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將全國范圍內核查環保繼續對環境標準加碼
一年春來到,又到兩會時。今年兩會與往年在細節上有一個不同,環保話題在這兩天沖破降息和不動產登記等熱門財經新聞話題的“圍追堵截”,在兩會到來之際成為最熱門話題。巧合的是,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也在這兩天上任。 3月2日,距離環保法正式實施已經過去兩個月,剛剛履新的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北京與記者見面。他用“鐵腕治污”來形容即將展開的2015年環保部的工作,重拳推進新環保法落地,對違法企業進行嚴肅查處和對地方政府啟動問責外,還會對“未批先建”的項目進行治理,同時還將對“紅頂中介”進行清理。 動作:新環保法“亮劍” 首先指向“未批先建” “2015年將成為環保法落實的關鍵年。”環保部副部長潘岳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表示。他透露,一方面,下一步環保部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環保核查, 嚴肅查處環境違法問題,對違法企業,地方政府和部門違法行為要依法查處,并且對于重點環境問題處理情況、違規違法單位及法人代表人名單和處理整改情況向社會公示......閱讀全文
環保部:支持環保組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
我國首部對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做出專門規定的部門規章——《環境保護公眾參與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主要負責人今天表示,《辦法》將推動公眾依法有序參與環境保護,提高環保公共事務參與水平。 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在總則中明確規定了“公眾參與”原則,并對“信
“環境智慧大腦”助力環保監管
2017年全國環境保護行業智慧環境建設培訓班昨天在無錫舉行。江蘇省環境信息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夢蘭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毛佳茗分享的“環境智慧大腦”實踐經驗,受到與會代表的好評。 2012年江蘇夢蘭神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落地國內首個通過專業認證的環境大數據項目,成功實現了將大
環境觀察:環保是轉型重要抓手
全國人大代表、臨汾市市長劉予強在談到資源型城市轉型時表示,生態環境治理是轉型的重要內容,也是轉型的基礎和保障,生態環境的問題解決不好,臨汾轉型就無從談起。這句話點明了轉型的重要抓手:環境保護。 轉型,目前是一個比較普遍的話題,面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轉型,是必然之舉。
環保部取消上市環保核查 環境管理未放松
上市環保核查制度經過多輪的調整、改革后,最終被取消。 9月25日,環保部表示,在征求系統內外各方面意見后,擬定了上市環保核查工作改革思路,遵循“減少行政干預、市場主體負責”原則,將企業上市環保核查由政府主導全部交由市場主體負責。 環保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取消
環保投資報告:環境檢測等千億市場 有望催化環保板塊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復公布。綱要提出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統籌城水林田淀系統治理,做好白洋淀生態環境保護,恢復“華北之腎”功能。主要工作包括1)實施白洋淀生態修復:恢復淀泊水面;實現水質達標,將白洋淀水質逐步恢復到Ⅲ-Ⅳ類;開展生態修復;
環境保護部華東環保督查中心: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受環境保護部委托,近日,環境保護部華東環保督查中心會同浙江省環保廳向嘉興市委、市政府反饋了環保綜合督查情況。華東環保督查中心主任高振寧出席會議并作反饋,浙江省環保廳廳長方敏,嘉興市委書記魯俊、市長林健東及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出席反饋會。 根
環保部:環境日期間環保設施要積極向公眾開放
環境保護部日前下發通知,要求各地環境監測站點尤其是大氣監測站點、“12369”舉報平臺、垃圾焚燒廠、污水處理廠以及全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社會實踐基地等,在環境日期間,都要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公眾、在校學生開放。 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單位要抓住環境日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傳播生態文明理念
評環境污染事件:用環保知情權推進環保治理
環保公益組織長沙曙光環保公益中心歷時500多天,深入湘江流域10地市,重點調查郴州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等重金屬污染工礦區,采集包括土壤樣、稻谷樣在內的164個樣本,匯總出一份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調查數據。日前,曙光環保公益中心對外披露了該項調查結果,湘江流域重污染區砷含量超標715.73倍,郴州
環保部:集中整治“突出環境問題”
記者今天從環保部了解到,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環保部扭住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集中整治,大力開展“專項整治”和“專項督查”。 圍繞“保障群眾環境健康”,環保部持續開展“環保專項行動”。截至目前,全國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83萬余人次,檢查企業71萬余家(次),查處環境違法問題
歐盟環境委員駁斥環保影響發展說
歐盟委員會負責環境事務的委員亞內茲·波托奇尼克27日指出,走綠色發展道路不僅符合全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還能促進歐盟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環保影響經濟發展之說純屬無稽之談。 自歐債危機暴發以來,有人提出歐盟目前不應像以前那樣高標準地保護環境,也有人提出歐盟目前的環保標準過高,影響了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