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強子對撞機產生比去年更多的對撞數據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正期待今年的實驗數據,要比去年多很多,其中還有涉及暗物質粒子研究的最新成果。長達27公里(17英里)的對撞軌道中用來碰撞質子,因此其中擁有無數探測器來記錄這個過程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復雜機器,可研究未知的量子物理世界。從最基本的意義上看,大型強子對撞機就像一臺時間機器,粒子加速器中擁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模擬宇宙誕生之后的物質狀態。大型強子對撞機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管理,位于瑞士日內瓦附近。長達27公里(17英里)的對撞軌道中用來碰撞質子,因此其中擁有無數探測器來記錄這個過程。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正期待今年的實驗數據,要比去年多很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主任加速器技術人員弗雷德里克認為目前強子對撞機運行得非常好,我們現在有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在2016年的數據總量會比去年多出6倍。科學家試圖利用強子對撞機解釋暗物質是什么,需要大量的實......閱讀全文
歐洲強子對撞機產生比去年更多的對撞數據
??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科學家正期待今年的實驗數據,要比去年多很多,其中還有涉及暗物質粒子研究的最新成果。長達27公里(17英里)的對撞軌道中用來碰撞質子,因此其中擁有無數探測器來記錄這個過程據國外媒體報道,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有史以來人類建造的最復雜機器,可研究未知的量子物理世界。從最基本的意義
科學家將公布關于暗物質發現最新成果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們目前正準備公布關于暗物質發現的最新成果,其源于國際空間站的阿爾法磁譜儀粒子探測器數據采集。早在2011年5月,奮進號航天飛機將價值20億美元科學儀器送往ISS,匯集了16國60多個研究機構的力量,累計收集 77億個電子和正電子數據。同時,研究人員希望確定反物質粒子數目
世上最靈敏暗物質探測器取得首份成果
據《科學》報道,世界上最大的暗物質探測器發布了首個結果。該探測器LUX-ZEPLIN(LZ)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測試結果顯示,雖然并未發現暗物質撞擊原子核的閃光,但證明了LZ實驗收集的數據非常干凈,是迄今為止最靈敏的暗物質探測器。研究人員正準備啟動它,并開始認真尋找暗物質。 LZ由一個巨大的鈦
科學家稱大型強子對撞機或將解開暗物質之謎
莫妮卡·鄧福德博士一直在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從事研究工作,直到2013年。他直接參與了2012年希格斯玻色子的探測項目。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圖中顯示部分)埋在法國與瑞士邊界一個長度為27公里的地下管道中,位于侏羅山脈腳下。“我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是創造和發現暗物質,”莫妮卡·鄧福
美國提出高能物理研究五大優先方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536.shtm 歐洲空間局公布了“歐幾里德”空間望遠鏡拍攝的首批彩色圖像,有助于揭示暗物質和暗能量等宇宙奧秘。圖為馬頭星云的彩色圖像(資料圖片)。新華社發(歐洲空間局供圖)12月初,美國粒
新型探測器Xenon1T幫助尋找暗物質
根據理論推測,宇宙大部分由不可見的“暗物質”組成,由于他們之間的引力才保持宇宙星系處于平衡狀態。根據各種間接觀測結果,科學家估計暗物質是正常物質的5倍以上,但迄今尚未獲得有關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尋找暗物質粒子是當今世界基礎科學的一個重要前沿領域,歐洲、美國、中國的科學家競爭激烈。 瑞士蘇黎
研究提出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中的新周日調制效應
現代天文學觀測表明,宇宙由5%的普通物質、25%的暗物質和70%的暗能量構成。暗物質的本質是當前物理學的重要問題,相關研究可望帶來物理學新的革命。暗物質或是一種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粒子,實驗上通常有三種辦法來探測暗物質粒子:通過地下實驗直接探測暗物質和普通物質的微弱碰撞、通過空間高能粒子和光子探
LHC團隊確定“穿越萬里”反原子核
輕反原子核由反質子和反中子組成。根據《自然·物理》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團隊研究認為,輕反原子核或能在銀河系中穿越很長的距離。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反原子核或能用于尋找暗物質。 反原子以及反原子構成的反分子等,統稱為反物質,反物質與我們周圍世界中的常規“正”物質相遇,則發
