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12月初在卡拉奇核電站舉行了奠基儀式,它打算構建來自中國核電的援助。根據政府聲明,其中將包含兩個中國制造的核反應堆,預計耗資96億美元,這將有利于緩解巴基斯坦近年來日益削弱的國民經濟以及出現危機的電力事業。 該反應堆預計到2019年將開始提供2,200兆瓦的電網。在巴基斯坦的能源投資或者核項目方面中國一直參與其中,但是該項目將是迄今為止最大的。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核電關系普遍被視為應對美印的持續回應。民用核協議(除其他事項外),結束了美國長達數十年對印度的核禁令,盡管印度沒有簽署《核不擴散條約》,但是美國公司開始出售印度民用核電技術。巴基斯坦對印度未簽署《核不擴散條約》表示擔憂,核大國的核武器始終威脅著其他國家。中國也批評該項交易,聲稱這項交易破壞了《核不擴散條約》。美國與印度建立的核關系意在抗衡中國在亞洲不可忽視的日益增長的核能實力。 撇除區域競爭之外,巴基斯坦確實需要外部力量。通過11月26日巴基......閱讀全文
隨著一筆65億美元貸款計劃的公布,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第三代核反應堆ACP1000出口細節逐漸豐富。 據巴基斯坦媒體1月2日報道,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一個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65億美元貸款以便在其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Karachi)建造兩座核電站。 K
今年5月7日,我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首臺示范工程福建福清核電5號機組正式開工建設;6月10日,中國核電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滬市主板上市,成為我國主板上市第一家核電股票。一系列事件,標志著中國核工業在自主創新發展新階段攀上了新的發展高峰。 翻開中國核工業60年來研發和建設的核
2月4日,中國與阿根廷簽署了采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CP1000技術、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緊隨其后的消息顯示,中國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并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應堆。 隨著我國核電項目重啟審批的日益明朗,核電“走出去”也逐漸引發行業內外關注。 “華龍一號”憑何出
今年1月下旬,中國與沙特簽訂了《沙特高溫氣冷堆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標志著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項目實現了“走出去”的首次突破。而在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品牌“華龍一號”日趨成熟,中國與英國、南非、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國家簽署了
中核集團正在加速發展,2015年其在建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均首次超過1000萬千瓦;2016年中核集團將積極推進核能全產業鏈走出去。 中核集團29日透露,2015年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8%,實現經濟增加值(EVA)69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改善39%,全面完成
我國科學家成功將微堆中的核燃料富集度從90%降至12.5%,并實現滿功率運行。這一被寫入《中美核安全合作聯合聲明》的重要進展,也被認為是中國向第四屆世界核安全峰會獻上的一份賀禮—— 沒有散熱塔,沒有高聳的煙囪,更沒有建筑群,一個高壓鍋大小的核反應堆堆芯只身“藏”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一層實
從2010年末至2012年夏,承載著幾代國人大型核電裝備國產化夢想,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反應堆壓力容器從中國一重大連核電裝備制造基地陸續啟航,駛向紅沿河、方家山、福清等核電站。其中,紅沿河核電站1號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是我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百萬千瓦級核電壓力容器。 以自己突出的實績,一重
一邊是高層頻頻釋放重啟核電的積極信號,另一邊卻是今年以來尚未有新的核電項目通過核準開工的現實。站在中國核電建設再提速的命題面前,中國核電產業似乎只待一聲發令槍響。 在7月29日于北京舉行的2014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國家總理李克強在近期一次會議上表態稱“(核電)年底之前怎么樣都
在專項支持下,北京市推動了面向未來的能源關鍵技術和裝備的應用與轉化。 不久前,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科委聯合舉辦《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年)》之“面向未來的能源結構技術創新與輻射帶動”專項系列成果新聞發布會。 會上,中電普瑞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
“今日‘立霾’。立霾是中國傳統‘二十五節氣’之一,也是老北京‘傳統節日’之一。‘立霾’這天,中國民間有載口罩之習俗,人們盡量在家中不出門,以躲避傳說中的神獸‘霾’……” 重污染天氣來襲,許多網友看到這條段子哭笑不得。 今年立冬以來,北京的天氣一直沒給好臉色看。11月13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
在英文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往往是科研人員做的事,不過偶爾我們也能看到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以作者身份出現在學術期刊中。江主席曾于2000年在《Science》發表過文章題為《Science in China》的社論,美國總統奧巴馬2016年7月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關于醫療改革的論文,而習主
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主任辦公(擴大)會終評和項目公示,北京大學主持的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等10個高校科技項目,獲評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進展。 據介紹,“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
“華龍一號”俯拍圖 中核集團供圖/光明圖片 【砥礪奮進的五年·中國新名片】 5月25日下午,風和日麗,福建省福清市“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現場,一輛巨大的履吊車緩緩將重達340噸的半球型穹頂吊離地面,經過充分調整,最終將如皇冠一樣的穹頂順利安裝在45米高的反應堆廠房,成功完成了我國第三代自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繼續增長。該機構于日前發布了其年度出版物《能源、電力與核電預測(2050年前)》,同時刊登了國際原子能機構能源規劃專家給出的分析。 國際原子能機構每年都會針對全球核電發電量做出低值和高值預測。今年的低
2018年度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總結會日前在北京召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一、二、三司,國際司以及各派出機構和技術支持單位分別對2018年工作進行了總結,并對2019年工作進行了展望。 國家能源局、國防科工局、各核電集團公司、有關行業協會等相關單位代表出席了會議。本版特摘錄部分與會代表發
20年前秦山核電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建設的核電站在杭州灣畔開始了其“國之光榮”的歷程;20年的歷程中,秦山核電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以其安全運營的業績創造了社會效益。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秦山核電變化之大,有如核裂變,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縮影。 秦山核電提供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