的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各試行版中也多有涉及。其中口服藥物有新冠1號方、新冠2號方、清疫4號、連花清瘟膠囊、八寶丹、金銀花湯劑和口服液、雙黃連口服液、金銀花口服液、固表解毒靈等。注射劑有熱毒寧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參附注射液。
96項西藥方面的臨床試驗涉及的藥物品種比較多,包括抗病毒藥物、疫苗、抗體、血漿療法和細胞療法等。其中一個聚焦點是抗病毒藥,潛力最大的是針對病毒的RNA聚合酶或蛋白酶抑制劑。抗病毒藥物中關注度較高的有洛匹那韋/利托那韋、達蘆那韋考比司他和瑞德西韋。
另一個聚焦點是免疫治療。目前認為病毒感染可導致機體的免疫調控失衡,多種細胞因子異常升高,最終造成器官損傷,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尤其是嚴重肺炎通常引發了機體對于外界刺激產生的一種過度免疫,發生細胞風暴。而免疫治療可以調節患者免疫渡過細胞風暴難關。目前進行的相關臨床試驗涉及的藥物有羥氯喹、托珠單抗、吸入注射用重組病毒巨噬細胞炎性蛋白(vMIP),其中最受關注的為氯喹/羥氯喹和托珠單抗。
此外,細胞療法也被認為能夠調節患者的免疫系統,目前已申報臨床試驗的細胞療法有宮血干細胞療法、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療法、胎盤生物制劑等。
有意思的是,記者還發現兩項有趣的研究:《太極拳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康復期肺功能及生存質量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研究實施負責單位為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和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2.《六字訣結合寬胸理氣手法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重癥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質量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研究實施負責單位為黃石市中醫醫院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
湖北醫療機構申請數量多于1/3
以“湖北”“武漢”“華中”等字樣查詢,共得到68項相關臨床試驗(占32.28%),其中,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共有15項相關臨床試驗,高居所有醫療機構榜首。
隨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0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9項)、武漢大學中南醫院(8項)、武漢大學人民醫院(8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8項)、湖北中西醫結合醫院(7項)、湖北中醫藥大學附屬新華醫院(7項)、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7項)等位居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瑞鉑茵健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作為唯一一家公司,囊括了6項相關研究。
此外,還有少數縣級醫院申請了相關試驗項目,比如光山縣人民醫院。
2月14日注冊臨床項目最多
自1月23日開始,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開始申請首個臨床試驗,名為“一項評價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和干擾素-α2b聯合治療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住院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隨機、開放、空白對照的研究”。隨后,直到1月27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才開始申請第二個臨床試驗。
其中2月14日,申請的臨床試驗項目數量最多,高達18項。隨后是2月19日(16項),2月17日、2月15日、2月13日均為15項。
對于這210項的臨床研究,我們該如何看待?為此,《中國科學報》特別邀請了臨床專家、藥理學專家、倫理學專家、檢驗學專家給予點評:
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教授胡欣:
安全性與療效是急不來的
此次,SARS-CoV-2病毒爆發后,當社會期盼的目光聚焦尋找抗病毒藥物時,我們才意識到抗病毒新藥其實很少,在抗病毒等傳染病領域的研發和投入還很薄弱。
總體來說,本次疫情出現后,醫藥工作人員與時間賽跑,緊急開展了公共衛生突發狀況下的藥物研發,迅速展開了多項臨床試驗。
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在還沒有有效抗病毒藥物的情況下,短期開發一款全新化合物藥物是不現實的,安全性與療效是急不來的,這些臨床試驗最終能篩選出多少安全有效的藥物都是未知數。藥物的創新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我們或許還需要思考,怎樣才能建設更好的藥物研發的科學預判、部署體系應對這樣的危機。
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徐凱峰:
不同數據要匯集成新冠肺炎治療大數據
目前,在ChiCTR和ClinicalTrials.gov兩個網站注冊的干預性研究超過了120項。這些研究可以分為3大組,1/3是抗病毒治療,1/3是中醫藥治療,1/3是其他研究。
中藥研究雖然已經廣泛使用于臨床,但這次大規模開展正規的前瞻性對照研究也是出乎意料,這表明中醫藥臨床研究普遍接受了現代醫學的理念,也會對更科學地評估和推廣中醫藥治療方法起到積極作用。
誠然,在傳染病暴發期間,開展大量的臨床研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要以一絲不茍的要求進行,否則所有的努力將付之東流。
我希望,不同研究的數據可以匯集成新冠肺炎治療大數據,以比較不同治療方法的獲益,最終讓臨床研究的成果可以第一時間指導抗疫一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臨床藥理學教授曾繁典:
不能因情況緊急而放松倫理要求
面對過往不曾見過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臨床不確定因素很多,也給任何以此類患者為對象的臨床試驗帶來空前未遇的挑戰。面對這種困難局面,我們尤需加強臨床試驗醫學倫理審查,不能因情況緊急而放松倫理要求,力求避免臨床試驗不當設計導致對患者正常治療的過多干擾,避免試驗中來自主觀或客觀的偏倚因素造成試驗結果難以評價的后果。
此外,一個醫療機構或一個主要研究者承擔過多項目,會導致患者個體化治療的剛需與臨床試驗的規范要求難以平衡,以致過多方案偏離,試驗無果而終。
