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剛剛為大家介紹過“芯片實驗室”這一前沿技術。顧名思義,芯片實驗室也就是將實驗室搬到了芯片上,它可以將多種實驗室操作,例如樣品制備、生化反應、檢測分析,集成于一塊幾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從而對于細菌、病毒、污染物、生物標記物等進行檢測和分析,幫助監測人體健康狀況。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創新成果,仍然是與一項重要的前沿科技相關,它和芯片實驗室有點相似。這項技術就是:“器官芯片”,也可稱為“芯片上的器官”(organs-on-chips)。那么,什么是器官芯片呢?器官芯片,其實是一種多通道的三維微流體細胞培養芯片,它能模擬人體器官或者整個器官系統的活動、力學和生理反應,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造器官。芯片實驗室(LOCs)與生物細胞技術相結合,為科學界進一步研究器官特性提供了便利,特別是這些研究能夠在體外開展,因此就產生出器官芯片這一技術和研究領域。器官芯片屬于生物醫療工程的研究范疇,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生物微機電系統。通過上面的闡述,大家也許對......閱讀全文
微流控芯片技術(Microfluidics)也被稱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 LOC),涉及物理、化學、醫學、流體、電子、材料、機械等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通過微通道、反應室和其他某些功能部件,對流體進行精準操控,對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
“未來,人體器官芯片或許能夠取代我們的動物實驗,成為一種頗具前景的研究手段。”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對人體器官芯片這一全新領域掩飾不住自己的熱情,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隨著日前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微流控芯片研究組利用器官芯片技術,成功構建出動態三維高通量血腦屏障模型,人體
器官芯片,作為一種基于微加工技術的的微流體器件,近年來在體外器官模型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由于它可能在物理和化學方面采用微流體裝置技術模擬體外環境,因此維持可以通器官芯片來維持細胞功能和形態,并復制器官間的相互作用。 來自日本東海大學(Tokai University)和東京大學(The Univ
芯片,可謂是高科技產品的“大腦”,如手機、電腦、數控裝備等都離不開它的支撐。然而,芯片不僅用在這些高科技產品上,還可作為人體器官再造的一種載體。 人體器官芯片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門前沿生物科技,也是生物技術中極具特色和活力的新興領域,融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材料學、工程學和微機電等多個
器官芯片,是一種基于微加工技術的的微流體器件。近年來其在體外器官模型領域受到了廣泛的研究。由于它可能采用微流體技術在物理和化學方面模擬體外環境,因此可以通過器官芯片來維持細胞功能和形態,并模擬器官間的相互作用。雖然動物實驗對于藥物發現過程中的臨床前篩選是必不可少的,但諸如倫理考慮和物種差異等各種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及其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水凝膠介導的類器官和器官芯片研究》(Advances in Hydrogels in Organoids and Organs-on-a-Chip)的進展報告。 類器官和器官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及其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水凝膠介導的類器官和器官芯片研究》(Advances in Hydrogels in Organoids and Organs-on-a-Chip)的進展報告。 類器官和器官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及其團隊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發表題為《水凝膠介導的類器官和器官芯片研究》(Advances in Hydrogels in Organoids and Organs-on-a-Chip)的進展報告。 類器官和器官
一)微流控芯片簡介:1.1 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是現代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伴隨著微機電加工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電子計算機已由當年的“龐然大物”演變成由一個個微小的電路集成芯片組成的便攜系統,甚至是一部微型的智能手機。與之發展類似,今天我們介紹的微流控芯片,又稱芯片實驗室(Lab-on
生物技術公司 Emulate 宣布,已經與美國 FDA 下屬的食品和獸醫辦公室(Office of Foods and Veterinary Medicine)簽訂了一項“合作研究和開發協議(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eement ,CRAD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一款新型生物傳感器允許研究人員實時跟蹤“器官芯片”系統中的含氧量,從而可以確保這些系統更真實地模仿器官功能。如果希望實現器官芯片在藥物和毒性測試等應用,這一點至關重要。該款生物傳感器由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十多年來,器官芯片的概念一直受
芯片器官 微生物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區塊鏈 二維材料 芯片器官帶來生物學新視野 很多重要的生物學研究和實用藥物測試只能通過研究某個器官在工作時的“一舉一動”才能進行,一項新技術能在微芯片上培育功能性的人類器官模塊,這種“芯片器官”或許可滿足這一需要,使科學家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研究生理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9月23日,第六屆國際微流控學學術論壇(沈陽)、第十一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六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東北大學開幕(相關報道: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會議在沈陽開幕 14家企業支持)。在第一天,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院士汪爾康、中國科學院大連
