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變著法讓成果“沉”下去
沒有鮮花,沒有展覽,沒有盛大的開幕式。2016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著實低調。 10月25日,在長沙舉行的簡短的2016科交會主體活動上,組委會精煉地曬出今年科技成果轉化交易的成績單。曬完僅10分鐘,科交會便迅速切換到“實戰”模式:密集展開為期兩天的11場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專場活動。 今年是中國(長沙)科交會舉辦的第10年。與首屆科交會人山人海的開幕場景相較,人們不太適應:從“揚”到“抑”,科交會這是啥套路? 成果轉化內需倒逼辦會模式“形變” “2007年12月6日,第一屆科交會在長沙高新區啟動。65家市外高校參加科技成果展。100余家高校共發布5000多項成果與技術。開幕式當天有3000多人出席,展期有近5萬人觀展。”當回憶首屆科交會的情景時,長沙市科技局總工程師盛湘饒如此描述。 這樣的高調辦會,持續了七年。科交會逐漸揚名國內外。 “七年之癢”剛過,科交會躍躍欲試轉型。隆重辦會外,首次帶著一幫......閱讀全文
天津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市場正式啟動建設
4月12日,天津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市場啟動儀式暨2016國際技術轉移推介洽談會在天津舉行。天津市副市長何樹山、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天津市科委主任陸文龍、歐盟駐華使團公使銜科技參贊薄思睿等出席啟動儀式并分別致辭。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等十余個國家的26家國際機構,全國部分技術轉移機構代表以及科
2014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啟動
10月23日上午,2014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在長沙啟動,這是在長沙舉辦的第八屆全國科技成果轉化盛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顧秀蓮宣布開幕。啟動儀式由省政府副秘書長黃衛東主持,國家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陳肇雄,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分別致辭。 省科技廳廳長
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 成果轉化交易額近10億
2019(首屆)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大會暨第七屆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在成都召開。大會發布了100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和1000項優秀科技成果,成果轉化交易和科企戰略合作簽約額近10億元,預期新增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超過100億元。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
全球買全球賣?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交易平臺上線
發項目、找項目、找需求、參與活動、掛牌交易……今天上午(8月18日),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臺,20多個國家的3000多個優秀成果和200多個技術需求面向全球亮相。 科技成果轉化是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該平
中科院組團參加第四屆中國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
10月11日至12日,由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湖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湖南省科技廳、湖南省教育廳、長沙市人民政府承辦的“2010中國(長沙)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在長沙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徐守盛,科技部
黑龍江省與中國技術交易所合作推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10月10日,中國技術交易所與黑龍江省科技服務業聯盟、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聚合優勢創新資源,加快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在龍江轉化落地。 根據協議,中國技術交易所將優選北京乃至全國“高精尖”的實用科技成果和專利技術與黑龍江省對接,為龍江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源動力;將國內高端智
武漢“解鎖”科技成果轉化!
一場科技成果轉化會,讓一條魚“游”出了億元產值。 不久前,在武漢市洪山區科技成果轉化簽約大會中科院專場,桂建芳院士團隊帶來的“鲌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項目,獲得武漢先鋒水產公司的青睞,雙方計劃在3年內實現武漢鲌魚新品種累計養殖面積1.5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1億元。 過去的一年里,類似的科技成
質檢科技成果亮相海峽交易會
廈門檢驗檢疫局自主研發的“踏步機耐久性測試裝置”簽約轉讓 記者從廈門檢驗檢疫局獲悉,檢驗檢疫科技成果首次亮相第八屆“中國?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交易會”)即傳來捷報,由該局自主研發的“踏步機耐久性測試裝置”在展會上順利實現技術轉讓。這是該局科技成果轉化的又一成功范例。 本屆海峽
讓科技成果轉化更具活力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系列解讀 10月1日,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將正式實施。與施行了19年的舊法相比,修改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著力解決成果的所有權、成果的處置權和成果的收益分配權,而這正是近十年來,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三權”。
遼寧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政策
為加快推進《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意見》(遼政發〔2015〕55號)及《補充規定》的落實,按照省政府《2016年省任務分解方案》及省領導要求,最近,省科技廳會同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農委、省地稅局等七部門批準沈陽工業大學、大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