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國際海洋能大會近日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畢爾巴鄂舉行,會議集中就海洋能利用的技術研究現狀、未來的工業化前景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技術創新、增加投資、加強合作,是本屆國際海洋能大會的關鍵詞。 海洋能,具體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其開發潛力巨大。歐洲可再生能源委員會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海洋能的理論發電量預計可達到每年10萬太瓦時(Twh),而目前全球的電力消耗約為每年1.6萬太瓦時,僅海洋能這一項就能完全滿足人類的用電需求。 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開啟了開發海洋能的熱潮,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海洋能的開發陷入低谷。本世紀以來,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問題日益關注,尋找可替代能源的需求迫在眉睫,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占地球總表面積70%以上的海洋。公共和私人投資重新涌入海洋能開發領域,尤其是波浪能和潮流能。 在過去的幾年里,國際社......閱讀全文
現在世界各國紛紛開始因地制宜,著力尋求當地可獲得的廉價能源,如英國、日本、挪威等國家就試圖大力發展波浪能發電。 從波浪能開發之處,人們就普遍認為只有離岸深海處的波浪能才值得開發,結果各式各樣的研發設計都只關注條件惡劣、工程施工成本高的遠距離深水區的波浪能開采。 日前海洋波浪能學者重新評估發現
“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的浙江錢塘潮,猶如一群蘊含強大生命力的猛獸,發出震天動地的吼聲,從蒼茫渺遠的大海奔騰而來,之后又觸山而回。一代代生息繁衍在大海之濱的中國人,在錢塘潮起潮落之間,領略著大海的雄渾與壯美,感受著滔天巨浪帶來的心靈震撼。 隨著對海洋的了解不斷深
中國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容量3.4兆瓦的“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 新華社記者 徐昱攝 中國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出廠交接儀式現場 新華社發 &n
海洋是孕育人類的搖籃,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理論上,海洋完全可以滿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需求,并且不會對大氣造成任何污染,是一種可持續永久解決世界能源需求的途徑。目前,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團隊正在致力于研究一種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的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網絡裝置,該技術難題一旦
海洋是孕育人類的搖籃,也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理論上,海洋完全可以滿足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需求,并且不會對大氣造成任何污染,是一種可持續永久解決世界能源需求的途徑。目前,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的王中林院士團隊正在致力于研究一種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技術的穩定實用的波浪能發電網絡裝置,該技術難題一
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離岸風能和其它海洋能源,比如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能源的利用有助于歐盟發展低碳經濟,減少對礦物燃料的依賴,提高能源安全,實現與其他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和太陽能的平衡,確保穩定的可再生能源供應。海洋能源還能創造新的高質量的就業機會。歐盟在一份公報中指出,保守估計,到2035年之前,
近年來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對整個傳感系統的能源補給、材料、通訊等方面提出了巨大挑戰。國內外開展了面向海洋生態環境傳感器的新能源技術研究,如太陽能、風能、溫差能和波浪能。相比于太陽能、風能和溫差能,波浪蘊藏著巨大能量,并且具有更大的時間和空間適用范圍。但由于波浪的運
這是一場科學家和沖浪高手聯手對“無盡之夏”的復述。這部經典的1966年的紀錄片,追蹤了兩個環游世界的沖浪者尋找完美波浪的腳步。 好的沖浪波浪是罕見的,即使所有的力量能聚集在一起,“魔法”也是轉瞬即逝。很少有海灘的底部輪廓可以把涌浪轉化成沖浪者想要的波浪,即使能轉化,波浪膨脹的大小、角度、周期
近日,由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牽頭申報的2010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南海海島海洋獨立電力系統示范工程”和“20kW海洋儀器波浪能動力基站關鍵技術研究”獲得財政部、國家海洋局批準立項,項目總經費分別為3000萬和300萬。兩個項目的協作單位共有3家,分別為珠海興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規劃透露,“十三五”期間將以顯著提高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技術成熟度為主線,著力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工程化應用,實現海洋可再生能源裝備從“能發電”向“穩定發電”轉變。 規劃中所指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生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
第三屆國際海洋能大會近日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畢爾巴鄂舉行,會議集中就海洋能利用的技術研究現狀、未來的工業化前景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技術創新、增加投資、加強合作,是本屆國際海洋能大會的關鍵詞。 海洋能,具體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等,其開發潛力巨大。歐洲
廣州7月24日電 (記者 索有為)中國國家海洋局、財政部海洋能開發利用調研組7月22日至24日在廣東調研。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表示,海洋能產業作為典型的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國家海洋局將會同有關部委繼續大力支持廣東加快推進海洋能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率
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國海洋能總裝機規模將超過5萬千瓦,海洋能開發利用水平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該《規劃》是在繼承和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2013-2016年)》基礎上制定的我國首個海洋能發展專項規劃,《規
國家海洋局辦公室日前印發了《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申報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的通知,進一步明確2013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方向以及相關條件和要求。 為了進一步推進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發揮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規范專項資金項目的申報工作