目前,胰腺癌患者確診后五年生存率還不到9%,因此胰腺癌也被稱為“癌中之王”。胰腺癌難治一個原因是在胰腺癌早期,癌細胞便能夠從其原發部位逃逸并轉移到身體其它部位。然而,令人疑惑的,胰腺腫瘤組織缺乏血管,而癌細胞往往需要通過侵襲血管來進行擴散。 近日,來自哈佛大學、波士頓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團隊利用器官芯片技術培育人多能干細胞衍生的胰島類器官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器官芯片領域刊物Lab on a chip上,并被選為封面文章。 類器官(organoids)是一種通過干細胞自組織方式形成的多細胞三維復雜結構,它能夠在體外模擬具有來源
仍面臨挑戰的體外培養新技術有望替代現有的、用于藥物測試的模型動物,具有紀念意義的是,日前政府擁有的360只黑猩猩正式從藥物測試中退役,研究人員相信體外新技術將來可應用于藥物測試和生理生化研究。 更靈敏的體外技術新平臺被開發出并應用于研究人體藥物代謝,從而讓動物從藥物試驗中解放出來。動物保護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人總是要留一點東西給社會的,對于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來說更是如此。在他們看來,勇于擔當,富有為國家和社會需求服務的社會責任感,是一種基本素質。 上世紀70~80年代,由于石油工業的推動,我國對色譜學科的需求空前旺盛,色譜因而獲得了大規模的發展。有這樣一位中國科
多器官微流控芯片設計多器官微流控芯片的設計基于PBPK的理念,可利用模型預測人體對藥物的反應以及藥物的作用機制。最常制造的裝置是尺寸在10~200mm之間的微流體通道,隔室的大小根據其功能正確地設計比例,不同的器官功能根據其機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尺度。微流體系統材料通常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優化后多用
微流控技術由微加工技術與三維培養相結合產生,在體外細胞培養中潛力較高。多器官微流控芯片技術可在微尺度對流體精準控制,模擬人體生理環境,克服了傳統二維細胞培養模式與動物實驗的不足,具有高度仿生性。MOC系統的發展結合了工程技術的優點,可調整流體流動和微通道中可控的局部組織-流體比率。MOC技術旨在建立
多器官微流控芯片將不同器官和組織的細胞在芯片上培養,以微通道相連,實現多器官集成化,以考察其相互作用或建立一個系統,用于體外藥物篩選。芯片中可集成數個經過特殊設計的微培養室、灌注通道并同時培養多種細胞,利用微流控技術可以產生精確可控的流體剪切力、周期性變化的機械力和溶質濃度梯度變化的灌注液。利用這些
3D打印活體組織,有望給醫療和藥物研發帶來巨大的變化。圖片1.png【圖注】 打印生物細胞。圖片來源: Ozbolat Lab at Penn State 3D打印已經讓生產定制假肢變得更容易了。而生物工程師希望,在未來能夠制造出真正的細胞材料。這種技術可能成為個性化的生物醫學設備的基礎,比如
在美國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開發的眾多微工程器官芯片(Organ Chip)模型中,肝芯片引起了許多行業的特別關注,這是因為對復雜生化相互作用的實時分析可以大大增強在藥物、食品和其他消費產品的開發中普遍存在的肝毒性測試。 作為一家衍生自威斯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的致力于將器官芯片技術商業化的公司,
據國外媒體報道,人們可以不再對小白鼠進行實驗了,目前,科學家采用一種硅芯片進行醫學測試,這將提供一個更好的方法理解藥物的治療效果。 美國科學家工程設計一種芯片能夠模擬人體肺器官 科學家們正在研制“芯片上的器官”,在一個硅芯片上“纏繞”重要的細胞,例如肺細胞,之后模擬該器官的關鍵
器官芯片(organs-on-chips)是當今生物學研究中最熱門的新工具之一。雖然它們聽起來更像計算機組件,而不像人體部件,但科學家已經創建出各種器官的研究模型。《The Scientist》雜志近日介紹了這方面的進展。 科學家認為,這些工具最終將取代動物模型,從而推動藥物開發和個性化醫療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建華領導的微流控芯片研究團隊利用器官芯片技術成功構建了一種功能化腎芯片系統,并用于模擬糖尿病腎病早期病理變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Lab on a Chip (2017,17(10):1749-1760)雜志上。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之一,也是
2015年4月26-29日,第31屆國際微尺度生物分離分析會議(MSB)在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化學色譜專業委員會主辦,華質泰科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承辦,會議為期3天。該會議旨在加強蛋白質組、代謝組、基因組、微流控芯片、色譜-質
目前,哈佛大學Wyss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員制備出一種最新器官芯片,可復制骨髓的結構、功能和細胞構成,骨髓是一種復雜的組織,至今僅在活體動物中有過完整的研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4年5月4日的《Nature Methods》。該裝置被稱為“骨髓芯片” (bone marrow-on-
近日,美國FDA開始了一項試驗,即檢測利用特殊的肝臟芯片(livers-on-a-chip)是否能夠可靠地模仿人類對食源性疾病,這種肝臟芯片是一種人類器官的微型化模型,能夠模仿一定的生物功能;這項新型檢測將會幫助有關機構確定,某些公司在申請批準某些被證明有毒的化合物(比如食品添加劑)時,是否能夠
器官芯片創業公司Emulate近日宣布,其基于科研用途開發的“人體仿真系統”在B輪融資中再獲得2875萬美元投資。該仿真系統主要通過建立器官芯片模型,利用一定算法和微流體裝置,預測人體對藥物、化學物質及疾病等因素的特定反應,最終實現對動物及人體在體研究特性的高效模擬。 目前Emulate公司器
微流控器官培養或類器官培養/模擬在當前的科學研究中處于風口浪尖上,尤其是多個類器官的模擬更是受到了很多研究人員的熱捧。在這些類器官的模擬實驗中,通常需要連續進行數天或數周的實驗,在這種情形下,一個穩定、快捷、高效的微流控器官培養套裝可以解決大部分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本文簡要介紹用于微流控器官培養實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