下一代高能對撞機設計報告問世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12日在日內瓦發布公報稱,下一代高能對撞機——國際直線對撞機的最新設計報告問世,這種新一代粒子對撞機一經建成,將與該研究中心現有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一起解開很多未解的宇宙科學之謎。 國際直線對撞機項目由全球設計工作組組織實施。該工作組由來自全球20余個國家100余所大學和實驗室
暗物質粒子為何無法直接被捕獲-或許比以前認為的更“輕”
科學界普遍認為,暗物質占宇宙總質量的84.5%,但迄今仍未有人或探測器直接見其“真身”,暗物質也因此成為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謎團之一。現在,有英國科學家認為,暗物質粒子或許比我們所認為的要更加“苗條”,并據此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備選粒子,其質量非常小,無法穿透地球大氣層,因此無法被地面上的探測器直
全球六個先進巨型地下實驗室
???? ? 大型強子對撞機由歐洲核子研究組織建造,號稱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進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位于瑞士日內瓦附近一個圓周27公里的圓形隧道內,最深的 地方距離地面達175米,科學家希望可以在此了解更多有關宇宙如何形成的機制,以及宇宙是否存在其他看不到的維度空間等問題。????????
暗物質粒子探測器束流試驗初步結果通過評審
10月26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DAMPE)有效載荷束流試驗初步處理結果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順利通過評審。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作為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之一,其總體目標為:力爭在2015年發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通過在空間高分辨、寬波段觀測高能電子和伽瑪射線間
尋找暗物質-“熊貓計劃”公布實驗二期首個結果
近日,從四川錦屏山2400米山體深處傳來我國PandaX(熊貓計劃)二期500公斤級液氙暗物質探測器運行的第一個物理結果:在3.3萬公斤·天的曝光量下,未發現暗物質粒子蹤跡,對可能的暗物質候選對象得出了最新的限制。這一探測的靈敏度處于當前世界最高水平。圖為PandaX實驗所用裝置。 在北京時間
科學家可能找到暗物質“捕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64.shtm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ALICE探測器及宇宙中的反氦湮滅的藝術概念圖。圖片來自:ORIGINS cluster,S.Kwauka Laura Fabbietti博士(
美科學家廢棄地下鐵礦中捕獲暗物質粒子
關于暗物質的電腦模擬圖。該圖演示了不可見暗物質是如何在光環中結合的。 據英國媒體報道,美國“低溫暗物質搜尋計劃”項目組科學家近日發表聲明稱,他們已經在一個廢棄的地下鐵礦中捕獲到暗物質粒子。如果這一發現最終得到證實,它將成為近百年來物理學領域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近八十年來,暗物質一直是
美國地下暗物質實驗發現暗物質初步線索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英國BBC新聞網消息稱,繼本月初丁肇中團隊公布阿爾法磁譜儀項目首批研究暗物質成果后,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地下暗物質實驗——超級低溫暗物質搜尋計劃(Super-CDMS)日前報告了3個疑似暗物質事例,計算結果表明其是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的可能性為99.81%,不
暗物質衛星:照亮中國空間科學
5月29日,上海,一群“白大褂”圍在一起,為一個剛剛誕生的“寶寶”稱重。 這溫馨的一刻發生在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的衛星總裝測試廠房里。這一天,中國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研制取得重要進展,由四層粒子探測器組成的科學探測有效載荷聯試成功,順利交付衛星總體,預計今年年底在
知識創新項目“空間暗物質粒子探測器預研究”通過驗收
中科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空間暗物質粒子探測器預研究”通過驗收 6月15日,中國科學院在南京主持召開了由紫金山天文臺承擔的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項目“空間暗物質粒子探測器預研究”驗收會。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院基礎局局長劉鳴華、院空間中心先導專項辦公室等領導參與驗收。以中國科學院高能所馬宇倩研
錦屏地下實驗室里“粒子和天體物理氙探測器”探測暗物質
在四川雅礱江錦屏水電站地下2500米處的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一只“熊貓”正茁壯成長。它不會耍寶賣萌,卻在窺視宇宙“幽靈”——暗物質。 這只“熊貓”名為PandaX是“粒子和天體物理氙探測器”的英文簡寫,該實驗利用在空氣中提純的惰性元素氙作為探測媒介來尋找暗物質,由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組織。 記者
美媒稱尋找上帝粒子成本約132.5億美元
