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骨架被雜原子摻雜后,載流子濃度增加,并且骨架摻雜的形式有助于降低散射,維持石墨烯較高的載流子遷移率,導電性顯著增加;又因為骨架摻雜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點,因此,骨架摻雜的石墨烯在催化、能源等領域得到了廣泛關注。然而,穩定且可控的骨架摻雜仍是目前石墨烯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難點,摻雜后的石墨烯穩定性較差,遷移率較低,通常在10 cm2/Vs量級。因此,如何實現高效的骨架摻雜仍是石墨烯領域的研究瓶頸。 最近,劉忠范課題組和彭海琳課題在國際著名刊物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題為Nitrogen cluster doping for high-mobility/conductivity graphene films with millimeter-sized domains (Science Advances 2019, 5, eaaw8337)的文章,利用氧氣對非骨架摻雜選擇性刻蝕的效應,......閱讀全文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組(502組)與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劉忠范-彭海琳課題組合作,利用本組新近研制的深紫外激光光電子發射顯微鏡(DUV-PEEM)和像差矯正低能電子顯微鏡(AC-LEEM)系統,對調制攙雜制備的具有“馬賽克”結構石墨烯進行表面形貌
2020年10月25日,石墨烯產業與技術發展路線圖研究項目開題會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召開。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長張錦主持會議。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范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彭海琳,天津大學教授楊全
一等獎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推薦專家1Z-105-1-01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李家洋(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振聲韓 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錢 前(中國水稻研究所),王永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黃學輝(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