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圖片來源于網絡 建議一: 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制,據上世紀90年代統計,我國生產的藥品中,97%為仿制產品。但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國家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我國在新藥研究和新藥研發技術平臺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2008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大新藥創制》開始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近10年來,我國批準的1.1類新藥達到30多個,今年以來新藥批準數量顯著上升,幾乎1~3個月就有一個新藥批準上市,標志著我國新藥研發能力上了一個新臺階。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雖然已經成功研發出了一批自主創新的新藥,這些藥都具有新的化學結構和自主知識產權,但是其作用機理和靶點都不是......閱讀全文
最近,《我不是藥神》火爆網絡,電影的情節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小時候我曾經遇到一個家庭,家貧沒錢給孩子看病,父親索性不聞不問,其實他的內心也十分憂愁,天天借酒消愁,等待奇跡發生。父親一喝酒便對病孩拳腳相加,村長有時候看不下去了會常常來看望孩子,有時會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住幾天。后來父親卻愈加過分,竟然不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 建議一: 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制,據上世紀
電影《我不是藥神》持續引發公眾關注。買不起昂貴的進口原研藥,買不到便宜的國產仿制藥,普通患者難道只能走上“代購”路嗎?如何才能讓更多人盡快用上“救命藥”?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對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研究院副院長王曉良進行專訪,詳解中國國情下的藥品價格、藥物研發與新藥審批。 《中
“藥神”火了。可是,靠個人力量找代購買仿制藥,這種事還是有一點不靠譜。日前,3名院士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一起談沒有“藥神”,我們怎么才能讓百姓吃上“救命藥”。建議一:做中國新藥,為原始創新努力努力再努力 中科院院士陳凱先:長期以來,我國藥物研發和醫藥產業發展主要依賴仿
最近,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再次走入大眾視野,將過去少為人知的抗癌救命藥推到了人們眼前。對于這一并不多見的病癥,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大陸地區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發病率在成年人中不及十萬分之一。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熟練地說出“格列衛”“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專業名詞。有人感嘆“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得病”,現
近日,電影《我不是藥神》在全國各大院線火爆熱映,這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掀開了國產電影的新篇章。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內心的隱憂與傷痛,影片中所反映的現實問題刺痛了很多觀影者的心。 在讓觀眾感動落淚的同時,這部電影也引發了有關“天價藥”、“仿制藥”的社會話題爭議。電影中治療慢粒白血病的德國藥物“格列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熱,甚至引得總理就抗癌藥相關問題專門作出批示。可以說,這部電影喚醒了國人關于“看病難”“買藥貴”的記憶。有人發問,針對癌癥、心血管疾病、抑郁癥、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疾病的國產藥在哪里?中國的年度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75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130萬件
最近,電影《我不是藥神》大熱,甚至引得總理就抗癌藥相關問題專門作出批示。可以說,這部電影喚醒了國人關于“看病難”“買藥貴”的記憶。有人發問,針對癌癥、心血管疾病、抑郁癥、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疾病的國產藥在哪里?中國的年度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75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年度發明專利申請量已經超過1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