大型強子對撞機內景 北京時間7月10日消息,據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報道,最近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們宣布他們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獲得的數據中找到了特征和神秘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新粒子。這是一項重要的發現,因為它確認了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正確性,這一模型預言了希格斯玻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質子束流對撞試驗首獲成功
科學家認為此舉標志著粒子物理新時代的到來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3月30日宣布,跨越日內瓦市郊瑞士法國邊界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上,總能量為7萬億電子伏特的兩個束流對撞,在發生兩次故障后最終獲得成功。這是世界上目前能量最高的對撞
物理學家探測到罕見粒子衰變
粒子物理學中的標準模型一個Bs介子衰變成為兩個μ介子,這種現象極其罕見 北京時間11月14日消息,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物理學家們近期探測到了自然界中最罕見的粒子衰變現象之一。這項發現對于現行的物理學理論,即超對稱理論將是一項重大打擊。 超對稱理論之所以獲得流行,是因為它
FIND論壇之暗物質沙龍:科學藝術融合新嘗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74.shtm 12月11日,FIND論壇-暗物質沙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粒子科學與技術
大型強子對撞機重啟后首次實驗-6月計劃進行高能粒子撞擊
5日,當今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持續幾小時以低能量撞擊質子束,撞擊產生的亞原子碎片噴薄而出,灑落在巨大的探測器內。這是LHC重啟后首次進行粒子撞擊實驗。 這次撞擊向更高能量的實驗邁進了一步。此前,LHC經歷了大約兩年的停機維護和升級,改造升級后其最大功率將提升一倍,
大型強子對撞機團隊確定“穿越萬里”反原子核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張夢然)輕反原子核由反質子和反中子組成。根據《自然·物理》雜志發表的一篇論文,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團隊研究認為,輕反原子核或能在銀河系中穿越很長的距離。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反原子核或能用于尋找暗物質。 反原子以及反原子構成的反分子等,統稱為反物質,反物質與
澳科學家利用銫改進原子理論計算方法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借助由一個普通的銫原子和名為繆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一種不尋常的原子,通過理論研究,提高了對銫原子核的磁性結構、在銫原子中的作用以及繆子效應的理解。最新方法有望提供一種不同于大型強子對撞機的方式發現新粒子,或有助揭示占據宇宙總質量95%的暗物質的
美研發新粒子探測器-專查不守“規矩”的奇特粒子
位于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正在等待升級的Belle探測器。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8日報道,美國能源部最近向印第安納大學能量和物質探測中心的一個研究團隊提供了120萬美元的資金,資助他們創建一種新的超精確的粒子探測器Belle Ⅱ,從而用于調查一些似乎違背基本的物理學法則的基本粒子奇特的屬性和行為。
粒子對撞機內首次探測到中微子
據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官網20日報道稱,該校物理學家主導的“前向搜索實驗”(FASER)首次探測到粒子對撞機產生的中微子,此前該團隊曾觀察到6個中微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此次新發現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中微子的理解,還有助揭示行進較長距離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宇宙中微子,為管窺遙遠宇宙打開一扇窗。 中微子無處
粒子對撞機內首次探測到中微子
據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官網20日報道稱,該校物理學家主導的“前向搜索實驗”(FASER)首次探測到粒子對撞機產生的中微子,此前該團隊曾觀察到6個中微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此次新發現有望加深科學家對中微子的理解,還有助揭示行進較長距離與地球發生碰撞的宇宙中微子,為管窺遙遠宇宙打開一扇窗。 中微子無處不
美發布5個大型物理研究優先項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152.shtm近日,美國粒子物理學家宣布了未來5到10年的研究愿景,并發布《探索量子宇宙:粒子物理學創新和發現的途徑》報告。這份由粒子物理項目優先小組(P5)編寫的報告,詳細介紹了美國未來應該優先