波浪能可能無法在下一次的評估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相關產業必將在經濟效應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獲得雙豐收。 從理論上說,海洋中蘊含的能量能夠滿足全球的需求。海洋提供的電能比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更可靠,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此外,從海洋中獲取能量有地理優勢,因為全球約有44%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線150公
2014年1月20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史宏達教授主持研制的10千瓦級組合型振蕩浮子波能發電裝置在青島齋堂島海域成功投放,這是繼去年潮流能發電裝置投放后,又一種利用海洋能源發電的裝置投入使用,標志著山東在國內波浪能陣列化開發與工程應用領域內率先取得實質性突破。 該裝置使用潛浮體配合張力
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位于即墨市鰲山衛,項目占地640畝,計劃總投資30億元,其中基建投資13億元。海洋國家實驗室將在優化整合已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15個功能實驗室,新建5個重大科研平臺和6個工程技術中心。計劃利用5年至10年的時間,打造成為世界第七大國家級海洋科學研究中心。
昨日,由3萬多名海洋科技工作者歷時8年多,航行200多萬海里完成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簡稱908專項),在北京順利通過總驗收。 這標志著我國已基本摸清近海海洋環境資源家底。結果顯示,我國沿海地區水資源短缺日益嚴重,11個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的52個沿海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科技日報記者11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發電裝置日前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突
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始終是關鍵和重要的話題,它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近年來,由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氣候惡化和能源危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因此,當前急需尋找其他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海洋波浪能儲量豐富,且幾乎不依賴于環境條件,是一種有望大規模應用的可再生能源。然而由于缺乏有效且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陸上資源的日漸匱乏以及深海開發技術的不斷進展,各國紛紛將目光投向深海大洋,石油、可燃冰、錳結核、富鈷結殼、熱液硫化物、生物基因庫等等,人類向海洋進軍的腳步日漸深入,競爭也愈來愈激烈,深海資源勘查技術正向著大深度、近海底的方向發展。以美國為首的
人類對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傳統能源的性,都使能源問題成為當前面臨的頭等大事。在節能的同時,開發、使用新能源從而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勢在必行。雖然新能源應以可再生能源為基礎,但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要求下,安全、環保的清潔能源成了各國在尋找新能源替代時的。 太陽能&n
2013年10月28日,科技部高新司組織專家在北京對“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海洋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進行了驗收。 該項目研建了設計裝機容量100kW離岸的漂浮鴨式波浪能裝置,設計裝機容量100kW擺式波浪能裝置,設計裝機容量20kW低流速水下水平軸潮流能裝置以及設計裝機容
7月22日至23日,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財政部林泉貞處長在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中科院廣州分院院長陳勇及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鄭偉儀的陪同下調研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重點了解廣州能源所在海洋能方面的研發實力及承擔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項目的進展情況。國家海洋局科技司、國家海洋技術中
波浪能的研究是海洋能源開發利用的熱點。然而,傳統的基于電磁發電技術的波浪能發電裝置在低頻低振幅的海浪作用情況下,很難有效的發揮發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摩擦電納米發電機(TENG)作為新一代的能源器件,能夠有效地將低頻和低振幅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為從海浪能中獲取能量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用途徑。 近日
大會現場 11月24日,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技術司在天津舉行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基金項目啟動大會暨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揭牌儀式。參加會議的有國家海洋局領導、項目承擔單位領導和各項目負責人等。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專家出席了大會。 會上,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作了講
2013年12月27日,國家海洋局印發《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2013年~2016年)》(以下簡稱《綱要》)。 《綱要》明確了我國海洋能發展的5項重點任務:一是突破關鍵技術,重點支持具有原始創新的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所需的新技術、新方法研發及相關技術
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一清潔能源?記者10日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獲悉,中國電科38所最新研制的波浪發電裝置正式通過國家海洋局驗收。該裝置成功突破波浪能液壓轉換與控制裝置模塊及千伏級動力逆變器關鍵技術,實現波浪穩定發電,且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況下仍能頻繁蓄能。這一關鍵技術的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國資委、銀監會、海洋局等八部門聯合公布了《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持續健康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圖片來源網絡 “十二五”以來,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進入世界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建造第一梯隊。當前,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