需要強調的是,臨床試驗參入者和一線醫護人員一定遵守嚴格的個人防疫措施,這是保證醫療救護和臨床試驗成功的基礎。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教授顧兵:
檢驗檢測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研究太少
新冠肺炎的診斷,病原學證據是關鍵,核酸檢測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以“檢驗”“檢測”“診斷”為關鍵詞檢索發現,目前注冊的臨床研究中,對新冠肺炎檢驗檢測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研究太少,僅為7項,占3.3%。
目前檢驗檢測的主要方法有:核酸擴增(如熒光RT-PCR技術)、基于新冠病毒抗原的檢測和抗體的檢測(IgG和IgM)、全基因組測序等。檢測涉及的標本有:咽拭子、血液、糞便等。最近,鐘南山院士團隊報道:從尿液中分離到新冠病毒。
針對不同標本、不同方法的檢驗檢測臨床需求強烈,而相關研究太少,遠遠不能滿足抗疫的需要,呼吁檢驗、臨床、化學等多學科專家聯合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新技術研發,及其臨床應用研究,服務抗疫。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王俊宏
保證生命安全是開展臨床試驗的前提
疫情暴發以來,大量相關臨床注冊研究相繼開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中醫藥方面研究(含中西醫結合)占據一半以上。
任何臨床研究一定要在保證患者和一線醫護人員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雖然時間緊迫,倫理審核應在盡量縮短流程及時間的前提下做到嚴格審核,尤其是加強對設計規范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方面的把關,避免不合理、不規范,甚至不科學的研究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此外,加強對臨床試驗的隨訪,隨時跟蹤研究進展,必要時縮短研究間期,提前終止試驗以使更多患者及時獲益。
目前,核酸檢測是新冠病毒診斷的金標準,但仍存在陽性率低導致漏診或延遲診斷的情況,今后應有更多研究關注如何提高診斷效能。
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講師、博士張迪:
急迫心情不能代替嚴謹的科學設計和倫理規范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無數研究者都希望盡快攻克難關。這種急迫的心情能夠理解,但這些心情不能代替嚴謹的科學設計和倫理規范。否則,不僅無法獲得有價值的科學知識、創造社會價值,更會分散本就有限和緊張的醫療資源、研究資源和資金,而這些都可能妨礙當前患者的救治和對疫情的整體防控。因此,對于開展醫學研究的機構而言,其學術委員會和倫理審查委員會應當緊密結合,把握嚴謹的科學標準,對研究設計、研究者能力和申辦方資質進行評估。
對于符合科學標準的倫理學規范研究,無論最后得出陰性還是陽性結果,都應及時公開信息,以加快疫情期間干預的有效調整。
3月3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5例,廣東3例,浙江1例,四川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病例(在......
3月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5例,廣東3例,云南1例,陜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
3月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1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4例,廣東3例,天津1例,上海1例,河南1例,陜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2月2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9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四川9例,廣東6例,北京2例,上海2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當日新增治愈出院病......
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的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28日從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下線發出啟運。這既是中國生物第二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新冠疫苗,也是中國第三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滅活疫......
今天(26日)下午,國新辦舉行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全面支撐新發展格局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動員全國科技系統聚焦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設備和試劑等方向開......
繼去年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后,今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又批準了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滅活疫苗附條件上市。這是中國生物第二個獲批附條件上市的新冠疫苗。武漢生物制品......
新華社哥本哈根2月25日電(記者林晶)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主任克盧格25日說,近來歐洲地區新冠感染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世衛組織關注到“新冠后遺癥”對健康等方面造成的長期影響,將其視為“后疫情”時......
近日,鐘南山院士在“廣州實驗室科技助力基層疫情防控萬里行”啟動儀式上,對蘭州大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預測系統”表示肯定,他稱贊:“他們一些預測的模型還是相當可靠的。”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
近日,鐘南山院士在“廣州實驗室科技助力基層疫情防控萬里行”啟動儀式上,對蘭州大學研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預測系統”表示肯定,他稱贊:“他們一些預測的模型還是相當可靠的。”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