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極中山站2月20日電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日前在南極第三大灣普里茲灣海域成功回收一套潛標系統,這是中國首次在南極成功投放并回收潛標,潛標記錄的觀測數據將為研究南極環境提供重要參考。 此次回收的潛標系統主要由溫度鹽度采集器、沉積物捕獲器、聲學多普勒海流剖面儀和浮球組等設備組成,主要對南大洋的溫度、鹽度、流速等數據進行長期觀測,分析普里茲灣冰間湖形成和維持的過程,為研究南極大陸周邊海域海洋、海冰、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提供支持。 這套潛標系統是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于2009年12月6日在前往中山站的途中布放的。截至回收之日,該潛標已連續進行了2個多月的成功觀測,獲取了理想的觀測數據和樣品。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薛宇歡表示,這是中國首次通過潛標獲取長時間、不受海面氣象條件干擾的南大洋定點觀測數據,彌補了長久以來中國南大洋考察以走航觀測和大面站觀測為主要觀測方式的不足。 南大洋又名南極洋,......閱讀全文
首次獨立建成南極永久性驗潮站 考察隊在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海域建立了一座數據實時傳輸永久性驗潮站,這是我國首次獨立建成的南極永久性驗潮站,為我國監測南極海平面變化、開展全球氣候變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平臺。 首次應用無人機開展大范圍南極海冰觀測 考察期間,科考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了解到,我國第31次南極考察隊30日上午乘“雪龍”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將首次在南極地區建設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基準站。這將是我國首次在南極應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獲取相關數據。 在此次考察活動中,我國將調試安裝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機及輔助設備,獲取相關數據,并以基準站為基
雖然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號日前已踏上返航回國行程,但值得回顧的是,科考隊員返航之前在阿蒙森海及附近的高浪海區顛簸20多天,成功完成了中國首次南極阿蒙森海綜合調查,為中國探索南極“前世今生”的奧秘積累了寶貴樣本和數據。 阿蒙森海位于南極南大洋太平洋扇區。歷史上,曾有韓國、美國等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